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心磨導輪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特別是涉及M11200無心磨床導輪傳動 機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在現有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傳動中,帶動導輪軸轉動的蝸輪/蝸桿 副的支撐軸承為角接觸軸承,不能滿足無心磨磨削過程重載的工作要求,存在著軸承跑圈、 剛性不足的缺點,特別是在M11200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的使用中存在傳動機構不穩定, 使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震動,維修頻次高,設備使用壽命低,嚴重影響車間生產的不足, 雖然設備的設計能力在外徑Φ 60-Φ 200之間,但當加工外徑> Φ 100以上產品時,更易造 成產品質量不穩定,致使一次交檢合格率低,不能滿足高效率、高品質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著軸承跑圈、剛性不足,不能滿足 無心磨磨削過程重載工作要求的缺陷,提供了一種軸承不跑圈、剛性足,能滿足無心磨削過 程重載要求的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包括殼體、蝸桿、蝸輪、導輪軸,所述導輪軸的一端與 導輪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蝸輪固定連接,由蝸桿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從而使電機通 過蝸輪/蝸桿副帶動導輪軸轉動,所述蝸輪與殼體間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軸承為圓錐 軸承。所述圓錐軸承的型號為30208圓錐軸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中支撐蝸輪的軸承采用圓錐軸承,提高 了機構的承載能力,提高了機床的穩定性,減少了機床的震動,機床使用故障率低,設備使 用時間原由來的1-2個月增加到現在的3-4個月,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產品一次交檢合 格率達99%以上。
圖1為原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殼體12蝸桿13蝸輪14圓錐軸承15導輪軸16連接器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定。[0013]如圖2所示,一種無心磨床導輪傳動機構,包括殼體11、蝸桿12、蝸輪13、導輪軸 15,導輪軸15的一端與導輪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連接器16與蝸輪13固定連接,由蝸桿12 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從而使電機通過蝸輪/蝸桿副帶動導輪軸15轉動,蝸輪13通過 型號為30208圓錐軸承14與殼體11轉動連接,蝸桿12通過軸承與殼體11轉動連接。本 結構尤其適用于Ml 1200無心磨。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無心磨導輪傳動機構,包括殼體、蝸桿、蝸輪、導輪軸,所述導輪軸的一端與導輪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蝸輪固定連接,由蝸桿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從而使電機通過蝸輪/蝸桿副帶動導輪軸轉動,所述蝸輪與殼體間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為圓錐軸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心磨導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軸承的型號 為30208圓錐軸承。
專利摘要一種無心磨導輪傳動機構,屬于磨床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殼體、蝸桿、蝸輪、導輪軸,所述導輪軸的一端與導輪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蝸輪固定連接,由蝸桿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從而使電機通過蝸輪/蝸桿副帶動導輪軸轉動,所述蝸輪與殼體間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軸承為圓錐軸承。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無心磨導輪傳動機構中支撐蝸輪的軸承采用圓錐軸承,提高了機構的承載能力,提高了機床的穩定性,減少了機床的震動,機床使用故障率低了90%,設備使用時間原由來的1年多增加到現在的2年多,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200%,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達99%以上。
文檔編號B24B5/18GK201693414SQ20102023141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1日
發明者戎偉軍 申請人:寧波更大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