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裝配工藝及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耐高壓的密封鋼墊片裝配工藝及設備。
背景技術:
密封鋼墊片,是一種用于機械、設備、管道只要是有流體的地方就是用的密封備件,使用內外部,起密封作用的材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汽車發動機上,傳統的鋼墊片安裝方法是用手工抓取后再安裝到所需裝配的零件上。這其中:第一,不能保證每次抓取鋼墊片后在同一位置與所需裝配的零件相貼合;第二,由于墊片較薄,往往容易抓取多個墊片進行裝配;第三,易造成墊片的安裝方向正反有誤。第四,作業過程中的失誤導致墊片漏裝。這些裝配過程中的不穩定點會導致后續高壓試漏時產品發生泄露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不會出現裝錯位置、墊片多裝、墊片裝反、墊片漏裝的裝置。提高生產準確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產品泄的鋁合金鑄件裝配耐高壓鋼墊片的工藝及設備。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的密封鋼墊片裝配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將密封鋼墊片放入到待料區域,鋼墊片按照固定的方向進行安放;
b、將裝配件裝夾在裝配夾具之上,夾具上的傳感器進行檢測產品裝夾狀態確保裝夾正確;
c、按下設備啟動按鈕,進入設備正常工作狀態;
d、升降機構帶動吸盤接近鋼墊片待料區域;
e、吸盤吸附鋼墊片;
f、升降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升起;
g、移動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移動至待裝配區域上方;
h、升降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下降并將鋼墊片放置在待裝配區域;
i、升降/移動機構完成所有動作回到初始位置;
j、按順序擰緊螺栓;
k、完成此道工序密封鋼墊片的裝配;
l、松開裝配夾具,檢查產品裝配情況;
m、進入下道工序進行生產600kpa的泄露測試。
進一步的,步驟(m)中試漏測試的泄露值必須控制在2.5cc/min內。
進一步的,步驟(e)具體步驟為:傳感器探頭探測到吸盤接觸到鋼墊片之后,給予系統一命令信號,吸盤隨之啟動吸力裝置按設定好的吸力將墊片吸附上,緊接著厚度傳感器探測所吸墊片厚度以評估所吸墊片的數量,超過或低于設定值的隨機蜂鳴報警。
進一步的,步驟(j)中擰緊螺栓按照“s”型的順序擰緊,螺栓擰緊扭矩要求設定為10n.m。
上述一種耐高壓的密封鋼墊片裝配工藝的一種裝配設備,包括真空吸盤、密封鋼墊片、裝配件、鋼墊片厚度感應傳感器、裝配夾具、升降/移動機構,所述升降/移動機構下方連接有多個真空吸盤,所述真空吸盤下方連接有密封鋼墊片,所述密封鋼墊片側部上方還設有鋼墊片厚度感應傳感器,所述升降/移動機構下方分別設有裝配件和裝配夾具。
有益效果:本發明把吸盤吸力技術用到解決墊片吸附數量及方向出錯的問題上,這樣,可以減密封鋼墊片在裝配過程中的不穩定點,從而有效防止裝配完后續高壓試漏時產品發生泄露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裝配設備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耐高壓的密封鋼墊片裝配設備,包括真空吸盤1、密封鋼墊片2、裝配件3、鋼墊片厚度感應傳感器4、裝配夾具5、升降/移動機構6,所述升降/移動機構6下方連接有多個真空吸盤1,所述真空吸盤1下方連接有密封鋼墊片2,所述密封鋼墊片2側部上方還設有鋼墊片厚度感應傳感器4,所述升降/移動機構6下方分別設有裝配件3和裝配夾具5。
一種耐高壓的密封鋼墊片裝配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將密封鋼墊片放入到待料區域,鋼墊片按照固定的方向進行安放;
b、將裝配件裝夾在裝配夾具之上,夾具上的傳感器進行檢測產品裝夾狀態確保裝夾正確;
c、按下設備啟動按鈕,進入設備正常工作狀態;
d、升降機構帶動吸盤接近鋼墊片待料區域;
e、吸盤吸附鋼墊片,具體為:傳感器探頭探測到吸盤接觸到鋼墊片之后,給予系統一命令信號,吸盤隨之啟動吸力裝置按設定好的吸力將墊片吸附上,緊接著厚度傳感器探測所吸墊片厚度以評估所吸墊片的數量,超過或低于設定值的隨機蜂鳴報警;
f、升降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升起;
g、移動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移動至待裝配區域上方;
h、升降機構帶動吸盤吸附鋼墊片下降并將鋼墊片放置在待裝配區域;
i、升降/移動機構完成所有動作回到初始位置;
j、按順序擰緊螺栓,擰緊螺栓按照“s”型的順序擰緊,螺栓擰緊扭矩要求設定為10n.m;
k、完成此道工序密封鋼墊片的裝配;
l、松開裝配夾具,檢查產品裝配情況;
m、進入下道工序進行生產600kpa的泄露測試,泄露值必須控制在2.5cc/min內。
本發明把吸盤吸力技術用到解決墊片吸附數量及方向出錯的問題上,這樣,可以減密封鋼墊片在裝配過程中的不穩定點,從而有效防止裝配完后續高壓試漏時產品發生泄露的現象。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