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中心,特別涉及一種基于臥式高速加工中心。
背景技術:
高速加工中心不斷提高的工作性能是模具制造業得以高效和高精度加工模具的重要前提,在驅動技術的推動下,涌現出結構創新、性能優良的眾多不同類型的高速加工中心,90年代中后期出現的三軸高速加工中心現已發展到五軸高速加工中心,在驅動方式上,已從直線運動x/y/z軸的伺服電機和滾珠絲杠驅動發展到目前的直線電機驅動,回轉運動a和c軸采用了直接驅動的轉矩電機,有的公司并通過直線電機和轉矩電機使加工中心發展成全采用直接驅動的五軸加工中心,顯著提高了加工中心的行程速度、動態性能和定位精度,近十多年來,由于刀具、驅動、控制和機床等技術的不斷進步,高速加工和高效加工,特別是高速硬銑已在模具制造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傳統的電火花加工在很多場合已被高速硬銑所替代,通過高速硬銑對一次裝夾下的模具坯件進行綜合加工,不僅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大幅度減少了加工時間,而且簡化了生產工藝流程,從而顯著縮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降低了模具生產成本。
在現有的高速加工中心的技術條件基礎上,在使用的范圍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加工中心在加工的過程中單向的傳動采用單一的氣缸傳動,常常會發生傳動力度不夠,導致加工質量降低,容易發生故障,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基于臥式高速加工中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加工質量,同時解決傳輸力度不夠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基于臥式高速加工中心,包括設備本體,所述設備本體的一端設置有橫向第一氣缸,所述設備本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橫向第二氣缸,所述設備本體的內側設置有工作滑軌,所述工作滑軌的一側設置有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傳動軸,所述傳動組件的一側設置有縱向傳動軸,所述縱向傳動軸的頂端設置有縱向傳動氣缸,所述縱向傳動軸的底端設置有工作加工頭。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設備本體的兩側均設置有金屬支撐架,所述金屬支撐架的一側設置有保護擋板。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均與傳動組件活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傳動組件與工作滑軌滑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橫向第一傳動氣缸、橫向第二傳動氣缸和縱向傳動氣缸均與傳動組件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是一種基于臥式高速加工中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加工質量,同時解決傳輸力度不夠的問題,該設備在傳動方向不同時采用單一氣缸進行傳動,使得傳動力度加強,提高工作質量,減少故障發生率,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設備本體;2、橫向第一氣缸;3、橫向第二氣缸;4、工作滑軌;5、第一傳動軸;6、第二傳動軸;7、傳動組件;8、縱向傳動軸;9、縱向傳動氣缸;10、工作加工頭;11、保護擋板;12、金屬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臥式高速加工中心,包括設備本體1,設備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橫向第一氣缸2,設備本體1的另一端設置有橫向第二氣缸3,設備本體1的內側設置有工作滑軌4,工作滑軌4的一側設置有傳動組件7,傳動組件7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傳動軸5,第一傳動軸5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傳動軸6,傳動組件7的一側設置有縱向傳動軸8,縱向傳動軸8的頂端設置有縱向傳動氣缸9,縱向傳動軸8的底端設置有工作加工頭10。
進一步的,設備本體1的兩側均設置有金屬支撐架12,金屬支撐架12的一側設置有保護擋板11,設置的金屬支撐架12起到穩固支撐的作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保持結構穩定,保護擋板11起到隔絕保護的作用,防止工作人員發生誤操作。
第一傳動軸5和第二傳動軸6均與傳動組件7活動連接,第一傳動軸5與第二傳動軸6起到傳輸效果,使其活動。
傳動組件7與工作滑軌4滑動連接,通過工作滑軌4進行滑動傳動,提升設備傳動的準確性。
橫向第一傳動氣缸2、橫向第二傳動氣缸3和縱向傳動氣缸9均與傳動組件7相連接,提供傳動動力,使傳動組件7進行運作。
具體的,本發明在使用的時候,工作加工頭10進行工作,當需要進行移動時,通過橫向第一傳動氣缸2和橫向第二傳動氣缸3為傳動組件7提供動力,在第一傳動軸5與第二傳動軸6上進行工作,在單向進行運動時由單一的氣缸進行提供動力,保持動力充沛,同時傳動組件7與工作滑軌4上進行滑動控制,保證滑動工作的準確性。
該設備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加工質量,同時解決傳輸力度不夠的問題,該設備在傳動方向不同時采用單一氣缸進行傳動,使得傳動力度加強,提高工作質量,減少故障發生率,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