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座結構,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
背景技術:
在產品的圓孔上做倒角處理,現有技術中有的依靠作業人員直接用手操作,生產效率低,長時間的作業易疲勞,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有的廠商設置夾具固定產品后用加工機頭沖倒角,普遍取件的方式為從上部拿取或從側面拿取,若產品尺寸較大,還需要用雙手取件,此取件方式效率低,長時間操作時人工操作強度大,同時因為操作空間有限,人手容易誤觸碰到鉆頭,容易帶來生產安全隱患。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工件取件方式效率低,操作空間有限導致人手容易誤觸碰到鉆頭,容易帶來生產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包括一承載并定位工件的定位夾具,所述定位夾具上設有供操作人員取放工件的取件口。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所述取件口包括取件凹槽,所述取件凹槽從定位夾具的中心處延伸至定位夾具的外邊沿,所述取件凹槽的寬度從定位夾具的中心處向定位夾具的外邊沿逐漸增大。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所述定位夾具包括定位產品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和產品的外輪廓形狀適配,定位凹槽均勻分布于所述定位夾具上,所述定位夾具的底部還設置有支撐定位夾具的固定板。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所述取件凹槽設置兩個。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所述取件口包括取件缺口,所述取件缺口呈扇形分布,工件放置于定位夾具上時人手可從取件缺口伸入產品底部。
所述的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所述定位夾具上還設置有孔部,工件的定位突出和孔部卡合以將工件定位于所述定位夾具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人手可通過取件口取放工件,從而避免了從上部取件,降低了手部觸碰到加工刀具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俯視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放置產品后的俯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其中,包括一承載并定位工件的定位夾具10,所述定位夾具10上設有供操作人員取放工件的取件口。
實施例一
參閱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取件口包括取件凹槽20,所述取件凹槽20從定位夾具10的中心處延伸至定位夾,10的外邊沿,所述取件凹槽20的寬度從定位夾具10的中心處向定位夾具的外邊沿逐漸增大,這樣設置更適合人的手部上部窄下部寬的形狀特點,避免人手取放件時被卡住。
進一步地,定位夾具10包括定位產品的定位凹槽30,定位凹槽30和產品的外輪廓形狀適配,定位凹槽30均勻分布于所述定位夾具10上,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凹槽30設置四個,產品局部突出處和定位凹槽30形成凹凸的貼合關系,使產品在定位夾具10上的定位更容易、快捷。定位夾具10的底部還設置有支撐定位夾具10的固定板40。
進一步地,所述取件凹槽20設置兩個,操作人員可以用雙手拿著工件,兩個取件凹槽20避讓手部位置,這樣人手可以非常自如地將工件放置于定位夾具上。
實施例二
參閱圖4至圖6,對于外形尺寸厚度較大的工件,人手抓取工件時需要用到腕部的力量,整個手掌都用于抓取工件,這時候取件凹槽的深度明顯不夠容納整個手掌,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取件口包括取件缺口21,所述取件缺口21呈扇形分布,這一扇形的取件缺口21張開的角度為90度,工件放置于定位夾具10上時人手可從取件缺口21伸入產品底部抓取工件,更為適用于有一定厚度的工件結構,避免直接從產品上部取件,降低手部和刀具觸碰的危險。
進一步地,定位夾具10上還設置有孔部31,工件的定位突出和孔部31卡合以將工件定位于所述定位夾具10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一種具有取件口的模座加工結構,人手可通過取件口取放工件,從而避免了從上部取件,降低了手部觸碰到加工刀具的風險。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