本實用新型涉及織帶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織帶機大盤頭輔助上架裝置。
背景技術:
織帶機,能編織出各種寬度織帶的機械設備。
織帶機結構如專利CN200480027520.6記載,其包括綜框、被支撐的綜線、至少一個緯紗針、至少一個喂紗裝置、設置在梭口的遠離緯紗針的一側的織針以及筘。
常規的喂紗裝置上裝的都是小盤頭,而鮮有應用大盤頭的,主要是因為大盤頭質重,沒有三四個重勞力者是無法實現裝卸、更換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織帶機無法快速靈活單人實現裝卸大盤頭的缺陷,提供一種單人即可完成操作,非常方便靈活,而且利用杠桿原理省時省力,進而節能能源損耗,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織帶機大盤頭輔助上架裝置。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織帶機大盤頭輔助上架裝置,包括一機架以及一對相對峙布置用于從兩端夾緊并支撐起大盤頭的夾盤,每個所述夾盤分別轉動地設置于一水平平移其進退的夾緊氣缸上,每個所述夾緊氣缸分別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一立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一用來抬升大盤頭以上架的抬升機構,所述抬升機構進一步包括一一對應位于兩所述夾盤下方的一對承載桿,兩所述承載桿的其中一對自由端外側分別設置有一向外伸出的轉軸,每個所述轉軸分別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一軸承座上,兩所述承載桿在各自布置轉軸的自由端處分別垂直連接有一驅轉桿,每根所述驅轉桿的上端為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上分別鉸接有一魚眼接頭,每個所述魚眼接頭分別連接有一推送氣缸,兩所述推送氣缸一一對應位于兩所述夾盤的上方并均安裝在機架上。
本實用新型利用驅轉桿、承載桿以及承載桿上的轉軸,以轉軸作為支點形成杠桿原理,再利用推拉氣缸作為動力,將地面上的大盤頭抬升起來輕松裝載到兩夾盤之間。單人即可完成操作,非常方便靈活,而且利用杠桿原理省時省力,進而節能能源損耗,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一般織帶機需要布置兩個大盤頭,而且織帶機內機架的空間有限,所以杠桿原理的實現占空間幅度不應設計過大,因此將驅轉桿、承載桿、魚眼接頭和推拉氣缸在大盤頭外圍形成一個包覆狀,也即呈一個框形布局,大大縮小了其占空間幅度,而且又不失杠桿原理。
作為優選,兩承載桿之間連接有一對間隔平行布置的連接桿,每根所述連接桿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導向斜面。
為了使得兩承載桿能夠穩穩夾住大盤頭,設計一對間隔平行布置的連接桿,利用兩連接桿之間的定位空隙穩住大盤頭,再利用在連接桿長度方向的導向斜面能夠輕松將大盤頭推入到該定位間隙中。
作為優選,其中一夾盤的外側壁面上同心連接有一皮帶輪。
在大盤頭裝載完畢之后,大盤頭需要在工作時慢慢轉動,以配合針織。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驅轉桿、承載桿以及承載桿上的轉軸,以轉軸作為支點形成杠桿原理,再利用推拉氣缸作為動力,將地面上的大盤頭抬升起來輕松裝載到兩夾盤之間。單人即可完成操作,非常方便靈活,而且利用杠桿原理省時省力,進而節能能源損耗,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抬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夾盤,3-夾緊氣缸,4-立柱,5-軸承座,6-抬升機構,7-魚眼接頭,8-推送氣缸,9-皮帶輪,61-承載桿,62-連接桿,63-導向斜面,64-轉軸,65-驅轉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與達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織帶機大盤頭輔助上架裝置,包括一機架1以及一對相對峙布置用于從兩端夾緊并支撐起大盤頭的夾盤2,每個夾盤2分別轉動地設置于一水平平移其進退的夾緊氣缸3上,每個夾緊氣缸3分別安裝于機架1上的一立柱4上。
機架1上還設置有一用來抬升大盤頭以上架的抬升機構6,抬升機構6進一步包括一一對應位于兩夾盤2下方的一對承載桿61,兩承載桿之間連接有一對間隔平行布置的連接桿62,每根連接桿62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導向斜面63。兩承載桿61的其中一對自由端外側分別設置有一向外伸出的轉軸64,每個轉軸64分別安裝于機架1上的一軸承座5上,兩承載桿61在各自布置轉軸64的自由端處分別垂直連接有一驅轉桿65,每根驅轉桿65的上端為自由端且該自由端上分別鉸接有一魚眼接頭7,每個魚眼接頭7分別連接有一推送氣缸8,兩推送氣缸8一一對應位于兩夾盤2的上方并均安裝在機架1上。
其中一夾盤2的外側壁面上同心連接有一皮帶輪9。
應用:將地面上的大盤頭從機架旁側滾動地推進去,然后從導向斜面順利卡入到兩連接桿之間的定位間隙中,接著利用驅轉桿、承載桿以及承載桿上的轉軸,以轉軸作為支點形成杠桿原理,再利用推拉氣缸作為動力,將大盤頭抬升到兩夾盤處,夾緊氣缸推進兩夾盤,穩穩夾住大盤頭,裝載完畢。反之拆卸。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