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畜牧養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布料機。
背景技術:
目前,為提高養殖質量,改善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發生,現代化養殖對養殖舍的要求越來越高,且現代化養殖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對漏糞板的需求和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國內養豬場所用漏糞板的生產灌漿工序都是采用人工操作,由于漏糞板要求密實耐用,在模具內填充適當配比的混凝土,但僅人工完成的此步驟,制出的產品質量一致性不好,尺寸偏差大,且產品的產量每臺機三人合作的班產量不足100塊,效率較低,同時,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技術能力要求高,材料浪費較大,廢料多,用工多,成本較高,遠遠不能滿足養殖企業的用量,生產供應不足,成為制約養殖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自動化布料機,機械式地將混凝土快速地均布于模具型腔內,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可有效提高效率,且節省人力物力,經濟性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動化布料機,包括機架、料倉架、儲料倉、布料裝置、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機架設于模具的上方,且所述機架的上端設有第一滑道,所述料倉架可在所述第一電機的驅動下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動;所述布料裝置包括布料倉和至少一個布料軸,所述布料倉為敞口盒體,所述布料軸的兩端伸出所述布料倉的側壁,并與所述布料倉的側壁可旋轉連接,各所述布料軸的外側壁設有若干個凸塊,所述第二電機與各所述布料軸傳動連接;所述儲料倉和所述布料裝置均固定于所述料倉架上,所述儲料倉的出料口與所述布料倉的敞口相對。
該自動化布料機在工作前,模具放置于該自動化布料機的下方,料倉架位于機架的一端,啟動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第一電機驅動料倉架從機架的第一端部沿第一滑道向第二端部滑動,同時,向儲料倉內填充適當配比的混凝土,該混凝土從儲料倉的出口落入布料裝置的布料倉內,由于布料裝置內設有具有凸塊的布料軸,該布料軸在第二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凸塊轉動,由于旋轉的布料軸和凸塊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可對較大塊的混凝土進行粉碎,并均勻的落入下方的模具中,當料倉架沿第一滑道滑動至機架的第二端部時,第一電機繼續驅動該料倉架從機架的第二端部沿滑道滑動至第一端部,再次將混凝土均勻地落入下方的模具中,此時,一個布料過程結束,可進入下一個布料過程。通過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動化布料機,可將混凝土快速地均布于模具型腔內,提高產品的質量的同時,可有效提高效率,且節省人力物力,經濟性好。
其中,第一電機可通過鏈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驅動料倉架沿機架的第一滑道滑動,該機架為該自動化布料機的支撐及導向結構,料倉架可沿滑道的方向穩定滑動。同時,第二電機也可以通過鏈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驅動布料軸旋轉。鏈條鏈輪的傳動結構簡單、精確度高,當然,也可以用皮帶傳動等傳動結構。另外,為了使得該混凝土落入模具的型腔內后,該混凝土分布的更均勻,在布料的過程中,該模具還可以處于震動狀態。
優選地,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電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撥料滾筒和第三電機,所述撥料滾筒設于所述儲料倉的出料口處,所述撥料滾筒包括旋轉軸和設于所述旋轉軸的外側壁的撥桿,所述第三電機與所述旋轉軸傳動連接,且所述第三電機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鋸板、L型連接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布料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機傳動連接,另一端設有偏心輪;所述連接板的轉角處鉸接于所述料倉架上,其一端通過第一連桿鉸接于所述偏心輪的端面的邊緣,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桿與所述鋸板鉸接;所述鋸板從所述布料倉的側壁伸入所述布料倉的內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滑道的兩端均設有限位板。
