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夾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杠桿式夾具。
背景技術:
待加工件10包括圓柱柄11、圓柱臺12和葉片13,所述圓柱柄11和葉片13位于圓柱臺12的外圓面14上,待加工件10需要加工成如圖2所示的成品,其加工需要給圓柱臺12開一個鏜孔15,并且在位于圓柱柄11的上表面圓柱柄銑面16處、圓柱臺12上表面圓柱臺銑面17處和葉片13的葉片銑面18進行銑面,由于待加工件10的整體形狀不規(guī)則,故在待加工件10的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杠桿夾具。
現(xiàn)有技術中的待加工件10,在加工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夾具。從而導致加工時需要各種不同的夾具互相替換,來實現(xiàn)不同位置加工時的夾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裝夾待加工件后既能加工的杠桿式夾具。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杠桿式夾具,包括工作臺,該工作臺設有一個工作臺面,夾具還包括:
圓臺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的圓柱臺,圓臺固定機構包括用于環(huán)抱待加工件圓柱臺的若干個夾頭;
圓柱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的圓柱柄,圓柱固定機構包括垂直于工作臺面擺動的固定塊、可可調整高度的定位柱、位于固定塊和定位柱之間的支撐柱;
葉片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的葉片,葉片固定機構包括向著圓臺固定機構滑動的葉片支撐板;
回轉壓板,用于在上方壓緊待加工件,回轉壓板轉動的連接在工作臺面上;
其中:若干個夾頭分別通過杠桿連接固定臺,每相鄰的兩根杠桿底部均通過拉簧連接,固定臺底部設置有用于控制夾頭的第一液壓缸,第一液壓缸驅動若干個夾頭環(huán)抱待加工件的圓柱臺;支撐柱從下方支撐待加工件的圓柱柄,固定塊和定位柱在兩側夾緊待加工件的圓柱柄,固定塊連接有驅動其擺動的第三液壓缸;葉片支撐板連接有第二液壓缸,第二液壓缸驅動葉片支撐板向著圓臺固定機構滑動頂住待加工件的葉片;回轉壓板連接有回轉氣缸,回轉氣缸驅動回轉壓板平行于工作臺面旋轉及垂直于工作臺面升降。
進一步地,固定塊向著定位柱的一側設有開口向著定位柱的V型槽,定位柱向著固定塊的一側設置有凸點,V型槽與凸點高度相對應,支撐柱上表面向下凹陷。
進一步地,固定塊通過轉軸連接固定板,工作臺面底部設置有用于驅動固定塊擺動的第三液壓缸。
進一步地,若干根杠桿環(huán)抱有斜楔自鎖機構,夾頭與杠桿通過連接軸相接,杠桿底部還設置有限位螺釘,若干根杠桿與斜楔自鎖機構相接面均設置有斜楔面,斜楔自鎖機構與第一液壓缸相接。
進一步地,葉片支撐板連接有驅動其向著圓臺固定機構前后運動的第二液壓缸。
進一步地,葉片支撐板向著圓臺固定機構的一側設置有卡口。
進一步地,卡口上設置有防振爪。
進一步地,回轉壓板通過驅動軸連接有驅動回轉壓板旋轉的回轉氣缸。
進一步地,工作臺面底部通過支撐桿設置有用于支撐固定臺和回轉氣缸的支撐臺面,第一液壓缸位于支撐臺面底部。
本實用新型能使待加工件被固定后仍將需要加工的部分露出,便于一次性加工出所需的結構,實現(xiàn)了多方位夾持,夾持牢靠,加工時僅需本夾具即可,無需多種夾具來回更換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待加工件加工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待加工件加工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圓臺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0-待加工件,11-圓柱柄,12-圓柱臺,13-葉片,14-外圓面,15-鏜孔,16-圓柱柄銑面,17-圓柱臺銑面,18-葉片銑面,20-夾頭,21-杠桿,22-斜楔自鎖機構,23-拉簧,24-限位螺釘,25-固定臺,26-第一液壓缸,27-連接軸,30-固定塊,31-V型槽,32-轉軸,33-固定板,34-第三液壓缸,40-定位柱,41-凸點,42-調節(jié)螺釘,50-支撐柱,60-葉片支撐板,61-卡口,62-第二液壓缸,63-防振爪,70-回轉壓板,71-回轉氣缸,72-驅動軸,80-工作臺面,81-支撐桿,90-支撐臺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待加工件10包括圓柱柄11、圓柱臺12和葉片13,圓柱柄11和葉片13位于圓柱臺12的外圓面14上,待加工件10需要加工成如圖2所示的成品,其加工需要給圓柱臺12開一個鏜孔15,并且在位于圓柱柄11的上表面圓柱柄銑面16處、圓柱臺12上表面圓柱臺銑面17處和葉片13的葉片銑面18進行銑面,由于待加工件10的整體形狀不規(guī)則,故在待加工件10的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杠桿夾具。