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磨刀器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修整刀具刀口的磨刀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雙重刃口,該雙重刃口可同步修整同一刀口,提升磨刀器修整刀口的速度與效果,增加可利用性,使用壽命延長的磨刀器。
二背景技術:
一般菜刀、剪刀、水果刀等日常使用的刀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其刀口會因經常碰觸或切削而鈍化,進而影響后續的剪切,因此使用者需要不定期的對刀口進行修整,以保持刀具刀口的利度,否則可能因利度不足而縮短刀具的使用壽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以往對刀具刀口進行修整的工具,主要是利用磨刀石為主,但是由于其體積大,不適合運用于小刀具,且使用不便,非一般使用者可熟練運用,因此其使用率越來越低。為了克服現有磨刀石存在的問題,發展出不少磨刀器具,如圖1、圖2所示,現有的磨刀棒本體10,是成圓柱狀,主要利用外周面為研磨面15,供接觸刀具刀口1而進行修整研磨,其具有便于握持及修整小型刀具刀口的優點,但該磨刀棒本體10無刀口,單純通過圓周狀的研磨面15進行研磨,因此其修整的效率極差,且速度慢,對刀具的修整效果不佳。
另如圖3、圖4所示,其是公告第368921號的磨刀器20,該磨刀器本體20具有一握把21,并在握把21前端設有一斷面呈多角狀的鎢鋼片25,該鎢鋼片25利用其角落成為磨削角26,通過各磨削角26對刀具刀口1進行修整,其雖然因具有磨削角26,比前述現有磨刀棒修整速度提升,但其每次僅能借助一個磨削角26進行修整,使磨刀器20整體利用性不佳,同時不斷通過磨削角26進行修整,其磨耗的速度較快,故會產生不耐用問題,縮短其使用壽命。
經由上述可知,現有磨刀器的結構設計未臻完善,普遍存在有速度慢、利用性不佳及使用壽命短等缺點,影響整體修整效率,確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本實用新型創作人針對現有磨刀器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過長期努力,終于成功的創作出一種改進的磨刀器,有效提升修整刀口的速度與效果,并可延長磨刀器的使用壽命。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產品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磨刀器,該磨刀器具有雙重刃口,該雙重刃口可同步修整同一刀口,可有效提高研磨速度,提升整體修整效果,增加可利用性,使用壽命延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磨刀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角柱狀的長桿體,且本體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道角槽,該角槽是呈軸向延伸,角槽兩側壁頂端與本體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該第一、第二刃口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由此,組合構成可提升修整研磨速度和效果且利用性佳的磨刀器。
前述的磨刀器,其中磨刀器本體至少一端形成供運用于較小刀具刀口的收束狀斜錐段。
前述的磨刀器,其中磨刀器本體為四方角柱體。
本實用新型磨刀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是圓柱狀的長桿體,且本體周緣至少形成有一道剖槽,該剖槽呈軸向延伸,剖槽兩側壁頂端與本體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該第一、第二刃口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由此,組合構成可提升修整研磨速度和效果且利用性佳的磨刀器。
前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器本體至少一端形成供運用于較小刀具刀口的收束狀斜錐段。
本實用新型磨刀器的有益效果是,該磨刀器是呈角柱狀的長桿體,磨刀器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道角槽,該角槽呈軸向延伸,且磨刀器角槽兩側壁頂端與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其中第一、第二刃口可同時跨置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借此,讓磨刀器在修整刀具的刀口時,可利用第一、第二刃口同步研磨修整,能有效的提升研磨速度與效果,且進一步增加其可利用性,延長磨刀器的使用壽命。
四
圖1為現有磨刀棒結構外觀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磨刀棒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現有磨刀器結構外觀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磨刀器使用狀態示意圖,用以說明其運用時磨削角與物件間狀態及相對關系。
圖5為本實用新型磨刀器立體結構外觀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磨刀器使用狀態示意圖,用以說明其使用時刀口與物件間狀態。
圖7為本實用新型磨刀器另一實施例立體結構外觀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磨刀器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10磨刀棒、15研磨面、20磨刀器本體、21握把、25鎢鋼片、26磨削角、50磨刀器、51剖槽、55第一刃口、56第二刃口、58斜錐段、70磨刀器本體、71角槽、75第一刃口、76第二刃口、78斜錐段、1刀具刀口。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5、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修整刀具刀口而保持其利度的磨刀器,該磨刀器本體70是呈角柱狀的長桿體,且磨刀器本體70具有第一、第二端,第一端可供設置在握把上(圖中未示),第二端形成收束的斜錐段78,供運用于較小的刀具刀口1;再者,磨刀器70在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道角槽71,該角槽71呈軸向延伸,且磨刀器本體70在角槽71兩側壁頂端與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75與第二刃口76;其中,第一、第二刃口75、76可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1(如圖6所示),讓第一、第二刃口75、76可同步來回修整該刀具刀口1;由此,組合構成一可提升修整研磨速度且利用性佳的磨刀器。
本實用新型在實際運用時,參閱圖6所示,該磨刀器本體70是以任一角槽71兩側的第一刃口75與第二刃口76同步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1,并讓第一、第二刃口75、76同步來回修整該刀具刀口1,由于具有雙重刃口75、76,因此整體修整速度會較現有產品為快,且也可以增加其可利用性,進而提升整體運用效果,同時與現有產品相比較,更可延長磨刀器70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如圖7、圖8所示,該磨刀器本體是呈圓柱狀的長桿體,該磨刀器本體50在周緣至少形成有一道剖槽51,該剖槽51是呈軸向延伸,且磨刀器50在剖槽51兩側壁頂端與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55與第二刃口56,該第一、第二刃口55、56可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1(如圖8所示),讓第一、第二刃口55、56可同步來回修整刀具刀口1。再者,磨刀器本體50至少一端形成收束的斜錐段58,以供運用于較小的刀具刀口1,其同樣具有可提升修整速度的功效,且也可以增加可利用性,進而提高整體運用效果,同時與現有產品相比較,更可延長磨刀器50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磨刀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角柱狀的長桿體,且本體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道角槽,該角槽是呈軸向延伸,角槽兩側壁頂端與本體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該第一、第二刃口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器本體至少一端形成供運用于較小刀具刀口的收束狀斜錐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器本體為四方角柱體。
4.一種磨刀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是圓柱狀的長桿體,且本體周緣至少形成有一道剖槽,該剖槽呈軸向延伸,剖槽兩側壁頂端與本體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該第一、第二刃口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器本體至少一端形成供運用于較小刀具刀口的收束狀斜錐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磨刀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角柱狀的長桿體,且本體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道角槽,該角槽是呈軸向延伸,角槽兩側壁頂端與本體周面相接處分別形成第一刃口與第二刃口,該第一、第二刃口同時貼靠在同一刀具刀口;可提升修整研磨速度和效果且利用性佳,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24D15/06GK2936581SQ200620120320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9日
發明者林滄海 申請人:余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