優選地,所述機架的端部設有布料平臺,當所述布料裝置滑動至所述機架的端部時,所述布料裝置位于所述布料平臺的正上方。
優選地,所述布料平臺的兩端均設有U型側壁,所述U型側壁的開口朝向所述機架的另一端。
優選地,所述布料平臺的下方還設有第二滑道和氣缸,所述第二滑道與所述第一滑道垂直,所述氣缸用于驅動所述布料平臺沿所述第二滑道滑動。
優選地,還包括第三滑道和第四電機,所述第三滑道設于所述機架的底端,所述第四電機可驅動所述機架沿所述第三滑道滑動,所述第三滑道與所述第二滑道平行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滑道設有第一滑軌,所述料倉架設有與所述第一滑軌相適配的第一滾輪,所述第一滾輪位于所述第一滑軌內;所述第二滑道設有第二滑軌,所述布料平臺的底端設有與所述第二滑軌相適配的第二滾輪,所述第二滾輪位于所述第二滑軌內;所述第三滑道設有第三滑軌,所述機架的底端設有與所述第三滑軌相適配的第三滾輪,所述第三滾輪位于所述第三滑軌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自動化布料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機架的自動化布料機的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機架的自動化布料機的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布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100-機架 400-布料裝置 460-第一連桿
110-第一滑道 410-布料倉 470-第二連桿
120-限位板 420-布料軸 500-第一電機
130-布料平臺 421-凸塊 600-第二電機
140-U型側壁 430-偏心輪 700-第三電機
200-料倉架 440-鋸板 800-第四電機
300-儲料倉 450-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自動化布料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機架的自動化布料機的一側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機架的自動化布料機的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布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自動化布料機,包括機架100、料倉架200、儲料倉300、布料裝置400、第一電機500和第二電機600。機架100設于模具的上方,且機架100的上端設有第一滑道110,料倉架200可在第一電機500的驅動下沿第一滑道110滑動;布料裝置400包括布料倉410和至少一個布料軸420,布料倉410為敞口盒體,布料軸420的兩端伸出布料倉410的側壁,并與布料倉410的側壁可旋轉連接,各布料軸420的外側壁設有若干個凸塊421,第二電機600與各布料軸420傳動連接;儲料倉300和布料裝置400均固定于料倉架200上,儲料倉300的出料口與布料倉410的敞口相對。
該自動化布料機在工作前,模具放置于該自動化布料機的下方,料倉架200位于機架100的一端,啟動第一電機500和第二電機600,第一電機500驅動料倉架200從機架100的第一端部沿第一滑道110向第二端部滑動,同時,向儲料倉300內填充適當配比的混凝土,該混凝土從儲料倉300的出口落入布料裝置400的布料倉410內,由于布料裝置400內設有具有凸塊421的布料軸420,該布料軸420在第二電機600的驅動下帶動凸塊421轉動,由于旋轉的布料軸420和凸塊421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可對較大塊的混凝土進行粉碎,并使混凝土均勻的落入下方的模具中,當料倉架200沿第一滑道110滑動至機架100的第二端部時,第一電機500繼續驅動該料倉架200從機架100的第二端部沿滑道滑動至第一端部,再次將混凝土均勻地落入下方的模具中,此時,一個布料過程結束,可進入下一個布料過程。通過本發明所提供的自動化布料機,可將混凝土快速地均布于模具型腔內,提高產品的質量的同時,可有效提高效率,且節省人力物力,經濟性好。