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由于待加工件10的整體形狀不規(guī)則,故需要將不規(guī)則的部分拆分開來逐一固定,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固定圓柱臺12的圓臺固定機構、固定圓柱柄11的圓柱固定機構和固定葉片13的葉片固定機構,然而圓柱臺12為圓柱體,采用杠桿式夾頭20環(huán)抱的形式固定,圓柱柄11采用支撐柱50和定位柱40定位圓柱柄11后,由固定塊30移動卡死圓柱柄11,葉片13則通過葉片支撐板60前后移動,使得卡口61與葉片13的外邊緣配合,最終實現(xiàn)牢固夾持。
如圖3和4所示,一種杠桿式夾具,包括工作臺,該工作臺設有一個工作臺面80,夾具還包括:圓臺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10的圓柱臺12,圓臺固定機構包括用于環(huán)抱待加工件圓柱臺12的若干個夾頭20;圓柱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10的圓柱柄11,圓柱固定機構包括垂直于工作臺面80擺動的固定塊30、可可調整高度的定位柱40、位于固定塊30和定位柱40之間的支撐柱50;葉片固定機構,用于在下方支撐待加工件10的葉片13,葉片固定機構包括向著圓臺固定機構滑動的葉片支撐板60;回轉壓板70,用于在上方壓緊待加工件10,回轉壓板70轉動的連接在工作臺面80上;其中:若干個夾頭20分別通過杠桿21連接固定臺25,每相鄰的兩根杠桿21底部均通過拉簧23連接,固定臺25底部設置有用于控制夾頭20的第一液壓缸26,第一液壓缸26驅動若干個夾頭20環(huán)抱待加工件10的圓柱臺12;支撐柱50從下方支撐待加工件10的圓柱柄11,固定塊30和定位柱40在兩側夾緊待加工件10的圓柱柄11,固定塊30連接有驅動其擺動的第三液壓缸34;葉片支撐板60連接有第二液壓缸62,第二液壓缸62驅動葉片支撐板60向著圓臺固定機構滑動頂住待加工件10的葉片13;回轉壓板70連接有回轉氣缸71,回轉氣缸71驅動回轉壓板70平行于工作臺面80旋轉及垂直于工作臺面80升降,杠桿21穿過工作臺面80,一端連接位于工作臺面80上方的夾頭20,另一端連接工作臺面80下方位于支撐臺面90上的固定臺25,定位柱40、支撐柱50和葉片支撐板60均安裝于工作臺面80上;固定板33固定板穿過80,一端連接位于工作臺面80上的30固定塊,另一端連接位于工作臺面80下方的第三液壓缸34。
若干個夾頭20分別通過杠桿21連接固定臺25,且若干根杠桿21環(huán)抱有斜楔自鎖機構22,每相鄰的兩根杠桿21底部均通過拉簧23連接,固定臺25底部設置有用于控制夾頭20的第一液壓缸26,夾頭20與杠桿21通過連接軸27相接,杠桿21底部還設置有限位螺釘24,若干根杠桿與斜楔自鎖機構相接面均設置有斜楔面,斜楔自鎖機構與第一液壓缸相接,第一液壓缸26帶動斜楔自鎖機構22升降,從而帶動杠桿21聚攏和分散,最終帶動夾頭20環(huán)抱待加工件10的圓柱臺12。
固定塊30向著定位柱40的一側為開口向著定位柱40的V型槽31,定位柱40向著固定塊30的一側設置有凸點41,V型槽31與凸點41高度相對應,所述定位柱40上設置有調節(jié)螺釘42,用于調節(jié)定位柱40的高度,所述定位柱40為雙層相互滑動的套管,雙層套管相對滑動到需要的高度,通過調節(jié)螺釘42固定,支撐柱50上表面向下凹陷,用于從下方支撐待加工件10的圓柱柄11。
固定塊30通過轉軸32連接固定板33,工作臺面80底部設置有用于驅動固定塊20擺動的第三液壓缸34。
葉片支撐板60連接有驅動其向著圓臺固定機構前后運動的第二液壓缸62,葉片支撐板60向著圓臺固定機構的一側設置有卡口61,卡口61上設置有防振爪63,防振爪63牢牢的抵住葉片13。
回轉壓板70通過驅動軸72連接有驅動回轉壓板70旋轉及升降的回轉氣缸71。
工作臺面80底部通過支撐桿81設置有用于支撐固定臺25和回轉氣缸71的支撐臺面90,第一液壓缸26位于支撐臺面90底部。
本實用新型圓臺固定機構的三個夾頭20用于環(huán)抱圓柱柄11,三個夾頭20均通過一根杠桿連接固定臺25,第一液壓缸26驅動3根杠桿,使得夾頭20緊緊抱住圓柱柄11,同時,圓柱固定機構的支撐柱50用于支撐圓柱柄11,隨后通過螺釘調節(jié)定位柱40升降,保證凸點41抵住圓柱柄11的同時與V型槽31同高,通過第三液壓缸34調節(jié)固定塊30轉動,使得V型槽31抱住圓柱柄11,葉片固定機構通過第二液壓缸62調節(jié)葉片支撐板60,使得葉片13卡入卡口61,然后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回轉壓板70,使得回轉壓板70在上方壓緊待加工件。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