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油料軋輥磨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液壓油料軋輥磨床
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床技術,特別是一種液壓油料軋輥磨床。
二、 背景技術
通常,制油工業中廣泛使用的軋胚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其軋 輥就會因長期摩擦而出現凸凹不平的現象,這樣軋胚機的軋輥的輥間 距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生產加工的料胚薄厚不均,影響軋胚質量。 因此,必須定期對軋輥進行修復磨削,目前,軋輥修復普遍采用移動 式磨輥機和大型車床削輥機,前者磨輥不均勻,效率低,精度差;后 者易損壞輥面,縮短軋輥的使用壽命,勞動強度大。總之,現有的磨 輥設備普遍存在效率低,磨削質量差,易損壞輥面,操作不便,勞動 強度大等缺點。
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設 計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采用V型支架支承軋輥,安裝方便,特別是采 用液壓傳動機構,可無級調節磨輥速度,自動化程度高,調節靈活, 操作方便,同時設計采用專用導軌和砂輪,以磨代削,精度高,輥面 光滑均勻,還有就是采用冷卻裝置,磨削效率高,砂輪使用壽命長, 作業環境清潔,不損傷軋輥的液壓油料軋輥磨床。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列方式實現的 一種液壓油料軋輥磨床,包 括機架部分及其上的磨輥裝置和液壓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說的機架部分由底座9及其上前端兩側設置的支架1和后端設 置的導軌8組成,其中,支架1設計為可放置需要磨削的軋輥2的V 形槽,同時,在支架1上放置軋輥2后的下邊緣處設置冷卻槽10,如圖l、 2、 3所示。這里導軌8是固連在底座9上,采用通用機床專 用導軌,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帶V形槽的支架1主要是起支撐軋 輥2的作用,當需要進行磨輥時,可將軋輥引連同軸瓦3—起卸下, 將軋輥兩端的軸瓦3置于支架1的V形槽內,按放快捷方便,另外, 冷卻槽10內放有冷卻水,用來冷卻軋輥2,從而提高磨輥的效率, 延長砂輪4的使用壽命。
所說的磨輥裝置由通過液壓傳動機構控制且可在導軌8上滑動 的托板5及其上圈連的砂輪4、通過傳動帶23帶動砂輪4轉動的電 機6、以及托板5上設置的調節手柄7組成,如圖l、 2、 3所示,這 里調節手柄7是用來調節砂輪4和軋輥2的間隙,從而使砂輪4和軋 輥的間隙,從而使砂輪4和軋輥2切線吻合。
所說的液壓傳動機構由設置于砂輪4左側的液壓油缸14及其活 塞桿19、托板拉桿13、擺錘15、油管18、換向閥門17及液壓泵站 16組成,其中,液壓油缸14通過油管18、換向閥17與液壓泵站16 相連,而液壓油缸14內的活塞桿19和托板拉桿13, 二者左端相連, 而它們的右端分別與磨輥裝置的托板5相連,如圖l、 2、 3所示。 這里液壓泵站16是向液壓傳動機構提供壓力油的,當工作時,液壓 泵站16向液壓傳動機構輸送壓力油,此時活塞桿19、托板拉桿13 一起帶動托板5在導軌8上往復運動,滑動的速度是通過液壓泵站 16上的溢流閥來控制的,可無級調速,靈活方便。
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砂輪4和軋輥2切線吻合旋轉時產生的 摩擦力進行磨削加工的。其工作過程是啟動軋輥2的電動機22, 減速機11開始工作,并通過小鏈輪21、大鏈輪20帶動軋輥2開始 旋轉,再啟動磨輥2的電機6,傳動帶23帶動砂輪4旋轉,此時砂 輪4和軋輥2作切線吻合旋轉,這里砂輪4和軋輥2的間隙是通過調 節手柄7控制的,旋緊調節手柄7,間隙減少,反之,間隙則增大,砂輪4和軋輥2的橫向磨削是通過液壓傳動機構來完成的,其過程如
下開啟液壓泵站16,液壓泵站16開始工作,此時液壓泵站16向 液壓傳動機構的油路18輸送壓力油,并通過換向閥17分流到液壓油 缸14,這時液壓油缸14的右腔壓力升高,活塞桿19向左移動,同 時活塞19和拖板拉桿13 —起帶動磨輥裝置在導軌8上也隨之向左滑 行,當行至一定位置后碰到擺錘15,油路方向改變,這時液壓油缸 14左腔壓力開始升高,活塞桿19右行,活塞桿19和拖板拉桿13帶 動磨輥裝置在導軌8上也隨之向右滑行,滑行速度是通過液壓泵站 14上的溢流閥控制的,如此往復完成了砂輪4和軋輥2縱向磨削的 整個工作過程。本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 高,調節靈活,操作方便,容易維護,使用壽命長,特別是采用液壓 傳動機構和專用砂輪以磨代削,精度高,穩定性好,無級調速靈活方 便,磨削光滑均勻,延長了軋輥的使用壽命,采用冷卻槽10,磨削 效率大大提高,砂輪使用壽命延長,而且作業環境清潔,無塵土飛揚 現象等。
四、
