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33343閱讀:866來源:國知局
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系有關于分度盤的技術領域,特別是透過氣驅方式,主動形成多道防護氣墻的一種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



背景技術:

分度盤系自動化機械中不可或缺的套件,舉凡精密加工、組裝、生產等;皆可用分度盤來產生分度與定位等作用,運用分度盤可精確控制工作臺的旋轉,依照加工所需的切削角度,控制工作臺產生相對角度上的位移,進而達到精密定位的加工。

習知分度盤多以機械式的蝸桿蝸輪為主,雖然具有較佳的耐候性(抗水),但無法符合機具自動化的需求,故本案申請人,前以直驅馬達作為驅動動力,而直驅分度盤達成精確控制工作臺旋轉的前案,作為替換習知機械式分度盤的教案,并向臺灣智慧財產局提出專利申請在案,詳見中國臺灣專利公開號第201531373號。

由于直驅馬達作為動力的直驅式分度盤,大量使用電子組件,且電子組件耐候性(抗水)明顯不及于習知機械螺桿,因此,在作業過程中,如何避免冷卻液滲入直驅馬達內,其防水設計的優劣,將會決定此一直驅式分度盤的可靠性,更為業界所觀注的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與缺失,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透過結構的設計,克服上述的缺失。

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該直驅式分度盤包括一動力機構、以及一連接于該動力機構的底座,且該底座與該動力機構之間具有一間隙,而該動力機構更包含同心設置的一殼體、一轉軸、及一軸承座。另外該防滲結構包含設于殼體的進氣道、設于軸承座的一凸環部、一中繼氣環槽、及至少一中繼氣道、以及設于底座的一罩遮端面、一環壁、及一退讓環槽。藉由上述構件的組成,進氣道與一供氣單元連接,讓供氣單元提供的氣體,由該進氣道導引至中繼氣道,再經由中繼氣道朝間隙吹拂,使氣體沿間隙朝動力機構外部移動形成氣驅,達成防滲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局部構件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氣流運動示意圖。

圖中:1動力機構、11殼體、112進氣道、114環翼、1122進氣道入口、1124進氣道出口、12轉軸、13軸承座、131凸環部、132斜面部、133中繼氣環槽、134中繼氣道、135第一階級、136第二階級、1342中繼氣道入口、1344第一中繼氣道出口、1346第二中繼氣道出口、2底座、21鎖接端面、22罩遮端面、23環壁、24退讓環槽、25減壓環槽、A間隙、A1第一段裕度間隙、A2第二段裕度間隙、A3第三段裕度間隙、A4第四段裕度間隙、A5第五段裕度間隙、R1第一集氣室、R2第二集氣室、R3第三集氣室、R4第四集氣室、R5第五集氣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請參照相關圖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實施例,為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以下相同組件系采相同符號標示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有關直驅式分度盤,包括一動力機構1、以及一同心連接于動力機構1其動力輸出端的底座2。該動力機構1(系為習知技藝)大致包含同心套設的一殼體11、一可轉動的容置于殼體11內的轉軸12、及一套銜于轉軸12外周緣,并固設于殼體11端面的軸承座13。該底座2系與轉軸12同心連接,并罩遮軸承座13及殼體11局部外側,且受轉軸12驅動而相對軸承座13旋轉,提供夾具(治具)鎖設以夾持工件(習知技藝且圖中未示)。該防滲結構分別形成于動力機構1與底座2對應端面,其中:

上述殼體11(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具有至少一進氣道112、及一環翼114。所述進氣道112系軸向形成于殼體11(材料厚度內),兩端分別具有一進氣道入口1122及一進氣道出口1124;其中,該進氣道入口1122形成于殼體11徑向外周面,以連通進氣道112與殼體11外部,而該進氣道出口1124則形成于殼體11軸向的端面(與軸承座13鎖接的端面),連通進氣道112與殼體11外部。所述環翼114系自殼體11外周面,徑向朝外延伸形成于殼體11前緣(與軸承座2鎖接的該端)。

上述軸承座13(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具有一凸環部131、一斜面部132、一中繼氣環槽133、至少一中繼氣道134;其中,該軸承座13徑向外周面為階級端面,具有不同高度之第一階級135、第二階級136。

所述凸環部131與斜面部132系與動力機構1同心,形成于軸承座13對應底座2之端面;其中,該凸環部131的輪廓略呈一環狀凸體,而該斜面部132之高度,系自凸環部131外周側朝軸承座13外端緣遞減。

所述中繼氣環槽133系形成于凸環部131徑向外周面。

所述中繼氣道134系貫穿軸承座13前、后形成,具有一中繼氣道入口1342、一第一中繼氣道出口1344、及一第二中繼氣道出口1346;其中,該中繼氣道入口1342系對應連通殼體11其進氣道出口1124,而中繼氣道134的第一中繼氣道出口1344系形成于凸環部131前端面;另外,中繼氣道134的第二中繼氣道出口1346則形成于凸環部131徑向外周面,并與中繼氣環槽133連通。

