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割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型腔端面切割背板。
背景技術:
在線切割型腔(套)端面時,現有裝夾用的壓板小、螺桿長且小,由于型腔(套)外形尺寸較大,這種裝夾方式導致裝夾壓力不夠;同時切割下的廢料較重,容易使切割面變形,由于廢料的變形使其不能從工件上自由落下來,只能用人工敲擊掉下,這樣會使型腔(套)在加工過程中有微小的移動,導致加工出的型腔(套)端面質量較差,不能滿足技術要求,需要重新對型腔(套)端面修割,造成加工周期延長與制造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型腔端面切割背板,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型腔端面切割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面板、與工作面板垂直設置的底板、設置在底板與工作面板之間的加強肋板;所述底板上開有多個貫通底板的腰槽,腰槽間隔設置在加強肋板兩側;所述工作面板底部與底板通過螺桿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腰槽至少為兩排,每排腰槽為四個。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面板開有多個工件連接孔。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肋板為直角三角板,兩個短邊分別焊接在工作面板背面和底板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實用新型保證了型腔(套)底面與背板工作面重合、裝夾緊固,在加工過程中不移位,進而保證了型腔(套)加工精度。
其次,本實用新型的底板設置有多個腰槽,可以通過連接不同的腰槽或者調整腰槽的連接位置,來實現各種機床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型腔端面切割背板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型腔端面切割背板側視示意圖。
圖中標記:1為底板、2為腰槽、3為加強肋板、4為工作面板、5為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型腔端面切割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面板4、與工作面板4垂直設置的底板1、設置在底板1與工作面板4之間的加強肋板3;所述底板1上開有多個貫通底板1的腰槽2,腰槽2間隔設置在加強肋板3兩側;所述工作面板4底部與底板1通過螺桿5固定。所述腰槽2至少為兩排,每排腰槽2為四個。所述工作面板4開有多個工件連接孔。所述加強肋板3為直角三角板,兩個短邊分別焊接在工作面板4背面和底板1頂部。
在使用前,要求背板工作面板4與底板1嚴格對角,形成L形,并通過螺桿5使工作面板4和底板1固定。在在工作面板4與底板1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3,提高工作面板4的承力能量。
L形背板在固定于機床時,首先打表校直工作面與機床走絲方向平行,然后將其用螺釘穿過腰槽2,將底板1固定于機床臺面上。其次再將要切割端面的型腔(套)利用制作的工藝螺孔固定于背板工作面即可,保證了型腔(套)底面與背板工作面重合、裝夾緊固,在加工過程中不移位,進而保證了型腔(套)加工精度。
而本實用新型的底板1設置有多個腰槽2,可以通過連接不同的腰槽2或者調整腰槽2的連接位置,來實現各種機床的適應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