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旋壓機。
背景技術:
旋壓機是通過旋壓成型來加工工件的,比如燈杯,利用隨動頂軸將板坯夾裝在旋轉的模具上,隨著板坯的旋轉,模具兩側的粗壓頭和精壓頭依次進給緊壓板坯,迫使板坯變形,使板坯緊貼模具表面,從而成型與模具形狀匹配的燈杯。現有的旋壓機在進料、出料、涂潤滑脂以及刷模均需要人手操作,人工成本高,而且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旋壓機進行改進,使其進料、出料、涂潤滑脂以及刷模均實現機械化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噪音低,可自動送料和出料;同時取代傳統的人工操作,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的自動旋壓機。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旋壓機,包括機架、旋轉模具和頂軸,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移動平臺,所述移動平臺設置有粗壓頭、轉座和第一伺服電機,所述轉座上設置有精壓頭,所述精壓頭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頂軸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模具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模具連接有第一氣缸,所述旋轉模具上方設置有橫梁,所述橫梁上設置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位于橫梁左端,所述第一滑座位于第二滑座的右側,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導軌架,所述導軌架位于機架的右端,所述導軌架與橫梁互相垂直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滑座連接有第二伺服電機,有利于第二伺服電機驅動第一滑座運動。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滑座套裝有第一升降臂,第一升降臂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升降臂下端設置有模具清洗刷和涂潤滑脂刷,有利于模具清洗刷對旋轉模具進行清洗。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滑座套裝有第二升降臂,第二升降臂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滑座連接有第三伺服電機,有利于第三伺服電機驅動第二滑座運動。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升降臂下端連接有吸盤架。所述吸盤架包括有正向吸盤和側向吸盤,吸盤架主要是用于送料和出料。
作為優選,所述導軌架上設置有滑塊和導軌。所述導軌設置有一個以上,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滑塊上端面設置有第四伺服電機,通過第四伺服電機驅動滑塊在導軌上做往復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設置有粗壓頭和精壓頭,能夠在同一道工序上對工件進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確保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由于設置有模具清洗刷,能夠有效清洗旋轉模具上殘留的切削,避免切削堵塞旋轉模具;同時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噪音低,可自動送料和出料;同時取代傳統的人工操作,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旋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 2.旋轉模具 3.頂軸 4.粗壓頭 5.精壓頭 6.第一氣缸 7.移動平臺 8.第二氣缸 9.轉座 10.第一伺服電機 11.橫梁 12.第一滑座 13.第二伺服電機 14.第二滑塊 16.第一升降臂 17.第二升降臂 18.第四伺服電機 19.導軌架 20.導軌 21.滑塊 22.吸盤架 23.模具清洗刷。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旋壓機,包括機架1、旋轉模具2和頂軸3,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移動平臺7,所述移動平7臺設置有粗壓頭4、轉座9和第一伺服電機10,所述轉座9上設置有精壓頭5,所述精壓頭5連接有第二氣缸8,所述頂軸3與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模具2與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模具2連接有第一氣缸6,所述旋轉模具2上方設置有橫梁11,所述橫梁11上設置有第一滑座12和第二滑座14,所述第二滑座14位于橫梁11左端,所述第一滑座12位于第二滑座14的右側,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導軌架19,所述導軌架19位于機架1的右端,所述導軌架19與橫梁11互相垂直連接。
所述第一滑座12連接有第二伺服電機13,有利于第二伺服電機13驅動第一滑座12運動。
所述第一滑座12套裝有第一升降臂16,第一升降臂16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所述第一升降臂16下端設置有模具清洗刷23和涂潤滑脂刷,有利于模具清洗刷23對旋轉模具2進行清洗。
所述第二滑座14套裝有第二升降臂17,第二升降臂17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所述第二滑座14連接有第三伺服電機,有利于第三伺服電機驅動第二滑座14運動。
所述第二升降臂17下端連接有吸盤架22。所述吸盤架包括有正向吸盤和側向吸盤,吸盤架主要是用于送料和出料。
所述導軌架19上設置有滑塊21和導軌20。所述導軌20設置有一個以上,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所述滑塊21上端面設置有第四伺服電機18,通過第四伺服電機18驅動滑塊21在導軌20上做往復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設置有粗壓頭和精壓頭,能夠在同一道工序上對工件進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確保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由于設置有模具清洗刷,能夠有效清洗旋轉模具上殘留的切削,避免切削堵塞旋轉模具;同時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噪音低,可自動送料和出料;同時取代傳統的人工操作,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等特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