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削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雙頭鏜刀組件。
背景技術:
鏜削是一種采用刀具擴大孔或者其它圓形輪廓的內徑的切削工藝,所用刀具一般為單刃鏜桿,不同大小的孔須由不同的單刃鏜桿進行加工。該種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工件的臺階孔需多個鏜刀進行加工,增加了鏜刀的投入數量和成本;2)每個單刃鏜刀在安裝時均需單獨定位,多次定位產生的誤差累計影響了產品的加工質量;3)多次拆卸鏜刀,影響了機床的使用壽命;4)鏜刀的反復拆卸,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雙頭鏜刀組件,該組件上裝有兩片鏜刀刀片,提高了鏜銷工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用于安裝刀片的刀槽上口寬、下底窄,便于刀片的更換,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頭鏜刀組件,包括刀柄和刀桿,刀柄遠離所述刀桿的一端開有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桿的一側開有兩個平行刀槽,每個刀槽的槽底處連接一個鏜刀刀片,所述刀槽為梯形刀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兩個鏜刀刀片的刀尖間距大于兩個待鏜銷加工的孔間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刀桿的另一側開有減重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減重槽的深度為4mm。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兩個鏜刀刀片的朝向相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鏜刀刀片包括靠近所述刀柄的鏜刀刀片Ⅰ和遠離所述刀柄的鏜刀刀片Ⅱ,所述鏜刀刀片Ⅰ為負鏜刀片,所述鏜刀刀片Ⅱ為正鏜刀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鏜刀組件通過雙刀片的設置,使得一把刀可同時完成兩個內孔的加工,減少了鏜床孔運行的次數、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梯形刀槽的設計方便了刀尖的拆裝;減重槽顯著降低了鏜刀組件的自重;經過測試,本鏜刀組件相較于單刃鏜刀,可提高鏜銷效率40%。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附圖2是附圖的俯視圖,其中1是刀柄,11是螺紋孔,2是刀桿,21是刀槽Ⅰ,22是刀槽Ⅱ,23是鏜刀刀片Ⅰ,24是鏜刀刀片Ⅱ,25是減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能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頭鏜刀組件,包括刀柄1和刀桿2,刀柄1遠離刀桿2的一端開有螺紋孔11,通過該螺紋孔11將該組件連接至機床上,比如鏜床。刀桿2的一側開有兩個刀槽,每個刀槽的槽底處連接一個鏜刀刀片,刀槽為梯形刀槽。刀桿的另一側開有減重槽25。本實施例中減重槽的深度為4mm。
為加工需要,確保兩個鏜刀刀片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待鏜銷加工的孔間間距。
本實施例中,鏜刀刀片為精鏜刀片,包括靠近刀柄的鏜刀刀片Ⅰ23和遠離刀柄的鏜刀刀片Ⅱ24,為了加工的需要,兩個鏜刀刀片的朝向相反,將鏜刀刀片Ⅰ23設為負鏜刀片,鏜刀刀片Ⅱ24設為正鏜刀片。
以加工具有中間小孔和下面水封孔的工件為例,使用時,將本雙頭鏜刀組件固定在機床上,加工中通過主軸定位功能使鏜刀刀片的刀尖向后便宜鏜孔的中心一合適的數值,使得鏜刀刀片Ⅰ23安全通過哦中間下空并停止在水封孔外;然后主軸旋轉,鏜刀刀片Ⅰ23旋轉并鏜孔,直到中間小孔鏜銷完成;再次上鏜,加工水封孔并鏜銷完成;最后主軸停止并定位、鏜刀組件偏移后將刀具退出,加工完成。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