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加工領域,尤其是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直縫焊接機作為一種對金屬板材進行焊接加工的主要設備,尤其對于經卷板機卷制成型后的筒形工件而言,直縫焊接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利用傳統的直縫焊接機對經卷板機卷制成型后的筒形工件等板料進行焊接加工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焊縫在焊接過程中由于受熱膨脹而變形,在對上述板料進行焊接加工前,操作工人需通過人工的方式對引弧板進行點焊并以此來保證焊縫穩定,這種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點焊質量不穩定等缺陷;此外,由于焊縫的寬度對焊接質量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傳統的直縫焊接機一般是采用手工方式確定焊縫寬度,這種方式存在焊縫寬度難保證、焊接質量不穩定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包括:板料加工機組、焊接成型機組、焊縫處理機組、成品檢測機組;其中,所述的板料加工機組包括板料切割機、板料開卷裝置、帶鋼矯平裝置,所述的板料切割機與板料開卷裝置通過輸送帶相連接,帶鋼矯平裝置設置在板料開卷裝置上方;所屬的焊接成型裝置包括有活套成型裝置、焊接裝置,所述的活套成型裝置的側面設置有一焊接孔位,所述的焊接裝置設置在焊接孔位相對應的位置,在焊接裝置與活套成型裝置之間設置有一紅外感應器;所述的焊縫處理機組包括熱處理裝置、冷卻倉、管體焊縫探傷儀,所述的熱處理裝置與冷卻倉之間通過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的冷卻倉尾端設置有一檢測平臺,在檢測平臺周圍設置有一圈環形滑軌,所述的管體焊縫探傷儀滑動安裝在環形滑軌內壁上;所述的檢測平臺尾端設置有管料倉庫。
進一步的,成品檢測機組包括定徑矯直裝置、鋸切裝置、水壓檢驗裝置,所述的水壓檢驗裝置設置在檢測平臺與管料倉庫之間,所述的水壓檢驗裝置的管料出口位置設置有鋸切裝置,所述的鋸切裝置靠近水壓檢驗裝置一端設置有垂直切刀,鋸切裝置靠近管料倉庫一端設置有可調節擋板;所述的定徑矯直裝置包裹在鋸切裝置外圍。
進一步的,在管料倉庫前段設置有一測重稱,管料倉庫與測重稱之間通過傳動裝置相連接,在測重稱上設置有一涂油裝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可以全自動化完成板料加工、焊接成型、焊縫處理、成品檢測等步驟,有效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勞動成本,而且由于是全自動化加工,防止有由于失誤而導致的廢品產出,浪費大量的有效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板料切割機,2、板料開卷裝置,3、帶鋼矯平裝置,4、活套成型裝置,5、紅外感應器,6、焊接裝置,7、熱處理裝置,8、冷卻倉,9、管體焊縫探傷儀,10、垂直切刀,11、可調節擋板,12、管料倉庫,13、定徑矯直裝置,14、傳動裝置,15、測量稱,16、涂油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如圖1所示的一種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包括:板料加工機組、焊接成型機組、焊縫處理機組、成品檢測機組;其中,所述的板料加工機組包括板料切割機1、板料開卷裝置2、帶鋼矯平裝置3,所述的板料切割機1與板料開卷裝置2通過輸送帶相連接,帶鋼矯平裝置3設置在板料開卷裝置2上方;所屬的焊接成型裝置包括有活套成型裝置4、焊接裝置,所述的活套成型裝置4的側面設置有一焊接孔位,所述的焊接裝置6設置在焊接孔位相對應的位置,在焊接裝置6與活套成型裝置4之間設置有一紅外感應器5;所述的焊縫處理機組包括熱處理裝置7、冷卻倉8、管體焊縫探傷儀9,所述的熱處理裝置7與冷卻倉8之間通過傳動裝置14相連接,所述的冷卻倉8尾端設置有一檢測平臺,在檢測平臺周圍設置有一圈環形滑軌,所述的管體焊縫探傷儀9滑動安裝在環形滑軌內壁上;所述的檢測平臺尾端設置有管料倉庫12。
進一步的,成品檢測機組包括定徑矯直裝置13、鋸切裝置、水壓檢驗裝置,所述的水壓檢驗裝置設置在檢測平臺與管料倉庫12之間,所述的水壓檢驗裝置的管料出口位置設置有鋸切裝置,所述的鋸切裝置靠近水壓檢驗裝置一端設置有垂直切刀10,鋸切裝置靠近管料倉庫一端設置有可調節擋板11;所述的定徑矯直裝置13包裹在鋸切裝置外圍。
進一步的,在管料倉庫前段設置有一測重稱15,管料倉庫12與測重稱15之間通過傳動裝置14相連接,在測重稱15上設置有一涂油裝置16。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管直縫焊接生產線,可以全自動化完成板料加工、焊接成型、焊縫處理、成品檢測等步驟,有效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勞動成本,而且由于是全自動化加工,防止有由于失誤而導致的廢品產出,浪費大量的有效資源。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
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