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磁頭的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磁頭熔焊機。
背景技術:
磁頭是一種通過磁性原理讀取磁性介質上數據的部件,一般的磁頭都是用線圈纏繞在磁芯上制成。現在最常見的POS機上就使用了這種磁頭,這種磁頭一般比較小,為了將其安裝在POS機上,一般先將磁頭焊接在支架上,支架上設置安裝孔,通過支架進行安裝。
現有的磁頭與支架的焊接都是人工完成,首先需要一個人檢測磁頭與支架之間的位置是否正確,若正確則交給另外一個人進行焊接。這種方法至少需要兩個人員進行協同操作,生產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檢測磁頭與支架之間的位置是否正確,人的主觀意識起主要作用,不同的人得出的結論也許并不相同,因此,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難以得到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化生產的磁頭熔焊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磁頭熔焊機包括依序設置在工作臺面上的上料區、CCD檢測區、激光焊接區和下料區;上料區包括上料皮帶,上料皮帶將治具牽引至CCD檢測區;CCD檢測區包括CCD檢測儀和第一旋轉夾具,CCD檢測儀的攝像頭對準第一旋轉夾具;激光焊接區包括激光焊接機和第二旋轉夾具,激光焊接機的激光發射頭對準第二旋轉夾具的上方;下料區包括下料皮帶,下料皮帶的一端與激光焊接區鄰接。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上料皮帶和下料皮帶可實現自動上料和自動下料,CCD檢測儀對移動到CCD檢測區域的治具上的磁頭和支架進行檢測,將位置正確的磁頭與支架運送到激光焊接區,激光焊接區的激光焊接機對磁頭與支架進行焊接;如果磁頭與支架的位置不正確,則將磁頭與支架直接運送到下料區。這種磁頭熔焊機不需要人工判斷磁頭與支架的位置是否正確,避免了人的主觀判斷的失誤,而且焊接也是自動完成,實現了全自動化的生產。
進一步的方案是,下料區還包括問題料皮帶,問題料皮帶的一端與激光焊接區鄰接。下料皮帶和問題料皮帶平行設置在工作臺面上。
可見,通過設置問題料皮帶,將問題料和加工好的物料區分開來,不需要人工再進行區分,更加的方便。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激光焊接區和下料區之間還設有下料部件,下料部件包括機械手。
由此可見,可以通過機械手將將問題料和加工好的物料分別移動到問題料皮帶和下料皮帶上。
再進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旋轉夾具包括夾具和旋轉軸,夾具固定在旋轉軸上,夾具的上表面設有凹槽,凹槽的寬度大于治具的寬度,旋轉軸的兩側設有可伸縮的第一定位銷和第二定位銷,凹槽上設有可供第一定位銷伸出的第一通孔,凹槽上還設有可供第二定位銷伸出的第二通孔。凹槽內設有真空吸附孔。第二旋轉夾具的結構與第一旋轉夾具的結構相同。
可見,凹槽限制了治具的隨意移動,第一定位銷和第二定位銷將治具定位在CCD檢測區域的檢測位置,真空吸附孔將治具吸附在凹槽上。
進一步的方案是,上料區靠近CCD檢測區的位置還設有第一L形推桿,第一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來回移動,第一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上下移動。CCD檢測區還包括第二L形推桿,第二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來回移動,第二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上下移動。激光焊接區還包括第三L形推桿,第三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來回移動,第三L形推桿可在治具移動的方向上下移動。
