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治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定位功能的治具。
背景技術:
治具又分工裝治具、檢測治具兩種,前者用于機械加工、焊接加工、裝配等工藝便于加工、滿足精度的需要而設計的一種工裝夾具;后者為檢測使用,因為有些機械尺寸不便于測量,因其形狀復雜,我們只好設計專門的檢測塊或者檢測用的針對某一種產品而設計檢具。
工裝治具主要作為協助控制位置或動作,使用治具的好處是如果是相同的制品,就算工人沒有非常純熟的技術,也可以迅速地借由治具生產大量瑕疵少、變異性低的良品。
現有用于手機殼工件的治具本體設計精簡,無固定定位裝置,完全依靠螺絲孔定位,由于夾治具本體螺絲通孔直徑較大(D4.5),螺絲定位后與螺絲通孔之間有間隙,手機殼與治具裝夾后易造成己加工產品整體平行偏位或傾斜,導致產品加工量不均,手機殼加工時會出現多銑、少銑、未銑到位,出現單側壁未見光及側壁嚴重刀紋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具有定位功能的治具,其結構簡單、裝夾方便、成本低,使產品裝夾穩定,提高產品的良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定位功能的治具,它包括治具本體,治具本體上設有與工件相配合的型腔,型腔左端部設有至少兩個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定位孔為螺紋孔,型腔右端部設有至少兩個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定位孔為螺紋孔;工作時型腔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銷孔內設與其相配合的定位銷,定位銷穿過工件并與銷孔銷連接,工作時型腔左端部和右端部的螺紋孔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螺絲,螺絲依次穿過工件并與螺紋孔螺紋連接。
所述型腔左端部設的銷孔和型腔右端部的銷孔均為上部直徑大、下部直徑小的結構。
所述型腔左端部的定位孔設置有三個,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銷孔位于兩個螺紋孔之間。
所述型腔右端部的定位孔設置有三個,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銷孔位于兩個螺紋孔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銷孔與定位銷配合、螺絲與螺紋孔配合,以固定工件的偏位及傾斜,實現了工件與治具的穩定裝夾,保證產品的穩定和品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裝夾方便、降低報廢率、成本低,使產品裝夾穩定,有效防止產品多銑、少銑、未銑到位及未見光現象,以提高產品的良率。
所述型腔左端部設的銷孔和型腔右端部的銷孔均為上部直徑大、下部直徑小的結構,銷孔的結構設計便于定位銷的安裝。所述型腔左端部的定位孔設置有三個,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銷孔位于兩個螺紋孔之間;所述型腔右端部的定位孔設置有三個,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銷孔位于兩個螺紋孔之間,銷孔與螺紋孔的位置排布,便于工件的定位與緊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定位功能的治具,它包括治具本體1,治具本體1上設有與工件相配合的型腔2,型腔左端部設有三個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4,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3,銷孔4位于兩個螺紋孔3之間;型腔右端部設有三個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為銷孔6,其余兩個定位孔為螺紋孔5,銷孔6位于兩個螺紋孔5之間;工作時型腔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銷孔4、6內設與其相配合的定位銷,定位銷穿過工件并與銷孔4、6銷連接,工作時型腔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螺紋孔3、5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螺絲,螺絲依次穿過工件并與螺紋孔3、5螺紋連接。
所述型腔2左端部設的銷孔4和型腔2右端部的銷孔6均為上部直徑大、下部直徑小的結構,銷孔的結構設計便于定位銷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通過定位銷與銷孔配合、螺絲與螺紋孔配合,以固定工件的偏位及傾斜,實現了工件與治具的穩定裝夾,保證產品的穩定和品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裝夾方便、降低報廢率、成本低,使產品裝夾穩定,有效防止產品多銑、少銑、未銑到位及未見光現象,以提高產品的良率。
本實用新型實際應用時,由技術人員利用多余廢料銑削與本體產品相對應大小的定位銷,降低成本。
對于治具本體的不固定性,本實用新型左、右端部各采用一個銷孔和兩個螺紋孔3以固定產品的偏位及傾斜,保證產品的穩定和品質,減少了安裝時間。
本實用新型使用后效果明顯,每天制程良率均在99.80%以上。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 “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為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內容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