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鍛造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鍛造機構,以及一種具有該鍛造機構的鍛機。
背景技術:
鍛造技術是工業生產的重要技術之一,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機械、造船等領域。鍛造技術是一種利用鍛造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的鍛造零件的加工方法。通過鍛造能夠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造零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原料的鑄造零件。機械設備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多采用鍛造零件。
徑向鍛造是指專門加工實心或空心長軸類零件的旋轉鍛造方法。鍛造時,分布在棒料圓周方向的鍛錘對棒料進行快速和同步鍛打。現有的徑向鍛機利用電機驅動錘桿運動,并且電機和錘桿之間還設有減速器,通過減速器調節電機輸出軸的轉速,以調節錘桿鍛打的頻率。然而,變速箱僅能調節幾種擋位的鍛打頻率,無法對鍛打頻率實現無級調節,并且當徑向鍛機發生故障突然停機時,容易造成電機燒毀,導致徑向鍛機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鍛造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徑向鍛機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較差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鍛造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液壓馬達、傳動部和錘桿;
所述液壓馬達的輸出軸能夠繞輸出軸的轉動軸線自轉,且所述輸出軸自轉時,所述傳動部能夠帶動所述錘桿沿錘桿的軸向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鍛造機構還包括機殼,所述傳動部包括凸輪軸;
所述凸輪軸橫向設置在所述機殼內,所述錘桿的一端伸入所述機殼內,且位于所述凸輪軸的下方,所述凸輪軸的弧形側壁與所述錘桿的一端接觸,以帶動所述錘桿沿錘桿的軸向朝向機殼外部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部還包括液壓缸;
所述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錘桿固定連接,以帶動所述錘桿沿錘桿的軸向朝向機殼內部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鍛造機構還包括滾珠;所述滾珠設置在所述凸輪軸的弧形側壁與所述錘桿的一端之間,且所述滾珠安裝在所述凸輪軸的弧形側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部包括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與液壓馬達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傳動軸滑動套接,且所述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之間設有定位部,以使所述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固定;
所述第二傳動軸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輪,每個凸輪的凸輪邊緣與凸輪軸旋轉中心軸之間的距離均不相同,且每個凸輪的弧形側壁分別能夠與錘桿的一端接觸,以帶動所述錘桿沿錘桿的軸向朝向機殼外部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鍛造機構還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夠控制所述第二傳動軸相對于第一傳動軸的滑動方向和滑動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鍛造機構還包括飛輪,所述飛輪的一端與所述液壓馬達的輸出軸連接,所述飛輪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部連接。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鍛機,包括機架、鍛錘以及本發明所述的鍛造機構;
所述鍛造機構安裝在所述機架上,所述鍛錘與所述錘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鍛造機構為偶數個,多個鍛錘沿圓周方向間隔相同角度設置,且每個鍛錘均朝向圓心設置;多個傳動部依次通過同步機構連接,以使多個傳動部同步傳動。
進一步地,所述鍛錘的底部設有減震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鍛造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液壓馬達、傳動部和錘桿;所述液壓馬達的輸出軸能夠繞輸出軸的轉動軸線自轉,且所述輸出軸自轉時,所述傳動部能夠帶動所述錘桿沿錘桿的軸向往復運動。液壓馬達的輸出軸自轉時,能夠驅動錘桿沿錘桿的軸向往復運動,鍛錘安裝在錘桿上,鍛錘能夠在錘桿的帶動下,沿錘桿的軸向往復運動,從而鍛打原料。液壓馬達能夠無級調節液壓馬達的輸出軸的轉速,不需要借助減速器調節轉速,從而實現無級調節錘桿往復運動的頻率,能夠根據使用需求,調節鍛打頻率,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如果鍛造構造發生故障突然停機,液壓馬達不會燒毀,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鍛造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鍛造機構中的傳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鍛造機構的鍛機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鍛造機構的鍛機的左視圖。
圖標:1-機架;2-鍛造機構;21-液壓馬達;22-凸輪軸;23-錘桿;231-凸臺;24-液壓缸;3-聯軸器;4-飛輪;5-同步齒輪副;6-漲緊套;7-導向槽;8-機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其中,術語“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為兩個不同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本發明提供一種鍛造機構2,如圖1至圖2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液壓馬達21、傳動部和錘桿23;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能夠繞輸出軸的轉動軸線自轉,且輸出軸自轉時,傳動部能夠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
