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直線軸承割內槽外槽機。
背景技術:
當前,在對直線軸承外圈的開槽加工過程中,由于外圓表面已經加工成型,夾持時既光滑又不能有壓痕,難以實現可靠的夾持,沒有專門的設備對內槽外槽進行有效的打磨,使得直線軸承外圈內槽及外槽的光潔度達不到技術要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直線軸承的整體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直線軸承割內槽外槽機,解決了現有技術難以有效實現直線軸承外圈內槽外槽的切割打磨,影響軸承整體使用壽命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線軸承割內槽外槽機,包括頂鐵安裝座,頂鐵安裝座中的轉軸前端安裝有頂鐵頭,頂鐵頭的軸肩外端直筒段套裝有待加工的直線軸承外圈;頂鐵安裝座中的轉軸后端安裝有從動輪,從動輪通過傳動帶與電動機輸出軸上的主動輪連接;
平行頂鐵安裝座的轉軸設置有離合液缸,離合液缸的活塞桿與離合桿一端鉸接,離合桿中部卡圈與頂鐵安裝座的轉軸卡接,離合桿另一端與離合桿轉軸鉸接;
頂鐵頭的縱向外端設置有縱向刀座,縱向刀座前端安裝有內槽刮刀,縱向刀座后端與縱向液缸的活塞桿鉸接,縱向刀座后端還固定連接有兩個光桿,兩個光桿平行設置在縱向液缸的活塞桿兩邊,兩個光桿滑動套裝在縱向固定座中,縱向液缸的缸體固定在縱向固定座上;
垂直頂鐵頭軸線的橫向設置有橫向液缸,橫向液缸的活塞桿前端安裝有外槽刮刀;
縱向液缸、離合液缸、橫向液缸均通過各自的電磁閥與液壓機構連接,所有的電磁閥及電動機均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直線軸承割內槽外槽機,其特征還包括:
所述的頂鐵頭的軸肩外徑大于直線軸承外圈的內徑且小于直線軸承外圈的外徑,頂鐵頭的軸肩外端直筒段外徑小于直線軸承外圈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夾持可靠,加工精度高,產品質量穩定,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槽刮刀,2、縱向刀座,3、光桿,4、縱向液缸,5、頂鐵安裝座,6、頂鐵頭,7、直線軸承外圈,8、離合液缸,9、橫向液缸,10、外槽刮刀,11、電動機,12、主動輪,13、傳動帶,14、離合桿轉軸,15、從動輪,16、離合桿,17、縱向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包括頂鐵安裝座5,頂鐵安裝座5中的轉軸前端安裝有頂鐵頭6,實際加工過程中,頂鐵頭6的軸肩外端直筒段套裝有待加工的直線軸承外圈7,頂鐵頭6的軸肩外徑大于直線軸承外圈7的內徑且小于直線軸承外圈7的外徑,頂鐵頭6的軸肩外端直筒段外徑小于直線軸承外圈7的內徑;頂鐵安裝座5中的轉軸后端安裝有從動輪15,從動輪15通過傳動帶13與電動機11輸出軸上的主動輪12連接;平行頂鐵安裝座5的轉軸設置有離合液缸8,離合液缸8的活塞桿與離合桿16一端鉸接,離合桿16中部卡圈與頂鐵安裝座5的轉軸卡接,離合桿16另一端與離合桿轉軸14鉸接;離合桿16的擺動實現頂鐵安裝座5中轉軸的前后移動,即實現直線軸承外圈7的進給深度;
頂鐵頭6的縱向外端設置有縱向刀座2,縱向刀座2前端安裝有內槽刮刀1,縱向刀座2后端與縱向液缸4的活塞桿鉸接,縱向刀座2后端還固定連接有兩個光桿3,兩個光桿3平行設置在縱向液缸4的活塞桿兩邊,兩個光桿3滑動套裝在縱向固定座17(滑孔)中,縱向液缸4的缸體固定在縱向固定座17上;兩個光桿3保證了縱向刀座2的平穩移動,縱向液缸4的活塞桿伸縮帶動頂鐵頭6前后移動,實現內槽刮刀1的進給;
垂直頂鐵頭6軸線的橫向設置有橫向液缸9,橫向液缸9的活塞桿前端安裝有外槽刮刀10,用于磨削直線軸承外圈7的外槽;
縱向液缸4、離合液缸8、橫向液缸9均通過各自的電磁閥與液壓機構連接,所有的電磁閥及電動機11均與中央控制器連接(圖1中沒有顯示所有的電磁閥、液壓機構和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按照預定的程序控制各個電磁閥動作,控制縱向液缸4、離合液缸8、橫向液缸9相應伸縮,實現內槽刮刀1、頂鐵頭6、外槽刮刀10的進給,共同配合實現直線軸承外圈7內槽外槽的磨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縱向液缸4、離合液缸8、橫向液缸9均處于收縮狀態,頂鐵頭6與內槽刮刀1間隔最大,在頂鐵頭6上套裝待加工的直線軸承外圈7,外槽刮刀10與直線軸承外圈7具有預定的間隔;
啟動總開關,電動機11通過各個傳動部件帶動直線軸承外圈7轉動,橫向液缸9活塞桿伸張使得外槽刮刀10與直線軸承外圈7外圓接觸,切割外槽;縱向液缸4活塞桿伸張使得內槽刮刀1伸進直線軸承外圈7內圓切割內槽,與此同時,離合液缸8活塞桿伸張使得直線軸承外圈7向右進給;
當橫向液缸9、縱向液缸4、離合液缸8的伸張長度達到預定位置后,各自轉為活塞桿收縮,外槽刮刀10與直線軸承外圈7外圓脫離、內槽刮刀1與直線軸承外圈7內圓脫離,直線軸承外圈7與內槽刮刀1間隔達到最大,完成直線軸承外圈7一端內槽和外槽的同時加工;
將一端加工好的直線軸承外圈7在頂鐵頭6上換邊,將沒有加工的一端朝向內槽刮刀1,重新在頂鐵頭6上套裝好直線軸承外圈7,按照上述的步驟重新循環,完成另一端內槽和外槽的同時加工,即完成一個產品兩端內槽和外槽的完整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