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汽輪機轉子葉輪中心軸線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找正轉子Z軸零點的位置,就是轉子中心線豎直方向的位置。當汽輪機轉子在雙立柱鏜床、輪槽銑床加工找正轉子Z軸零點時,因為需要將百分表粘在主軸上并開動機床主軸旋轉打表找轉子葉輪外圓的上下兩點為最低點時來確定主軸中心線的位置過轉子的中心線,由于葉輪寬度有限,測完上面的上點后,表頭會旋轉到葉輪外側,當表頭將要旋轉到葉輪下邊緣時,為防止表頭側面碰撞到葉輪側面,需要人為手動將表頭提拉上來,待表頭旋轉到葉輪下面位置再松開表頭,又因為萬用表是幾個表架桿組合夾緊固定的,這個人為提拉過程就會可能產生表架的位移誤差,另外百分表的表頭人為調整位置不能保證與主軸平行,找上下兩點時也可能會出現誤差,這樣就會影響找正結果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輪機轉子葉輪中心軸線的定位裝置,以解決汽輪機轉子葉輪在雙立柱鏜床、輪槽銑床加工找正轉子Z軸零點時需要人為手動將表頭進行提拉,該提拉動作易造成表架的位移誤差,難以定位轉子葉輪中心軸線的位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汽輪機轉子葉輪中心軸線的定位裝置,它包括連接件總成、緊固件總成、機床主軸和長度測量工具,所述連接件總成設置在汽輪機轉子葉輪和機床主軸之間,所述連接件總成包括連接軸、第一連接塊、連接桿、連接套、調節桿和第二連接塊,所述緊固件總成包括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所述連接軸豎直設置且其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所述連接軸包括大直徑圓柱體和小直徑圓柱體,所述大直徑圓柱體和小直徑圓柱體從下至上依次固定連接制為一體,第一連接塊包括圓弧板和兩個豎直并列設置的第一組成板,圓弧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豎直并列設置的第一組成板固定連接,所述小直徑圓柱體的上端穿設在圓弧板內形成的第一圓孔中,兩個第一組成板分別沿各自的板厚方向加工有限位孔,連接套的一端依次穿過兩個限位孔后與第一緊固件相連接,連接套內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套的另一端與水平設置的調節桿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桿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塊,所述長度測量工具的固定端通過第二緊固件可拆卸連接在第二連接塊上,所述長度測量工具的測量端貼緊在汽輪機轉子葉輪的外端面上,所述大直徑圓柱體的底部與機床主軸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兩個垂直的結構,第一垂直結構是第二連接塊中的第二圓孔與調節桿相垂直,由于第二連接塊的端面和調節桿緊密配合,起到止動的效果。第二垂直結構是調節桿與連接軸相垂直,通過連接套與第一連接塊配合,有效防止二者發生相對轉動,從而保證長度測量工具的表頭與機床主軸平行,有利于提供準確且有效的的支持數據。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牢固,防止松動造成的誤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制造容易,成本低。同時檢測效率至少提高了20%,便于大范圍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虛線代表連接件總成、緊固件總成和長度測量工具12的運動軌跡;
圖2是連接件總成和緊固件總成之間連接關系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圖2的左視圖;
圖5是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圖6是連接件總成和緊固件總成之間連接關系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包括連接件總成、緊固件總成、機床主軸11和長度測量工具12,所述連接件總成設置在汽輪機轉子葉輪10和機床主軸11之間,所述連接件總成包括連接軸1、第一連接塊2、連接桿3、連接套4、調節桿7和第二連接塊8,所述緊固件總成包括第一緊固件6和第二緊固件9,所述連接軸1豎直設置且其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2,所述連接軸1包括大直徑圓柱體1-1和小直徑圓柱體1-2,所述大直徑圓柱體1-1和小直徑圓柱體1-2從下至上依次固定連接制為一體,第一連接塊2包括圓弧板2-1和兩個豎直并列設置的第一組成板2-2,圓弧板2-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豎直并列設置的第一組成板2-2固定連接,所述小直徑圓柱體1-2的上端穿設在圓弧板2-1內形成的第一圓孔中,兩個第一組成板2-2分別沿各自的板厚方向加工有限位孔2-3,連接套4的一端依次穿過兩個限位孔2-3后與第一緊固件6相連接,連接套4內設置有連接桿3,所述連接套4的另一端與水平設置的調節桿7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桿7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塊8,所述長度測量工具12的固定端通過第二緊固件9可拆卸連接在第二連接塊8上,所述長度測量工具12的測量端貼緊在汽輪機轉子葉輪10的外端面上,所述大直徑圓柱體1-1的底部與機床主軸11可拆卸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緊固件9為多面體,第二緊固件9由正六邊形柱體9-1一端面與端部圓柱體9-2的一端面連為一體,端部圓柱體9-2的另一端面與插接圓柱體9-3連為一體,且插接圓柱體9-3外圓加工有螺紋,構成螺栓9。