由此可見,第一L形推桿可以將上料皮帶上的治具推動到第一旋轉夾具上,第二L形推桿可將第一旋轉夾具上的治具推動到第二旋轉夾具上,第三L形推桿可將第二旋轉夾具上的治具推動到下料部件的下方,實現治具在不同工作區域之間的轉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結構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第一旋轉夾具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第一旋轉夾具另一視角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第一旋轉夾具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治具的結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磁頭熔焊機的支架和磁頭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磁頭熔焊機包括依序設置在工作臺面上的上料區、CCD檢測區、激光焊接區和下料區。在本實施例中,依序并不代表各區之間的絕對位置關系,僅僅是指物料在各區之間移動的先后次序關系。本實施例的物料是磁頭和支架,顯然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用本實用新型的磁頭熔焊機對其他的物料進行焊接。磁頭和支架固定在治具上,從上料區上料后,移動到CCD檢測區,對磁頭和支架的位置進行檢測,正確后移動到激光焊接區,對側頭和支架進行焊接固定,然后從下料區進行下料。
參見圖1,圖1是本實施例中磁頭熔焊機的結構圖。磁頭熔焊機包括設置在工作臺面上的上料區、CCD檢測區、激光焊接區和下料區。上料區包括上料皮帶1,治具11放置在上料皮帶1上,治具11上放置待焊接的磁頭與支架(圖中未示出),上料皮帶1帶動治具11沿著上料皮帶1上的導軌移動。
CCD檢測區包括CCD檢測儀2,與CCD檢測區相鄰的位置設有激光焊接區,激光焊接區包括激光焊接機3,與激光焊接區相鄰的位置設有下料部件,下料部件包括機械手4。
下料區包括問題料皮帶5和下料皮帶6,問題料皮帶5和下料皮帶6的一端與激光焊接區鄰接。在本實施例中,問題料皮帶5與下料皮帶6平行設置,問題料皮帶5和下料皮帶6的另一端與上料皮帶1平行設置。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問題料皮帶5與下料皮帶6也可以不平行設置,問題料皮帶5和下料皮帶6的另一端與上料皮帶也可以不平行設置。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下料區也可以只設置下料皮帶,問題料和加工好的物料均通過下料皮帶運出。
參見圖2,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CCD檢測區還包括第一旋轉夾具20,CCD檢測儀2的攝像頭對準第一旋轉夾具20的位置。激光焊接區還包括第二旋轉夾具30,激光焊接機3的激光發射頭對準第二旋轉夾具30的上方。
在上料區靠近CCD檢測區的位置設有第一L形推桿100,第一L形推桿100通過固定塊101固定在移動塊400上;在CCD檢測區靠近第一旋轉夾具20的位置設有第二L形推桿200,第二L形推桿200通過固定塊201固定在移動塊400上;在激光焊接區靠近第二旋轉夾具30的位置設有第三L形推桿300,第三L形推桿300通過固定塊301固定在移動塊400上。移動塊400可在治具11移動的方向來回移動,移動塊400還可以在治具11移動的方向上下移動。
參見圖3,圖3是第一旋轉夾具20的結構圖。第二旋轉夾具30與第一旋轉夾具20的結構相同。第一旋轉夾具20包括旋轉軸23和夾具21,夾具21固定在旋轉軸23上,旋轉電機24控制旋轉軸23的旋轉。夾具21為“十”字形的方塊,夾具21的上表面設置“一”字形的凹槽22,凹槽22的寬度大于治具11的寬度。
參見圖4,圖4是第一旋轉夾具20的另一視角的結構圖。在夾具21的底部,旋轉軸23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可伸縮的第一定位銷25和第二定位銷2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銷25和第二定位銷26的結構相同。
參見圖5,并結合圖3和圖4,圖5是第一旋轉夾具20的剖視圖。夾具21的凹槽22上與第一定位銷25對應的位置設有通孔27,第一定位銷25的定位桿28的頭部可從通孔27上穿出。夾具21的凹槽22上與第二定位銷26對應的位置設有通孔210,第二定位銷26的定位桿260的頭部從通孔210上穿出。凹槽22的中間位置還設有真空吸附孔29,通過真空吸附孔29可以將治具11吸附在夾具20的凹槽22的表面。
參見圖6,圖6為治具11的結構圖。治具11為條狀的不銹鋼方塊,治具11的表面設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凸柱12,兩個凸柱12之間形成凹槽13,在兩個凸柱12的內部設有磁鐵(圖中不可見)。
參見圖7,圖7為待加工物料的結構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待加工物料為支架14和磁頭15,支架14為不銹鋼片材,磁頭15的底部與支架14的表面設有焊腳。
下面結合圖1至圖7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磁頭熔焊機的工作原理。