傳動部可以包括傳動軸、偏心輪和連桿,其中偏心輪固定在傳動軸上,傳動軸能夠帶動偏心輪繞傳動軸的轉動軸線偏心轉動,連桿的一端與偏心輪的第一端面轉動連接,連桿的另一端與錘桿23的一端轉動連接,錘桿23的另一端穿過導向槽7,且導向槽7的延伸方向與錘桿23的軸向平行,傳動軸沿傳動軸的轉動軸線自轉時,偏心輪和連桿能夠帶動錘桿23沿導向槽7的延伸方向往復運動,即能夠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
其中,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與傳動軸可以通過聯軸器3連接,也可以通過漲緊套6連接等任意適合的形式,只要能夠將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與傳動軸固定連接即可。
本發明提供的鍛造機構2包括依次連接的液壓馬達21、傳動部和錘桿23;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能夠繞輸出軸的轉動軸線自轉,且輸出軸自轉時,傳動部能夠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自轉時,能夠驅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鍛錘安裝在錘桿23上,鍛錘能夠在錘桿23的帶動下,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從而鍛打原料。液壓馬達21能夠無級調節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的轉速,從而實現無級調節錘桿23往復運動的頻率,能夠根據使用需求,調節鍛打頻率,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時還簡化了鍛造機構2的結構,不需要借助減速器調節轉速,能夠與降低生產成品,并且降低鍛造機構2的故障率;此外,如果鍛造構造發生故障突然停機,液壓馬達21不會燒毀,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鍛造機構2還包括機殼8,傳動部包括凸輪軸22;凸輪軸22橫向設置在機殼8內,錘桿23的一端伸入機殼8內,且位于凸輪軸22的下方,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以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
具體地,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3與凸輪軸22連接,錘桿23的一端穿過導向槽7并伸入機殼8中,且錘桿23的一端位于凸輪軸22的下方,其中,導向槽7的延伸方向與錘桿23的軸線方向平行,錘桿23的一端與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接觸,當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開始轉動時,能夠帶動凸輪軸22轉動,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能夠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鍛錘安裝在錘桿23的另一端,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時,能夠帶動鍛錘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從而鍛打原料。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傳動部還包括液壓缸24;錘桿23上設有凸臺231,液壓缸24的一端與機殼8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凸臺231的第一端面固定連接,以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內部運動。
本實施例提供的鍛造機構2,傳動部包括凸輪軸22和液壓缸24,傳動部的結構較為簡單,能夠降低制造難度,節約制造成本,并且能夠降低鍛造機構2的故障率,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優選地,鍛造機構2還包括滾珠;滾珠設置在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之間,且滾珠安裝在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上。
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之間設有滾珠,能夠在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時,降低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之間的摩擦,從而提高鍛造機構2的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降低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之間產生的熱量,防止鍛造機構2損壞,延長使用壽命。
其中,滾珠可以固定連接在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上,也可以滾動連接在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上。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上設有多個圓形凹槽,每個圓形凹槽內分別設有滾珠,且滾珠部分位于圓形凹槽內,部分露出于圓形凹槽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滾珠設置在圓形凹槽內不會掉落,還能夠相對于圓形凹槽滾動。
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上設有環狀凹槽,凹槽內設有多個滾珠,多個滾珠布滿環狀凹槽,且滾珠部分位于環狀凹槽內,部分露出于環狀凹槽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滾珠設置在環狀凹槽內不會掉落,還能夠相對于環狀凹槽滾動。
需要說明的是,凸輪軸22的弧形側壁為凸輪軸22上的凸輪的弧形側壁。
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傳動部包括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與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傳動軸滑動套接,且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之間設有定位部,以使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固定;第二傳動軸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輪,每個凸輪的凸輪邊緣與凸輪軸22旋轉中心軸之間的距離均不相同,且每個凸輪的弧形側壁分別能夠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以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