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套4的外壁上加工有端面徑向通槽4-3。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桿3水平設置且其一端沿連接套4的軸向方向依次穿過連接套4和兩個限位孔2-3,所述連接桿3的另一端沿其軸向方向加工有第二螺紋盲孔3-1,所述第一緊固件6穿過墊圈5旋擰在第二螺紋盲孔3-1內。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大直徑圓柱體1-1的底部沿其軸向方向加工有與機床主軸11的銑刀套的拉絲相配合的第一螺紋盲孔1-1-1,所述小直徑圓柱體1-2與大直徑圓柱體1-1的連接處的側外壁上加工有兩個180°對稱的削邊槽1-1-2。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為具體實施方式三的進一步限定,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套4的徑向方向上加工有第一調節桿用通孔,所述連接桿3上加工有第二調節桿用通孔,所述調節桿7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調節桿用通孔和第二調節桿用通孔。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5和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調節桿7的另一端加工有削邊槽7-1,所述削邊槽7-1的端面處加工有與該端面相垂直設置的第三螺紋盲孔7-2,所述第二緊固件9穿過第二連接塊8旋擰在第三螺紋盲孔7-2內。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5和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塊8包括前半圓柱體和后直板,前半圓柱體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第二圓孔8-3,后直板與前半圓柱體固定連接,后直板上加工有中間槽8-2,中間槽8-2沿后直板長度的中心線設置且其與第二圓孔8-3相連通,后直板上還加工有與中間槽8-2垂直連通且沿后直板厚度方向設置的貫通孔8-1。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5和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長度測量工具12為百分表或千分表。其他未提及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四、五或六相同。
工作過程:
首先將連接軸1的小直徑圓柱體1-2從圓弧板2-1內形成的第一圓孔穿過,將連接桿3從第一連接塊2的限位孔2-3穿過,再將第一緊固件6的旋進端穿過墊圈5,使其與連接桿3一側端面的第二螺紋盲孔3-1接配,將連接套4套在連接桿3的另一側外圓上且其端面徑向通槽4-3與連接塊2的兩端面緊密配合,保證連接軸1與調節桿7垂直,然后將調節桿7依次穿過連接套4和連接桿3的連接通孔3-2,擰緊第一緊固件6,使第一連接塊2固定在連接軸1上,也使調節桿7固定在連接桿3的連接通孔3-2中,再將第二緊固件9的插接圓柱體9-3穿過第二連接塊8的貫通孔8-1,使其與與調節桿7的第三螺紋盲孔7-2接配,第二連接塊8的端面與圓柱體的削邊槽7-1槽壁緊密配合,保證其與長度測量工具12相垂直,將連接軸1的第一螺紋盲孔1-1-1與機床主軸11的銑刀套的拉絲連接大直徑圓柱體1-1的外圓與機床主軸11的內孔定位,使其固定在機床主軸11的銑刀套,再將有長度測量工具12置于第二連接塊8的第二圓孔8-3并擰緊第二緊固件9使其固定,這樣通過兩個垂直的結構保證長度測量工具12的表頭與機床的主軸11平行,將機床主軸11朝向汽輪機轉子葉輪10的方向運動并定位后,自身旋轉一個圓周,從而帶動長度測量工具12轉動一個圓周,由于長度測量工具12的測量端朝向轉子葉輪10,從而確定轉子葉輪10外圓上下兩個最低點C點和D點,通過上下調整機床主軸11位置,找C、D兩點長度測量工具12識數一致,證明C點至葉輪最高點的水平距離與D點至葉輪最高點的水平距離相等,從而說明C點至轉子葉輪10最高點的豎直距離與D點至轉子葉輪10最高點的豎直距離相等,因為機床主軸11不動,長度測量工具12繞機床主軸11作出圓周運動,半徑相等,機床主軸11的中心軸線正好對轉子葉輪10的最高點,說明機床主軸11的中心正通過轉子葉輪10的中心軸線。此時即可定加工件的Z軸零點為C點和D點之間豎直距離的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