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為一種吸螺母機構。
背景技術:
近年,隨著國內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工廠都在進行產線自動化,智能化升級,以便節約人力、提高效率、提升產品品質。目前,機械加工領域中,由于螺母的尺寸較小,人工拾取時螺母常常從高空中墜落,這給加工作業帶來了極大的麻煩,針對上述缺陷,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吸螺母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吸螺母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吸螺母機構,用于吸取治具上的螺母,包括機架、水平導軌、電缸、縱向導軌、氣缸、安裝板以及吸嘴,所述機架上安裝有水平導軌以及縱向導軌,所述電缸可在水平導軌上做水平方向的移動,所述氣缸可在縱向導軌上做縱向方向的移動,所述氣缸的下端連接一安裝板,安裝板上設有吸取螺母的吸嘴,所述氣缸帶動吸嘴下降,供給吸嘴負壓,以吸取螺母。
優選的,所述吸嘴呈圓柱體結構,所述吸嘴的下端具有環形平面以及一凸臺結構,所述環形平面上設有若干吸附孔。
優選的,所述機架呈T字型結構。
優選的,所述機架上設有控制電缸或氣缸啟閉的控制開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螺母機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缸帶動吸嘴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氣缸帶動吸嘴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并供給吸嘴負壓,以吸附螺母,可快速準確的吸附螺母,反應時間快,精確度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小尺寸螺母無法吸取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能夠快速精確的吸取螺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吸螺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吸螺母機構中吸嘴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2.水平導軌;3.電缸;4.縱向導軌;5.氣缸;6.安裝板;7.吸嘴;71.環形平面;72.凸臺結構;8.螺母;9.治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該具體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一般替換也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其次,本實用新型利用示意圖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在詳述本實用新型實例時,為了便于說明,示意圖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應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術特征和有益效果,將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吸螺母機構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吸螺母機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螺母機構,用于吸取治具9上的螺母8,包括T字型結構的機架1、水平導軌2、電缸3、縱向導軌4、氣缸5、安裝板6以及吸嘴7,機架1上安裝有水平導軌2以及縱向導軌4,電缸3可在水平導軌2上做水平方向的移動,氣缸5可在縱向導軌4上做縱向方向的移動,氣缸5的下端連接一安裝板6,安裝板6上設有吸取螺母的吸嘴7,氣缸5帶動吸嘴7下降,供給吸嘴7負壓,以吸取螺母8。
如圖2所示,吸嘴7呈圓柱體結構,吸嘴7的下端具有環形平面以及一凸臺結構72,凸臺結構72與螺母中間的通孔相配合,當吸嘴吸附螺母時,凸臺結構伸入螺母的通孔內,以防止螺母產生位移,環形平面上設有若干吸附孔71,吸附孔71在環形平面上均勻分布,吸附孔71產生負壓以吸附螺母8。
為了便于控制吸螺母機構的啟閉,機架1上設有控制電缸或氣缸啟閉的控制開關(圖中未示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缸3帶動吸嘴7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氣缸5帶動吸嘴7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并供給吸嘴7負壓,以吸附螺母8,可快速準確的吸附螺母,反應時間快,精確度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小尺寸螺母無法吸取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能夠快速精確的吸取螺母。
雖然本實用新型主要描述了以上實施例,但是只是作為實例來加以描述,而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做出多種變型和應用而不脫離實施例的實質特性。例如,對實施例詳示的每個部件都可以修改和運行,與所述變型和應用相關的差異可認為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說明書中所涉及的實施例,其含義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說明書中出現于各處的這些術語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時,都認為其落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結合其他實施例就可以實現的這些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