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深孔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三面刃組合鏜滾頭,包含半精鏜、精鏜及滾壓三面刃,可廣泛用于液壓缸等產品用管類工件的內孔加工方面。
背景技術:
:
目前,深孔鏜床所用的鏜滾頭,可以實現管類工件的精鏜和滾壓的加工,但是由于結構上的原因,內孔的加工效率較為低下,且鏜刀的調整比較麻煩,滾珠的使用壽命比較低,造成加工成本的上升,無形中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三面刃組合鏜滾頭;主要解決現有的鏜滾頭對管類工件內孔加工效率較低、鏜刀的調整比較麻煩、滾珠的使用壽命比較低及加工成本高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三面刃組合鏜滾頭,它包括鏜滾刀刀座和鏜滾刀本體,二者固定連接;其特殊之處在于,在鏜滾刀本體上依次設推力軸承座、第一隔圈、第二隔圈和兩個滾珠定位圈;在第一隔圈、第二隔圈、滾珠定位圈外面裝配有保持架總成,保持架總成上設有彈簧銷釘,并固定有鏜滾刀卡鍵;在保持架總成上設有兩排滾珠;推力軸承座外圓設推力球軸承;鏜滾刀本體上螺紋連接滾刀本體、鏜桿接頭;在滾刀本體、鏜桿接頭表面鑲嵌有聚氨酯墊塊;在鏜滾刀刀座上設三個鏜滾刀刀桿,三個鏜滾刀刀桿上分別設三個鏜滾刀片;所述的鏜滾刀刀座上設調整塊,調整塊和鏜滾刀刀桿的接觸面帶斜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個鏜滾刀刀桿平均分布在鏜滾刀刀座的端面外圓處。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個鏜滾刀片為兩個S型和一個R型刀片。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三面刃組合鏜滾頭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在現有的鏜滾頭基礎上進行改造,完成半精鏜、精鏜以及滾壓的優化,并且降低了設計難度,方便后期鏜滾頭的維護,提高了鏜滾頭的換裝時間,利于不同產品間不同型號的鏜滾頭的快速更換以及調整;2、采用兩個S型和一個R型刀片,R型刀片,優化了鏜刀片的配置,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壽命,延長了滾珠滾壓壽命,降低了鏜滾成本,并且內孔粗糙度得到提升;3、采用兩道滾珠,對進行過(精鏜)刮削后的內孔進行擠壓加工,來提高內孔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硬度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參見圖1、2,根據設計需要加工制成鏜滾刀刀座3和鏜滾刀本體11,將鏜滾刀本體11固定安裝在鏜滾刀刀座3上;在鏜滾刀本體11上依次安裝推力軸承座12、第一隔圈13、第二隔圈15和兩個滾珠定位圈14;然后在第一隔圈13、第二隔圈15和滾珠定位圈14外圓裝入最外層的保持架總成5和鏜滾刀卡鍵7,保持架總成5上安裝有兩排滾珠4和彈簧銷釘6,兩排滾珠4用于對進行過(精鏜)刮削后的內孔進行擠壓加工,來提高內孔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硬度等;彈簧銷釘6用于固定鏜滾刀卡鍵7,圖1所示為正常加工內孔時狀態,鏜滾刀卡鍵7在保持架的右側,使滾珠4滾壓直徑變大,利于內孔的擠壓,當工件內孔鏜滾完成后,鏜滾頭伸出工件內孔,用工具取下鏜滾刀卡鍵7,把保持架后推,卡鍵7放到保持架左側,使滾珠的滾壓直徑變小,小于滾壓后的工件內孔,利于鏜滾頭從工件內孔退出;然后,在推力軸承座12上安裝推力球軸承8;最后在鏜滾刀本體11上旋入滾刀本體、鏜桿接頭10,并在其表面用螺栓連接聚氨酯墊塊9,墊塊9的作用是在鏜滾頭剛進入工件時與導向套緊密接觸,提供導向作用;在鏜滾刀刀座3上安裝有3個鏜滾刀刀桿2,三個鏜滾刀刀桿2平均分布在鏜滾刀刀座3的端面外圓處,三個鏜滾刀刀桿2上分別安裝三個鏜滾刀片1,三個鏜滾刀片1選用合適型號的兩個方型(S型)以及一個圓型(R型)可轉位機加工刀片,在鏜滾刀刀座3上安裝調整塊16,調整塊16和刀桿的接觸面帶斜度,調整塊16實現的是刀桿的微調,調刀的時候只需要擰調整塊16的固定螺釘,使調整塊16沿刀體軸線運動實現微調刀,通過調整塊16實現鏜滾刀刀桿2移動,從而進行鏜刀塊加工內孔的尺寸的微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三面刃組合鏜滾頭,工作時,將滾刀本體、鏜桿接頭與深孔鏜床鏜桿相連,同時根據不同的加工材質,加工余量以及精度要求,選用不同材質的刀片,實現內孔加工;從左側刀具依次進行粗鏜—半精鏜—精鏜(刮削),刀具的可旋轉直徑依次變大,最終達到內孔要求的精度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