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氣囊導管探傷沖孔裝置。
背景技術:
車輛安全氣囊導管呈扭曲狀,需要經過多個工藝(擴孔、增加壁厚、探傷、側壁鉆孔、彎管等)才能加工出來,原有需要多臺設備進行一一處理,占用面積大,操作人員多,工藝復雜,生產時間長,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氣囊導管探傷沖孔裝置,將導管的探傷和沖孔組合在一起,加工速度快。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全氣囊導管探傷沖孔裝置,包括一基臺,所述基臺上沿左右走向依次設置有夾持機構、固定機構和加工機構,所述基臺上設置有沿前后走向的第一滑軌,該第一滑軌上設置有通過一絲桿螺母副驅使在第一滑軌上移動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設置有沿左右走向的第二滑軌,所述夾持機構通過另一絲桿螺母副驅使在第二滑軌上移動,所述夾持機構上設置有三個電動卡盤;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三個沿基臺前后走向依次設置的液壓夾具,所述加工機構包括沿基臺前后走向依次設置的管道探傷儀和鉆孔機構,第一個液壓夾具對準管道探傷儀設置,第二個液壓夾具對準鉆孔機構設置,第三個液壓夾具與夾持機構移動到最后端時最尾處的電動卡盤相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兩個絲桿螺母副分別通過一電機驅使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液壓夾具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頂部鉸接有兩個通過旋轉油缸驅使轉動的夾塊,所述夾塊上設置有用于夾持導管的半圓形夾持槽。
進一步的,所述鉆孔機構包括一三爪電動卡盤和位于卡盤上方的電動鉆頭。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為旋轉油缸供油的儲油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裝置將導管的探傷和側壁鉆孔整合在一個機臺上,實現次序加工,生產效率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固定機構和加工機構的構造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夾持機構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基臺,2-導管,3-管道探傷儀,4-鉆孔機構,41-鉆頭,42-三爪電動卡盤,5-第一滑軌,6-絲桿螺母副,7-面板,71-第二滑軌,8-夾持機構,81-電動卡盤,9-液壓夾具,91-支架,92-夾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3所示,一種安全氣囊導管探傷沖孔裝置,包括一基臺1,所述基臺1上沿左右走向依次設置有夾持機構、固定機構和加工機構,所述基臺上設置有沿前后走向的第一滑軌5,該第一滑軌上設置有通過一絲桿螺母副6驅使在第一滑軌上移動的面板7,所述面板上設置有沿左右走向的第二滑軌71,所述夾持機構8通過另一絲桿螺母副驅使在第二滑軌上移動,所述夾持機構上設置有三個電動卡盤81;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三個沿基臺前后走向依次設置的液壓夾具9,所述加工機構包括沿基臺前后走向依次設置的管道探傷儀3和鉆孔機構4,第一個液壓夾具對準管道探傷儀設置,第二個液壓夾具對準鉆孔機構設置,第三個液壓夾具與夾持機構移動到最后端時最尾處的電動卡盤相對應。
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絲桿螺母副分別通過一電機驅使轉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液壓夾具包括一支架91,所述支架頂部鉸接有兩個通過旋轉油缸驅使轉動的夾塊92,所述夾塊上設置有用于夾持導管的半圓形夾持槽。
本實施例中,所述鉆孔機構包括一三爪電動卡盤42和位于卡盤上方的電動升降鉆頭41。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為旋轉油缸供油的儲油罐。
使用時,面板向前移動,第一個電動卡盤前移至放置導管的區域(此時第二個電動卡盤剛好與第一個液壓夾具相對準),夾持機構沿第二滑軌向左移動,第一個電動卡盤夾緊導管,面板后移,第一個電動卡盤移動至第一個張開的液壓夾具處,夾具夾緊導管,第一個電動卡盤松開導管,夾持機構向右移動(此時管道探傷儀對導管進行探傷作業),夾持機構再次重復前述步驟,當第一個電動卡盤夾持住第二根導管時,第二個電動卡盤將第一根導管夾持住,然后在夾持機構的依次輸送下,導管依次從第一個夾具到最后一個夾具(在第二個夾具時鉆孔機構對導管端部側壁進行鉆孔作業),導管在第三個液壓夾具上時,完成所有加工作業,直接取走進行下個工藝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