其中,第一電機500可通過鏈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驅動料倉架200沿機架100的第一滑道110滑動,該機架100為該自動化布料機的支撐及導向結構,料倉架200可沿滑道的方向穩定滑動。同時,第二電機600也可以通過鏈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驅動布料軸420旋轉。鏈條鏈輪的傳動結構簡單、精確度高,當然,也可以用皮帶傳動等傳動結構。另外,為了使得該混凝土落入模具的型腔內后,該混凝土分布的更均勻,在布料的過程中,該模具還可以處于震動狀態。
為了更便于操作,進一步節省人力,該自動化布料機還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可以為PLC編程控制器,該控制器分別與第一電機500和第二電機600電連接,可對該布料過程進行編程,只需通過控制器控制整個布料過程即可,減少人為操作步驟,方便且經濟性高。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撥料滾筒和第三電機700,該撥料滾筒設于儲料倉300的出料口處,撥料滾筒包括旋轉軸和設于旋轉軸的外側壁的撥桿,第三電機700與旋轉軸傳動連接,由于該撥料滾筒的旋轉軸和撥桿的作用,使得從儲料倉300的出料口落入的布料裝置400內的混凝土的粒徑更細小、流量更均勻,進一步使得混凝土均勻的落入模具型腔內,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該第三電機700與控制器電連接,可通過該控制器一同控制,便于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鋸板440、L型連接板450、第一連桿460和第二連桿470。布料軸420為一端驅動,其一端與第二電機600傳動連接,另一端設有偏心輪430,連接板450的轉角處鉸接于料倉架200上,其一端通過第二連桿470鉸接于偏心輪430的端面的邊緣,另一端通過第一連桿460與鋸板440鉸接,鋸板440從布料倉410的側壁伸入布料倉410的內部。當第二電機600帶動布料軸420進行轉動時,偏心輪430也隨之轉動,第一連桿460將帶動連接板450往復旋轉,其旋轉軸為連接板450與料倉架200的鉸接軸,而此時,鋸板440將在第二連桿470的帶動下隨連接板450做往返運動,該運動方向與布料軸420的軸向垂直。該鋸板440的設置可有效防止模具型腔內的混凝土與布料倉410內的混凝土發生粘連。
料倉架200在第一滑道110的兩端之間滑動,為了避免其滑出滑道外,或者未滑動至所需位置,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滑道110的兩端均設有限位板120。
料倉架200滑動至機架100的端部停止時,為避免該料倉架200滑動至機架100的端部停止時,發生混凝土漏料的情況,在機架100的兩端均設置布料平臺130,當布料裝置400滑動至機架100的端部時,布料裝置400位于布料平臺130的正上方。同時,該布料平臺130還分別設有U型側壁140,U型側壁140的開口朝向機架100的另一端。該U型側壁140的設置可避免布料平臺130上方的混凝土發生掉落,同時若有操作人員在該平臺上方時,該U型側壁140可保證該操作人員的安全。
在本實施例中,在布料平臺130的下方還設有第二滑道和氣缸,在進行布料時,該氣缸夾緊,該第二滑道與第一滑道110垂直,氣缸用于驅動布料平臺130沿第二滑道滑動。使用前,氣缸夾緊,然后進行布料工序,當布料工序完成后,由于布料倉410的外側邊緣會推起少量的混凝土,為避免這些混凝土堆放在布料平臺130上,當料倉架200沿第一滑道110滑動至布料平臺130的上方時,氣缸釋放。
在本實施例中,還設有第三滑道和第四電機800,該第三滑道設于機架100的底端,第四電機800可驅動機架100沿第三滑道滑動,第三滑道與第二滑道平行設置,當布料工序結束后,將機架100沿第三滑道滑動至下一位置后,繼續進行布料工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滑道110設有第一滑軌,料倉架200設有與第一滑軌相適配的第一滾輪,第一滾輪位于第一滑軌內;第二滑道設有第二滑軌,布料平臺130的下端設有與第二滑軌相適配的第二滾輪,第二滾輪位于第二滑軌內,第三滑道設有第三滑軌,機架100的底端設有與第三滑軌相適配的第三滾輪,第三滾輪位于第三滑軌內。滑軌與滾輪的滑動連接方式,可在滑動過程中減少摩擦力,提高使用壽命。當然,并不僅限于此種設計方式,也可以選用滑桿或滑槽以及與滑桿和或滑槽相適配的滑塊等連接方式,只要能滿足料倉架200可沿第一滑道110滑動,布料平臺130可沿第二滑道滑動,機架100可沿第三滑道滑動即可。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