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產品易取出且易加工的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注塑模具中,產品不易取出,無法滿足產品的取出要求和正常生產效率,產品易黏模,產品的成型周期長。另外,現有的注塑模具中的進膠結構所成型的產品在后續的加工中,不容易去除料頭,加工困難,產品的品質無法保證,產品的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產品易取出且易加工的模具,該模具縮短了產品的成型周期,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產品易取出且易加工的模具,該模具具有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面板和前模板,后模包括下固定板、設置于下固定板上的模腳和設置于模腳上的后模板,下固定板的上方設有頂板,前模板中設有前模仁,后模板中設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形成注塑型腔,所述前模上設有一橫向進膠流道,該橫向進膠流道的后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斜進膠流道,每個斜進膠流道的外端分別設有一錐形進膠流道,錐形進膠流道與注塑型腔相接,所述錐形進膠流道的外端的正下方設有頂針,所述頂針連接在頂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板上設有導柱,導柱向前穿過頂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斜進膠流道的外端設有錐形進膠流道,從而使得所成型的產品在進膠點處有角度結構的變化,從而在產品的后續加工中,產品的進膠殘留物易被去除,加工工序簡單方便,從而保證產品表面無殘留物,保證產品的品質,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錐形進膠流道的外端的正下方設有頂針,產品易頂出,各種因素造成的澆口殘留都容易被該頂針頂出,可以避免在注塑成型時由于短射或注射不飽所產生的產品粘膜、壓模以及打空模等現象的發生,可以節約生產時間,縮短成型周期,提高產品生產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產品易取出且易加工的模具,該模具具有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面板1和前模板2,后模包括下固定板3、設置于下固定板3上的模腳4和設置于模腳4上的后模板5,下固定板3的上方設有頂板6,前模板2中設有前模仁7,后模板5中設有后模仁8,前模仁7和后模仁8形成注塑型腔,所述前模上設有一橫向進膠流道9,該橫向進膠流道9的后側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斜進膠流道10,每個斜進膠流道10的外端分別設有一錐形進膠流道11,錐形進膠流道11與注塑型腔相接,所述錐形進膠流道11的外端的正下方設有頂針12,所述頂針12連接在頂板6上。
進一步說,所述下固定板3上設有導柱13,導柱13向前穿過頂板6。頂板6可以在導柱13的限位導引下前后移動。
工作時,塑膠依次通過橫向進膠流道9、斜進膠流道10和錐形進膠流道11進入注塑型腔,以完成產品的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頂板6和頂針12頂出,以實現成型后的產品的頂出。
本實用新型中的斜進膠流道10的外端設有錐形進膠流道11,從而使得所成型的產品在進膠點處有角度結構的變化,從而在產品的后續加工中,產品的進膠殘留物易被去除,加工工序簡單方便,從而保證產品表面無殘留物,保證產品的品質,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錐形進膠流道11的外端的正下方設有頂針12,產品易頂出,各種因素造成的澆口殘留都容易被該頂針12頂出,可以避免在注塑成型時由于短射或注射不飽所產生的產品粘膜、壓模以及打空模等現象的發生,可以節約生產時間,縮短成型周期,提高產品生產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