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開模零件生產線領域,特別是一種異形管的生產傳遞線。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針對的是組成特定形狀的異形管的上半殼01與下半殼02,異形管其結構如附圖1-3所示,異形管的整體結構類似于水管的彎接頭,但是其型面不規則,且其兩端端口一大一小,分別稱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異形管由上半殼01與下半殼02組成,上半殼01與下半殼02的連接處設有搭邊,搭邊分別處于異形管的內彎部分與外彎部分。下半殼02的型面上有一個凸臺,凸臺上開有孔。上半殼01與下半殼02的內側邊緣與外側邊緣分別稱為內彎與外彎,且對應于異形管的小口端與大口端,上半殼01與下半殼02相應的位置也稱為小口端與大口端。
對于上述異形管,由于其型面的特征繁多,且形狀不規則,加工精度要求高,很難通過一般的方法制作,或很難一次成形,必須要多套模具進行成形,而零件在多套模具中傳遞靠人工則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傳遞效率高的全自動的針對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從前到后依次包括用于堆積毛坯料片的積料架、沖壓裝置以及出料輸送線,工件通過傳遞機械手傳動在三者間傳遞;所述沖壓裝置包括沖床以及安裝在沖床上的多個等距安裝的異形管成型模具;所述傳遞機械手包括直線陣列排布的工件抓取手爪以及用于驅動所有工件抓取手爪統一按一定步距運動的移栽機械手,工件抓取手爪的運動步距與沖床上相鄰兩個異形管成型模具的間距相等。
所有的所述工件抓取手爪均固定在橫梁上,所述移栽機械手可帶動所述橫梁沿豎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運動。
所述移栽機械手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橫梁運動的機械手主機以及用于為所述橫梁提供直線運動導向的機械手輔機;所述機械手主機驅動所述橫梁沿垂直與水平兩個方向運動。
包括兩臺沖床,兩臺沖床之間及兩側均設置有機械手輔機。
所述機械手主機包括水平直線模組以及由水平直線模組驅動運動的垂直伸縮單元,所述橫梁安裝在垂直伸縮單元的下端;所述機械手輔機包括升降臺、安裝在升降臺上的滑塊以及與滑塊滑動配合的滑軌,所述滑軌安裝在所述橫梁的下端。
所述工件抓取手爪包括基板以及安裝在基板上的吸盤。
所述異形管成型模具從前到后依次包括:
將毛坯料片中間部分壓出U字形隆起形成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型面,且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在一起的成形模、
對成形模拉深的工件進一步整形的整形模、
切出上半殼以及下半殼的小口端,并切出上半殼外彎邊緣中部的輪廓線與下半殼外彎邊緣中部的輪廓線,且將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接處的兩側邊緣處切開的切小口端兼側切模、
對工件上對應于下半殼需要沖孔的部分進行沖孔的沖孔模、
切除上半殼與下半殼內彎與外彎部分所有的多余材料,使得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內彎與外彎部分的輪廓線完整顯現的側切模,以及
將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接處完全切開形成上半殼與下半殼的成品的切開模。
所述切小口端兼側切模以及沖孔模之間設置有使經切小口端兼側切模處理過的工件翻轉一定角度,使其需沖孔的面朝上放置的第一翻轉機構。
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孔模以及側切模之間設置有使經過沖孔模沖孔后的工件翻轉一定角度,使其放平的第二翻轉機構。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傳遞機械手將工件從積料架運輸到沖壓裝置上并運送其依次經過安裝在沖床上的多個異形管成型模具,平穩迅速,效率極高,且異形管成型模具設置合理,工藝精巧,有利于工件的精確成形。
附圖說明
附圖1附圖1為異形管的正視圖;
附圖2為異形管的左視圖;
附圖3為異形管的俯視圖;
附圖4為經成形模成形后工件的結構圖;
附圖5為經整形模整形后工件的結構圖;
附圖6為經切小口端兼側切模處理后的工件結構圖;
