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自動彈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沖壓機。
背景技術:
五金制品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使用的輔助性、配件性制成品。早期多用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因而得名。現除采用各種金屬材料,還廣泛采用塑料、玻璃纖維等非金屬材料制作。據《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五金制品行業全年快速恢復性增長。總體來說,五金制品行業運行良好,內外銷增長勢頭明顯,進出口高速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快速提升,行業整體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五金制品在生產制造的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沖壓機械,而沖壓機沖壓完成后需要人工將沖壓完成的工件和模具從基座的凹槽中取出,不僅取出不方便,而且費時費力,容易造模具和基座凹槽之間的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自動彈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沖壓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自動彈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沖壓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頂部開設有凹槽,并且凹槽內壁的底部設有回彈機構,所述回彈機構的頂部設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頂端貫穿凹槽且延伸至凹槽的外部,所述基座頂部的兩端通過固定柱與頂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頂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氣缸,所述氣缸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與下模具相適配的上模具。
所述回彈機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壁的底部設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頂蓋,所述液壓缸內設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按壓柱,所述按壓柱的頂端貫穿頂蓋且延伸至頂蓋的外部與按壓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按壓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兩個受力柱,兩個受力柱的頂端貫穿殼體與承載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缸的右方設有補償管,所述液壓缸內壁的下部設有泄油管,所述泄油管的一端依次貫穿液壓缸和補償管且延伸至補償管的內部,所述補償管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底部固定連接在基座內壁的底部,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承載板的頂部。
優選的,所述按壓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底部與頂蓋的頂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按壓柱上套接有密封墊圈,并且密封墊圈設置在位于氣缸外部的按壓柱表面。
優選的,所述第一活塞的側面對應泄油管的位置設有與其相適配的擋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自動彈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沖壓機,通過設置回彈機構,當上模具向下壓緊下模具進行沖壓時,承載板受到的力傳導至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將液壓缸內的液壓油壓入補償管內,擋板擋住泄油管的一端開口,當沖壓完成后復位彈簧帶動按壓板上移,從而帶動第一活塞和擋板上移,進而使得泄油管與液壓缸連通,電動伸縮桿帶動第二活塞將補償管內的液壓油壓回液壓缸,從而將第一活塞頂出,進而將承載板上的下模具頂部,進而將下模具與工件取出,無需人工將沖壓完成的工件和模具從基座的凹槽中取出,避免了模具和基座凹槽之間的磨損,省時省力,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回彈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1基座、2回彈機構、21殼體、22液壓缸、23頂蓋、24第一活塞、25按壓柱、26按壓板、27受力柱、28承載板、29泄油管、210補償管、211電動伸縮桿、212第二活塞、3下模具、4固定柱、5頂板、6氣缸、7上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自動彈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沖壓機,包括基座1,基座1的頂部開設有凹槽,并且凹槽內壁的底部設有回彈機構2,回彈機構2的頂部設有下模具3,下模具3的頂端貫穿凹槽且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基座1頂部的兩端通過固定柱4與頂板5的底部固定連接,頂板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氣缸6,氣缸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與下模具3相適配的上模具7。
回彈機構2包括殼體21,殼體21的底部固定連接在基座1內壁的底部,殼體21內壁的底部設有液壓缸22,液壓缸22用于儲存液壓油,液壓缸2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頂蓋23,液壓缸22內設有第一活塞24,第一活塞24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按壓柱25,按壓柱25上套接有密封墊圈,并且密封墊圈設置在位于氣缸6外部的按壓柱25表面,密封墊圈用于防止液壓油的泄露,按壓柱25的頂端貫穿頂蓋23且延伸至頂蓋23的外部與按壓板26的底部固定連接,按壓板2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兩個受力柱27,兩個受力柱27的頂端貫穿殼體21與承載板28的底部固定連接,下模具3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承載板28的頂部,承載板28用于承載下模具3的放置,按壓板2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213,復位彈簧213用于將按壓板26頂出,從而帶動第一活塞24上移回位,復位彈簧213的底部與頂蓋23的頂部固定連接,液壓缸22的右方設有補償管210,液壓缸22內壁的下部設有泄油管29,泄油管29用于連通液壓缸22與補償管210,第一活塞24的側面對應泄油管29的位置設有與其相適配的擋板,擋板用于擋住泄油管29,阻斷了液壓缸22與補償管210之間的連通,泄油管29的一端依次貫穿液壓缸22和補償管210且延伸至補償管210的內部,補償管210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211,電動伸縮桿21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212,通過設置回彈機構2,當上模具7向下壓緊下模具3進行沖壓時,承載板28受到的力傳導至受力柱27,受力柱27通過按壓板26將力傳導至按壓柱25,按壓柱25按壓第一活塞24,第一活塞24將液壓缸22內的液壓油壓入補償管210內,擋板擋住泄油管29的一端開口,當沖壓完成后復位彈簧213帶動按壓板26上移,從而帶動第一活塞24和擋板上移,進而使得泄油210管與液壓缸22連通,電動伸縮桿211帶動第二活212塞將補償管210內的液壓油壓回液壓缸22,從而將第一活塞24頂出,進而將承載板28上的下模具3頂部,進而將下模具3與工件取出,無需人工將沖壓完成的工件和模具從基座1的凹槽中取出,避免了模具和基座1凹槽之間的磨損,省時省力,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