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夾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薄壁套類零件的脹緊夾具。
背景技術:
薄壁套類零件的外圓精磨及精車加工對零件加工面圓度、外圓與定位孔同軸度要求高,現有的夾具使用效率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夾具上彈簧脹套等零部件損壞后不易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薄壁套類零件易于更換的脹緊夾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薄壁套類零件的脹緊夾具,包括拉桿,脹緊夾具還包括:
錐形定位銷,其一端用于支撐彈簧脹套,另一端用于連接底座;
錐形拉板,用于支撐彈簧脹套;
彈簧脹套,配合錐形定位銷和錐形拉板,用于向外膨脹緊固定位工件;
限位板,用于錐形定位銷的定位;
其中,拉桿依次穿過錐形拉板、錐形定位銷、限位板和螺母,錐形定位銷的頂部連接錐形拉板,錐形定位銷和錐形拉板外套設有彈簧脹套,彈簧脹套內設置有內錐面,錐形拉板和錐形定位銷外均設置有外錐面,且彈簧脹套的內錐面與錐形拉板和錐形定位銷形成的外錐面配合,錐形拉板的頂端設置有頂端螺釘,頂端螺釘穿過錐形拉板并插入拉桿頂部。
錐形定位銷外自上而下依次套設有彈簧脹套、支撐座和過度盤,錐形定位銷底部通過鎖緊螺釘連接底座。
錐形定位銷底部與底座之間設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套設于拉桿上,且限位板上向著拉桿設置有防轉銷,過度盤的側壁上也設置有防轉銷,防轉銷通向錐形定位銷底部側壁。
支撐座的圓周上通過鎖緊螺釘依次連接過度盤和底座。
拉桿與錐形定位銷之間、錐形定位銷與支撐座之間均設置有O形圈。
垂直于拉桿側壁設置有推桿,推桿位于彈簧脹套下邊緣,推桿上還設置有鎖緊螺釘。
錐形定位銷和錐形拉板縱向截面的寬度,自兩者的相接處分別向上下兩端逐漸增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脹緊夾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頂端螺釘拆卸后,便于彈簧脹套及內部零件損壞后的更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用新型的縱向剖面圖;
其中:1-頂端螺釘,2-錐形拉板,3-彈簧脹套,4-錐形定位銷,5-拉桿,6-支撐座,7-過度盤,8-底座,9-限位板,10-螺母,11-推桿,12-鎖緊螺釘,13-定位銷,14- O形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適用于薄壁套類零件的脹緊夾具,包括拉桿5,脹緊夾具還包括:錐形定位銷4,其一端用于支撐彈簧脹套3,另一端用于連接底座8;錐形拉板2,用于支撐彈簧脹套3;彈簧脹套3,配合錐形定位銷4和錐形拉板2,用于向外膨脹緊固定位工件;限位板9,用于錐形定位銷4的定位;其中,拉桿5依次穿過錐形拉板2、錐形定位銷4、限位板9和螺母10,錐形定位銷4的頂部連接錐形拉板2,錐形定位銷4和錐形拉板2外套設有彈簧脹套3,彈簧脹套3內設置有內錐面,錐形拉板2和錐形定位銷4外均設置有外錐面,且彈簧脹套3的內錐面與錐形拉板2和錐形定位銷4形成的外錐面配合,錐形拉板2的頂端設置有頂端螺釘1,頂端螺釘1穿過錐形拉板2并插入拉桿5頂部;薄壁套類零件裝夾時,直接套于彈簧脹套3上,然后擰緊頂端螺釘1使得彈簧脹套3在角度不同的錐形定位銷4和錐形拉板2向外膨脹,由于錐形定位銷4和錐形拉板2的角度不同,故彈簧脹套3受到的向外的力也不同,最終脹緊彈簧脹套3外部的薄壁套類零件;當薄壁套類零件需要拆卸時,拆下頂端螺釘1,推動推桿11,彈簧脹套3即可松懈,直接將定位工件即薄壁套類零件取下,當彈簧脹套3、錐形定位銷4、錐形拉板2等零部件損壞時,直接拆下頂端螺釘1,再依次分離彈簧脹套3、錐形拉板2和錐形定位銷4,進行已損壞零部件的更換,更換方法簡單,便于操作。
錐形定位銷4外自上而下依次套設有彈簧脹套3、支撐座6和過度盤7,錐形定位銷4底部通過鎖緊螺釘12連接底座8,錐形定位銷4底部與底座8之間還設置有限位板9,限位板9套設于拉桿5上,且限位板9上向著拉桿5設置有防轉銷13,拉桿5后端設有限位板9,避免液壓缸拉力過大損壞夾具內部部件,增加夾具的使用壽命,過度盤7的側壁上也設置有防轉銷13,防轉銷13通向錐形定位銷4底部側壁,支撐座6的圓周上通過鎖緊螺釘12依次連接過度盤7和底座8。
拉桿5與錐形定位銷4之間微間隙配合,且在微間隙之間設置有O形圈14,利于拉桿5在錐形定位銷4內上下活動,錐形定位銷4與支撐座6之間也設置有O形圈14。
垂直于拉桿5側壁設置有推桿12,推桿12位于彈簧脹套3下邊緣,推桿12上還設置有鎖緊螺釘12,拉桿5中部設有推桿12,用于松開自鎖住的彈簧脹套2,鎖緊螺釘12實現彈簧脹套12防轉,可提高重復定位精度。
錐形定位銷和錐形拉板縱向截面的寬度,自兩者的相接處分別向上下兩端逐漸增大。錐形拉板2縱向截面的兩個斜邊的延長線呈90°夾角,錐形拉板2頂部外緣倒角,錐形定位銷4縱向截面的兩個斜邊與豎直面呈12°夾角。錐形拉板2與錐形定位銷4不同角度的設計,實現了錐形拉板2與錐形定位銷4擁有不同的夾緊力,更加牢固的夾持工件。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