操作人員將磁頭15放置在支架14的中間,并將磁頭15的焊腳對準支架14的焊腳,放置好磁頭15后將支架14放置于治具11上,由于治具11內設有磁鐵,因此可以將支架14吸附在治具11上;然后將治具11放置于上料皮帶1上,上料皮帶1帶動治具11向前移動。
當治具11移動到接近第一旋轉夾具20的位置時,參見圖2,上料皮帶1無法將治具11直接運送至第一旋轉夾具20的凹槽22上,此時移動塊400向下移動,第一L形推桿100隨著移動塊400下移至低于治具11的高度位置時,移動塊400停止向下移動,然后移動塊400帶動第一L形推桿100向治具11前進的方向移動,即向第一旋轉夾具20的位置移動,第一L形推桿100推著治具11向第一旋轉夾具20的凹槽22上方移動,同時第一旋轉夾具20的第一定位銷25的定位桿28從凹槽22的通孔27伸出,當第一L形推桿100推動治具11移動到第一旋轉夾具20的第一定位銷25的位置時,定位桿28抵住治具11,使得第一L形推桿100無法繼續推動治具11向前移動,此時移動塊400上移,然后回到起始位置。此時治具11位于第一旋轉夾具20的凹槽22上,即CCD檢測區的檢測位置,凹槽22上的真空吸附孔29將治具11吸附在第一旋轉夾具20上,CCD檢測儀2的攝像頭對準治具11上的支架14和磁頭15,檢測支架14和磁頭15的位置是否正確,若正確,第一旋轉夾具20轉動180°。CCD檢測儀2對支架14和磁頭15的另一側進行檢測,若正確,第一定位銷25的定位桿28從凹槽22的通孔27縮回,真空吸附孔29解除對治具11的吸附。
然后移動塊400下移,第二L形推桿200隨著移動塊400下移至低于治具11的高度位置時,移動塊400停止下移;隨之移動塊400帶動第二L形推桿200向靠近第二旋轉夾具30的位置移動,第二L形推桿200推動治具11移動,當治具11完全離開第一旋轉夾具20時,第一旋轉夾具20上的第二定位銷26的定位桿260從凹槽22的表面伸出;同時第二旋轉夾具30上的第一定位銷的定位桿從凹槽的通孔穿出,當治具11移動到第二旋轉夾具30的第一定位銷位置時,定位桿抵住治具11,使得第二L形推桿200無法繼續推動治具11向前移動,此時移動塊400上移,然后回到起始位置。此時治具11位于第二旋轉夾具30的凹槽上,即激光焊接區的激光焊接位置,第二旋轉夾具30的真空吸附孔將治具11吸附在第二旋轉夾具30上,此時,激光焊接機3發射激光,對治具11上的支架14和磁頭15的焊腳進行激光焊接,焊接完成后,第二旋轉夾具30旋轉180°,激光焊接機3對支架14和磁頭15另一側的焊腳進行激光焊接,焊接完成后,第二旋轉夾具30上的第一定位銷縮回,真空吸附孔解除對治具的吸附。
移動塊400下移,第三L形推桿300隨著移動塊400下移至低于治具11的高度位置時,移動塊400停止下移;然后移動塊400帶動第三L形推桿300向靠近機械手4的位置移動,第三L形推桿300推動治具11移動,當治具11完全離開第二旋轉夾具30時,第二旋轉夾具30上的第二定位銷的定位桿從凹槽的表面伸出;當治具11移動至靠近機械手4的位置時,移動塊400上移,然后回到起始位置;機械手4將治具11轉移至下料皮帶6上,下料皮帶6將治具11轉移至下料區,工作人員將下料皮帶6上的治具11取下,然后將焊接好的支架14和磁頭15從治具11上取下便可,治具11可以重復利用。
在前述步驟中,若CCD檢測儀2檢測到支架14和磁頭15的位置不正確,第二L形推桿200和第三L形推桿300直接將治具11從CCD檢測區推至靠近機械手4的位置,機械手4將位置不正確的支架和磁頭的治具轉移至問題料皮帶5上,問題料皮帶5將其轉移至下料區,工作人員將問題料皮帶5上的治具取下,然后將該治具上的支架和磁頭取下檢查是支架和磁頭放置的位置不正確還是支架和磁頭本身質量的問題,然后分類處理。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步驟中,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磁頭熔焊機的工作原理,將第一L形推桿100、第二L形推桿200和第三L形推桿300的工作過程分解開,實際工作過程中,三個推桿是同時移動的,CCD檢測儀2、激光焊接3和機械手4可以同時工作,三者可以互不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磁頭熔焊機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高。
當然,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案,實際應用時還可以有更多的變化,例如,第一旋轉夾具和第二旋轉夾具的夾具設置為圓盤形;或者L形推桿只設置一個或兩個;再或者第一L形推桿、第二L形推桿和第三L形推桿分別設置在不同的移動塊上。這些改變同樣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