附圖7為經沖孔模沖孔后的工件結構圖;
附圖8為經側切模側切出全部輪廓線后的工件結構圖;
附圖9為工件的切開位置示意圖;
附圖10為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的整體結構圖;
附圖11為傳遞機械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對于附圖1-3所示的異型管需要6套模具進行成形得到成品,從前到后分別為:
(1)將毛坯料片中間部分壓出U字形隆起形成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型面,且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在一起的成形模22,成形后工件如附圖4所示;
(2)對成形模22拉深的工件進一步整形的整形模23,整形后工件如附圖5所示;
(3)切出上半殼以及下半殼的小口端,并切出上半殼外彎邊緣中部的輪廓線與下半殼外彎邊緣中部的輪廓線,且將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接處的兩側邊緣處切開的切小口端兼側切模24,經切小口端兼側切模24處理后的工件結構圖如附圖6所示;
(4)對工件上對應于下半殼需要沖孔的部分進行沖孔的沖孔模25,沖孔后的工件結構圖如附圖7所示;
(5)切除上半殼與下半殼內彎與外彎部分所有的多余材料,使得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內彎與外彎部分的輪廓線完整顯現的側切模26,經側切模側26切出全部輪廓線后的工件結構圖如附圖8所示;
(6)將上半殼與下半殼的大端連接處完全切開形成上半殼與下半殼的成品的切開模27,工件的切開位置如附圖9所示。
上述六套模具統稱為異形管成型模具。
為了實現工件在模具間的高效傳遞生產,本實用新型的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從前到后依次包括用于堆積毛坯料片的積料架1、沖壓裝置2以及出料輸送線3,工件通過傳遞機械手4傳動在三者間傳遞;所述沖壓裝置2包括沖床21以及安裝在沖床21上的多個等距安裝的異形管成型模具;所述傳遞機械手4包括直線陣列排布的工件抓取手爪41以及用于驅動所有工件抓取手爪41統一按一定步距運動的移栽機械手42,工件抓取手爪41的運動步距與沖床21上相鄰兩個異形管成型模具的間距相等。
所有的所述工件抓取手爪41均固定在橫梁43上,所述移栽機械手42可帶動所述橫梁43沿豎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運動。且橫梁43的數目有兩根,兩根橫梁43平行并排放置,所述工件抓取手爪41安裝在兩根橫梁43之間。
所述移栽機械手42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橫梁43運動的機械手主機以及用于為所述橫梁43提供直線運動導向的機械手輔機;所述機械手主機驅動所述橫梁43沿垂直與水平兩個方向運動。
由于本實用新型針對的異形管生產工位多,一臺沖床21難以滿足要求,因此包括兩臺沖床21,兩臺沖床21之間及兩側均設置有機械手輔機,多個機械手輔機的設置可以使橫梁43的移栽運動順暢平穩。
所述機械手主機包括水平直線模組42-1以及由水平直線模組驅動運動的垂直伸縮單元42-2,所述橫梁43安裝在垂直伸縮單元42-2的下端;所述機械手輔機包括升降臺42-3、安裝在升降臺42-3上的滑塊42-4以及與滑塊42-4滑動配合的滑軌42-5,所述滑軌42-5安裝在所述橫梁43的下端。
所述每個工件抓取手爪41包括基板以及安裝在基板上的吸盤。
所述切小口端兼側切模24以及沖孔模25之間設置有使經切小口端兼側切模24處理過的工件翻轉一定角度,使其需沖孔的面朝上放置的第一翻轉機構2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異形管的上、下殼生產傳遞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孔模25以及側切模26之間設置有使經過沖孔模25沖孔后的工件翻轉一定角度,使其放平的第二翻轉機構29。
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傳遞機械手將工件從積料架運輸到沖壓裝置上并運送其依次經過安裝在沖床上的多個異形管成型模具,平穩迅速,效率極高,且異形管成型模具設置合理,工藝精巧,有利于工件的精確成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