-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中l支架、2軋輥、3軸瓦、4砂輪、5托板、6電機、7調 節手柄、8導軌、9底座、IO冷卻槽、ll減速機、12鏈子、13托板 拉桿、14液壓油缸、15擺錘、16泵站、17換向閥、18油管、19活 塞桿、20大鏈輪、21小鏈輪、22電動機、23傳動帶。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3所示, 一種液壓油料軋輥 磨床,包括機架部分及其上的磨輥裝置和液壓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機架部分由底座9及其上前端兩側設置的支架1和后端設
置的導軌8組成,其中,支架1設計為可放置需要磨削的軋輥2的V 形槽,同時,在支架1上放置軋輥2后的下邊緣處設置冷卻槽10, 如圖l、 2、 3所示。這里導軌8是固連在底座9上,采用通用機床專 用導軌,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帶V形槽的支架1主要是起支撐軋 輥2的作用,當需要進行磨輥時,可將軋輥引連同軸瓦3—起卸下, 將軋輥兩端的軸瓦3置于支架1的V形槽內,按放快捷方便,另外, 冷卻槽10內放有冷卻水,用來冷卻軋輥2,從而提高磨輥的效率, 延長砂輪4的使用壽命。
所說的磨輥裝置由通過液壓傳動機構控制且可在導軌8上滑動 的托板5及其上圈連的砂輪4、通過傳動帶23帶動砂輪4轉動的電 機6、以及托板5上設置的調節手柄7組成,如圖l、 2、 3所示,這 里調節手柄7是用來調節砂輪4和軋輥2的間隙,從而使砂輪4和軋 輥的間隙,從而使砂輪4和軋輥2切線吻合。
所說的液壓傳動機構由設置于砂輪4左側的液壓油缸14及其活 塞桿19、托板拉桿13、擺錘15、油管18、換向閥門17及液壓泵站 16組成,其中,液壓油缸14通過油管18、換向閥17與液壓泵站16 相連,而液壓油缸14內的活塞桿19和托板拉桿13, 二者左端相連, 而它們的右端分別與磨輥裝置的托板5相連,如圖l、 2、 3所示。 這里液壓泵站16是向液壓傳動機構提供壓力油的,當工作時,液壓 泵站16向液壓傳動機構輸送壓力油,此時活塞桿19、托板拉桿13 一起帶動托板5在導軌8上往復運動,滑動的速度是通過液壓泵站 16上的溢流閥來控制的,可無級調速,靈活方便。
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砂輪4和軋輥2切線吻合旋轉時產生的 摩擦力進行磨削加工的。其工作過程是啟動軋輥2的電動機22, 減速機11開始工作,并通過小鏈輪21、大鏈輪20帶動軋輥2開始旋轉,再啟動磨輥2的電機6,傳動帶23帶動砂輪4旋轉,此時砂 輪4和軋輥2作切線吻合旋轉,這里砂輪4和軋輥2的間隙是通過調 節手柄7控制的,旋緊調節手柄7,間隙減少,反之,間隙則增大, 砂輪4和軋輥2的橫向磨削是通過液壓傳動機構來完成的,其過程如 下開啟液壓泵站16,液壓泵站16開始工作,此時液壓泵站16向 液壓傳動機構的油路18輸送壓力油,并通過換向閥17分流到液壓油 缸14,這時液壓油缸14的右腔壓力升高,活塞桿19向左移動,同 時活塞19和拖板拉桿13 —起帶動磨輥裝置在導軌8上也隨之向左滑 行,當行至一定位置后碰到擺錘15,油路方向改變,這時液壓油缸 14左腔壓力開始升高,活塞桿19右行,活塞桿19和拖板拉桿13帶 動磨輥裝置在導軌8上也隨之向右滑行,滑行速度是通過液壓泵站 14上的溢流閥控制的,如此往復完成了砂輪4和軋輥.2縱向磨削的 整個工作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油料軋輥磨床,包括機架部分及其上的磨輥裝置和液壓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A、機架部分由底座(9)及其上前端兩側設置的支架(1)和后端設置的導軌(8)組成,其中,支架(1)設計為可放置需要磨削的軋輥(2)的V形槽,同時,在支架(1)上放置軋輥(2)后的下邊緣處設置冷卻槽(10);B、磨輥裝置由通過液壓傳動機構控制且可在導軌(8)上滑動的托板(5)及其上圈連的砂輪(4)、通過傳動帶(23)帶動砂輪(4)轉動的電機(6)、以及托板(5)上設置的調節手柄(7)組成;C、液壓傳動機構由設置于砂輪(4)左側的液壓油缸(14)及其活塞桿(19)、托板拉桿(13)、擺錘(15)、油管(18)、換向閥門(17)及液壓泵站(16)組成,其中,液壓油缸(14)通過油管(18)、換向閥(17)與液壓泵站(16)相連,而液壓油缸(14)內的活塞桿(19)和托板拉桿(13),二者左端相連,而它們的右端分別與磨棍裝置的托板(5)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油料軋輥磨床,包括機架部分及其上的磨輥裝置和液壓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機架部分由底座(9)及其上設置的支架(1)和導軌(8)組成,其中支架(1)上端設計為V形槽且其下面設有冷卻槽(10),磨輥裝置由通過液壓傳動機構控制且可在導軌(8)上滑動的托板(5)、砂輪(4)、電機(6)及調節手柄(7)組成,液壓傳動機構由液壓油缸(14)、活塞桿(19)、托板拉桿(13)、擺錘(15)、油管(18)、換向閥(17)及液壓泵站(16)組成,該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磨削質量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B24B5/37GK201320709SQ20092009881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5日
發明者劉顯樹, 劉立新, 徐蔓玲 申請人:劉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