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激光切割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光切割機升降門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光纖激光切割機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光纖的切割危害操作員的眼睛及皮膚,尤其是在切割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禁止切割光源外露,這就要求用鈑金零部件將切割范圍整體防護起來。在交換工作臺交換時,后安全門一定要有上升及下降動作,當后安全門得到CNC(數(shù)控機床)上升信號時,后安全門升起來,以便料臺能夠通過,當后安全門得到下降信號時,后安全門下降,確保切割范圍整體封閉,從而保證操作員的安全操作。以往的結構安全門在上升時,一方面兩側(cè)上升不同步,另一方面氣缸的感應信號為磁感應,磁感應器感應行程短,以致在安全門上升到頂端時,有時安全門兩側(cè)的氣缸上的磁感應不能同時感應到位置到位,導致CNC接收不到信號反饋,從而導致機床停止切割,影響機床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激光切割機升降門結構,保證氣缸平穩(wěn)上升及到位的信號及時反饋。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激光切割機升降門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床身、右立柱、左立柱、后安全門、限位開關碰塊、連接板、上限位開關、下限位開關、氣缸、直線導軌以及浮動接頭;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安裝在主床身上,所述氣缸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所述限位開關碰塊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后安全門的兩側(cè),所述直線導軌為兩個分別豎直固定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所述后安全門與所述直線導軌滑動配合,所述連接板為兩個,分別固定在所述后安全門的兩側(cè),所述氣缸的活塞桿通過所述浮動接頭與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分別為兩個,所述上限位開關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部,所述下限位開關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中部,所述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分別與所述限位開關碰塊配合。
優(yōu)選地,所述后安全門的底部和兩側(cè)分別固定有毛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此結構操作簡便,通過兩個氣缸帶動后安全門在直線導軌上移動并設置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將信號及時傳送給CNC,保證后安全門平穩(wěn)上升及下降,并能準確反饋位置信號給CNC。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參照圖1和圖2,一種激光切割機升降門結構,包括主床身1、右立柱2、左立柱3、后安全門4、限位開關碰塊5、連接板6、上限位開關7、下限位開關8、氣缸9、直線導軌10以及浮動接頭11;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安裝在主床身上,所述氣缸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所述限位開關碰塊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后安全門的兩側(cè),所述直線導軌為兩個分別豎直固定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所述后安全門與所述直線導軌滑動配合,所述連接板為兩個,分別固定在所述后安全門的兩側(cè),所述氣缸的活塞桿通過所述浮動接頭與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分別為兩個,所述上限位開關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部,所述下限位開關分別安裝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中部,所述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分別與所述限位開關碰塊配合。為了防止灰塵進入,所述后安全門的底部和兩側(cè)分別固定有毛刷12。
交換工作臺交換開始,CNC發(fā)出上升信號,后安全門平穩(wěn)上升到頂端,限位開關碰塊接觸上限位開關時,反饋給CNC;當CNC發(fā)出下降信號,后安全門平穩(wěn)下降到底端,限位開關碰塊(接觸下限位開關,反饋給CNC,交換工作臺交換完畢。其中直線導軌及浮動接頭確保安全門兩側(cè)同步動作。
此結構操作簡便,通過兩個氣缸帶動后安全門在直線導軌上移動并設置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將信號及時傳送給CNC,保證后安全門平穩(wěn)上升及下降,并能準確反饋位置信號給CNC。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