上述底座2,具有一鎖接端面21、一罩遮端面22、一環壁23、一退讓環槽24、及至少一減壓環槽25。

所述鎖接端面21與罩遮端面22系分別形成于底座2前、后端面,該罩遮端面22更與軸承座13對應,并匹配該軸承座13的端面輪廓。

所述環壁23沿延底座2之罩遮端面22外端輪廓,立設于罩遮端面22,并使環壁23位于動力機構1的軸承座13及殼體11的環翼114外周側。

所述退讓環槽24系同心動力機構1,凹陷形成于罩遮端面22,提供軸承座13的凸環部131容置。

所述減壓環槽25系同心動力機構1,凹陷形成于罩遮端面22,并與軸承座13的斜面部132位置對應。

透過上述構件的組合,請參閱圖5和圖6所示,使底座2的罩遮端面22與軸承座13之間,共同界定出一間隙A及復數集氣室。所述間隙A系包括復數段且連通的裕度間隙,且各段裕度間隙之大小,可選擇性相同或不一,包含(但不限)第一段裕度間隙A1、第二段裕度間隙A2、第三段裕度間隙A3、第四段裕度間隙A4、及第五段裕度間隙A5。而各集氣室則包含連通間隙A,且沿間隙A配置的第一集氣室R1、第二集氣室R2、第三集氣室R3、第四集氣室R4、及第五集氣室R5。

所述第一集氣室R1,系由退讓環槽24及凸環部131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二集氣室R2,系由中繼氣環槽133配合底座2的罩遮端面22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三集氣室R3、第四集氣室R4,系由底座2的減壓環槽25配合軸承座13的斜面部132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五集氣室R5,系由軸承座13第一二階級135、第二階級136、殼體11的環翼114及底座2的環壁23所共同界定。

是以,上述即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各部構件及組裝方式的介紹,茲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動特點介紹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直驅式分度盤實施于加工機中,夾持工件進行切削加工時,其加工機會對底座2上夾持的工件噴灑冷卻液,藉由冷卻液冷卻工件與刀具(習知技藝,圖中未示)。為避免冷卻液滲入直驅式分度盤內,則可配合一供氣單元(習知技藝,圖中未示)與進氣道入口1122連接提供一氣體(如圖第6圖),自殼體11的進氣道112進入軸承座13的中繼氣道134,再經由第一中繼氣道出口1344及第二中繼氣道出口1346分別朝間隙A吹拂,使氣體沿間隙A朝動力機構1外部移動,并于過程中形成復數道氣墻,避免外部液體(冷卻液)自外部沿間隙A進入,達成防滲效果。各道氣墻的形成位置,請參閱第5、6圖所示,茲說明如下:

<第一道氣墻>

自第一中繼氣道出口1344輸出的氣體進入退讓環槽24(第一集氣室R1),透過退讓環槽24(第一集氣室R1)的環狀結構平均分配氣體,而退讓環槽24(第一集氣室R1)中的氣體,自退讓環槽24(第一集氣室R1)離開進入第一段裕度間隙A1時,由于間隙大小的改變,氣體會被擠壓進入第一段裕度間隙A1,而于第一段裕度間隙A1中形成第一道氣墻,并快速的朝中繼氣環槽133移動。

<第二道氣墻>

自第二中繼氣道出口1346輸出的氣體,進入中繼氣環槽133(第二集氣室R2),透過中繼氣環槽133(第二集氣室R2)之環狀結構平均分配氣體,使自中繼氣環槽133(第二集氣室R2)離開的氣體進入第二段裕度間隙A2,時,由于間隙大小的改變,氣體會被擠壓進入而于第二段裕度間隙A2中形成第二道氣墻,并快速的朝減壓環槽25移動。

<第三道氣墻>

自中繼氣環槽133(第二集氣室R2)輸出的氣體,經第二段裕度間隙A2進入減壓環槽25(第三集氣室R3),透過減壓環槽25(第三集氣室R3)的環狀結構平均分配氣體,使自減壓環槽25(第三集氣室R3)離開的氣體進入第三段裕度間隙A3時,由于間隙大小的改變,氣體會被擠壓進入而于第三段裕度間隙A3中形成第三道氣墻,并快速的朝次一個減壓環槽25(第四集氣室R4)移動。

<第四道氣墻>

自第三集氣室R3輸出的氣體,經第三段裕度間隙A3進入次一個減壓環槽25(第四集氣室R4),透過第四集氣室R4之環狀空間平均分配氣體,使自第四集氣室R4離開的氣體,在進入第四段裕度間隙A4時,由于間隙大小的改變,氣體會被擠壓進入而于第四段裕度間隙A4中形成第四道氣墻,并快速的朝軸承座13之第一、二階級135、136移動(第五集氣室R5)。

<第五氣墻>

自第四集氣室R4輸出的氣體,經第四段裕度間隙A4進入第一階級135(第五集氣室R5),透過第五集氣室R5的環狀空間平均分配氣體,使自第五集氣室R5離開的氣體,在進入第五段裕度間隙A5時,由于間隙大小的改變,氣體會被擠壓進入而于第五段裕度間隙A5形成第五道氣墻,并快速的沿第五段裕度間隙A5朝外部移動,而于第五段裕度間隙A5未端外部,形成第六道氣墻。

以上所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確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范圍,本技術領域內的一般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所作的均等變化,以及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熟知的改變,仍應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金坛市| 根河市| 延津县| 繁昌县| 保亭| 锦州市| 万盛区| 金门县| 新龙县| 盖州市| 温州市| 冷水江市| 阿鲁科尔沁旗| 大埔区| 集贤县| 城固县| 淮北市| 三江| 海城市| 偃师市| 北流市| 华坪县| 新晃| 称多县| 虎林市| 壶关县| 饶河县| 海宁市| 靖宇县| 鸡东县| 同心县| 克拉玛依市| 临澧县| 柳江县| 涪陵区| 荣成市| 五家渠市| 耿马| 凤山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