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加工大口徑非球面反射鏡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光學系統中使用非球面元件,能矯正像差,改善像質,而且可以減小光學系統的尺寸和重量,因此非球面光學元件正越來越多的被用于各個領域。小磨頭數控加工是現在廣泛使用加工大口徑非球面的方法。小磨頭加工非球面的原理是基于計算機控制光學表面成形技術(CCOS),它是指根據定量的面形檢測數據(輪廓測量或干涉測量),在加工控制模型的基礎上,用計算機控制一個小磨頭(直徑通常小于工件直徑的1/4)對光學零件進行研磨或拋光,通過控制磨頭在工件表面的駐留時間及磨頭與工件間相對壓力來控制材料的去除量。小磨頭加工非球面磨盤的工作函數根據preston假設,可以推導出在平轉動下磨頭的工作函數為
權利要求
1.一種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包括計算機(7)、磨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粒磨料泥漿攪拌裝置(8)、磨料泵起裝置(3);所述磨頭由連接盤Gl)和磨盤G6)構成,磨盤G6)粘接在連接盤Gl)的下端面,磨盤G6)帶有溝槽07);計算機(7)根據磨頭(4)在工件表面的駐留時間控制磨料泵起裝置(3)的開啟;磨料泵起裝置(3)的進料口通過連接管連接到散粒磨料泥漿攪拌裝置(8)的磨料儲存容器(1),磨料泵起裝置C3)的出料口通過連接管、連接盤Gl)上端面的水管接口(44)、連接盤的連通孔0 與溝槽 (47)相通;連接盤上端面的球頭連接裝置與氣缸的活塞桿(1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盤Gl) 內部加工有空腔(42),連接盤(41)上加工多個連通孔(45),水管接口 (44)與空腔(42)相通,空腔(42)通過連通孔(45)與溝槽(47)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07)呈網格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盤上加工九個Φ4πιπι的連通孔(45),非球面反射鏡材料為碳化硅,磨盤06)直徑為Φ80πιπι,材料為RB-SiC ;磨料中包含11 %的金剛石微粉、2 %的乳化劑,其余為水,金剛石微粉粒徑為 4 8μπι;計算機(7)控制磨頭每分鐘轉200轉,控制磨料泵起裝置C3)每分鐘加一次磨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球面反射鏡自動加工裝置,該裝置的磨頭由連接盤和磨盤構成,磨盤粘接在連接盤的下端面,磨盤帶有溝槽;計算機根據磨頭在工件表面的駐留時間控制磨料泵起裝置的開啟;磨料泵起裝置的進料口通過連接管連接到散粒磨料泥漿攪拌裝置的磨料儲存容器,磨料泵起裝置的出料口通過連接管、連接盤上端面的水管接口、連接盤的連通孔與溝槽相通;連接盤上端面的球頭連接裝置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本發明在加工大口徑非球面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磨頭工作需要,由計算機程序控制自動加料開關開啟,為磨頭提供充足的新鮮磨料,使磨頭的工作函數更加穩定,從而使虛擬計算的加工結果更加接近實際加工結果,從而提高非球面反射鏡加工的效率。
文檔編號B24B13/00GK102490104SQ2011104090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明者張學軍, 張斌智, 王孝坤, 鄭立功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