具體地,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與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傳動軸的另一端與第二傳動軸滑動套接,第二傳動軸能夠沿第一傳動軸的軸向滑動,第二傳動軸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輪,每個凸輪均與第二傳動軸固定連接,并且每個凸輪的凸輪邊緣與凸輪軸22旋轉中心軸之間的距離均不相同,該鍛造機構2工作時,液壓馬達21帶動第一傳動軸繞第一傳動軸的轉動軸線自轉,第一傳動軸帶動第二傳動軸繞第二傳動軸的轉動軸線自轉,第二傳動軸能夠帶動凸輪轉動,其中,鍛造機構2還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能夠控制第二傳動軸相對于第一傳動軸的滑動方向和滑動距離,控制部可以控制第二傳動軸朝向或遠離第一傳動軸滑動至適合的位置,待控制部控制第二傳動軸滑動至適合的位置時,控制部控制定位部將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固定,以使多個凸輪中的其中一個凸輪的弧形側壁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并且錘桿23穿過導向槽7,從而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
利用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滑動套接,可以使第二傳動軸中的多個凸輪中的任意一個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以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由于每個凸輪的凸輪邊緣與凸輪軸22旋轉中心軸之間的距離均不相同,因此使用不同的凸輪帶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時,錘桿23朝向機殼8外部運動的行程均不相同,使用者可以利用控制部,控制第二傳動軸滑動至適合的位置后,使適合的凸輪與錘桿23的一端接觸以帶動錘桿23運動。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需要變化錘桿23往復運動的行程,能夠使鍛造機構2鍛打多種原料,提高了鍛造機構2的利用率,增強了使用的便捷性。
其中,鍛造機構2還可以設置導向槽7,錘桿23穿過導向槽7,能夠使錘桿23在做往復運動時,沿著導向槽7的方向做往復運動,從而防止錘桿23晃動和偏移,增強使用的可靠性。
優選地,鍛造機構2還包括飛輪4,飛輪4的一端與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連接,飛輪4的另一端與傳動軸連接。
具體地,飛輪4的一端通過十字聯軸器與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連接,飛輪4的另一端通過漲緊套6與傳動部連接。飛輪4能夠貯存和釋放動能,在錘桿23往復運動時,錘桿23未進行鍛打原料的過程中,飛輪4貯存動能,錘桿23進行鍛打原料的過程中,飛輪4釋放動能,能夠合理利用動能,提高鍛打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鍛造機構2,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自轉時,能夠驅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鍛錘安裝在錘桿23上,鍛錘能夠在錘桿23的帶動下,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從而鍛打原料。液壓馬達21能夠無級調節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的轉速,從而實現無級調節錘桿23往復運動的頻率,能夠根據使用需求,調節鍛打頻率,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時還簡化了鍛造機構2的結構,不需要借助減速器調節轉速,能夠與降低生產成品,并且降低鍛造機構2的故障率;此外,如果鍛造構造發生故障突然停機,液壓馬達21不會燒毀,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鍛機,如圖3至圖4所示,包括機架1、鍛錘以及根據本發明的鍛造機構2;鍛造機構2安裝在機架1上,鍛錘與錘桿23固定連接,錘桿23能夠帶動鍛錘沿錘桿23的軸向做往復運動以鍛打原料。
其中,鍛造機構2為偶數個,多個鍛錘沿圓周方向間隔相同角度設置,且每個鍛錘均朝向圓心設置;多個傳動部依次通過同步機構連接,以使多個傳動部同步轉動。
例如,鍛造機構2為四個,包括第一鍛造機構、第二鍛造機構、第三鍛造機構和第四鍛造機構,第一鍛造機構的傳動部包括第一傳動軸、第一偏心輪和第一連桿;第二鍛造機構的傳動部包括第二傳動軸、第二偏心輪和第二連桿;第三鍛造機構的傳動部包括第三傳動軸、第三偏心輪和第三連桿;第四鍛造機構的傳動部包括第四傳動軸、第四偏心輪和第四連桿;四個鍛錘沿圓周方向間隔相同角度設置,且四個鍛錘均朝向圓心設置,四個鍛錘能夠鍛打長軸狀原料。其中,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之間通過同步齒輪副5連接;第二傳動軸與第三傳動軸之間通過同步齒輪副5連接;第三傳動軸與第四傳動軸之間通過同步齒輪副5連接,以使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第三傳動軸和第四傳動軸同步轉動,四個傳動軸同步轉動能夠帶動四個錘桿23同步往復運動,從而保證四個鍛錘鍛打的同步性,提高了鍛造機構2的鍛打性能。
進一步地,鍛錘的底部設有減震裝置,減震裝置可以使鍛錘鍛打原料時,降低震動,降低噪聲,能夠較好地保護鍛錘;同時,減震裝置在鍛錘鍛打原料時,緩沖沖擊力,防止原料變形過度,提高加工精度。
本發明提供的鍛機,本發明提供的鍛造機構2,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自轉時,能夠驅動錘桿23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鍛錘安裝在錘桿23上,鍛錘能夠在錘桿23的帶動下,沿錘桿23的軸向往復運動,從而鍛打原料。液壓馬達21能夠無級調節液壓馬達21的輸出軸的轉速,從而實現無級調節錘桿23往復運動的頻率,能夠根據使用需求,調節鍛打頻率,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時還簡化了鍛造機構2的結構,不需要借助減速器調節轉速,能夠與降低生產成品,并且降低鍛造機構2的故障率;此外,如果鍛造構造發生故障突然停機,液壓馬達21不會燒毀,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