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盜門圓孔切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快速強行打開防盜門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
背景技術:
當室內發生火災等險情時,需要及時進入室內救災和救人,很有可能沒有鑰匙或鎖無法通過鑰匙打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盡快地破門而入才能及時地實施救援。現在的開門器只能撬開普通的單鎖門,而對于多鎖道防盜門無濟于事,即使能打開也費時費力,不能滿足快速滅火需要;消防切割機要開一個很大的洞消防員才能通過,面對雙層鐵皮的防盜門也非常地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快速強行打開防盜門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旋轉切割體、軸套和旋轉動力機,所述軸套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旋轉切割體的中心并與所述旋轉切割體固定連接,所述軸套的另一端與所述旋轉動力機的轉軸固定連接。在應用中,在旋轉動力機啟動后,其轉軸帶動軸套旋轉,軸套帶動旋轉切割體旋轉,將旋轉切割體對準防盜門靠近鎖的位置并適當增加壓力,旋轉切割體便會迅速地切割出一個圓孔,伸手進去即可快速從室內一側扳動內置開關打開防盜門。作為最佳選擇,所述旋轉切割體的切割端為中空圓柱體。這樣在旋轉切割體旋轉時其切割端的利用效率更高。具體地,所述旋轉切割體為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所述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遠離切割端的一端表面設置有砂輪帽,所述砂輪帽通過螺母和軸套與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連接。砂輪帽不但利于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與軸套之間的連接,而且具有安全保護的作用。具體地,所述軸套與所述旋轉動力機的轉軸之間通過螺絲固定連接。具體地,所述旋轉動力機為油動馬達。因為火災現場很難找到電源,敷設電線也需過程,若用電池則有動力不足的問題,油動馬達則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當有火災等險情發生時,用本實用新型可快速地在防盜門鎖得旁邊切割一個孔并通過這個孔伸手進去打開防盜門鎖,以便快速進入室內滅火和救人。本實用新型在室內遭遇火災等險情時,在沒有鑰匙或無法開鎖的情況下提高了破門而入的速度,為快速處置火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軸套2和油動馬達7,軸套2 的一端設置于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的中心并與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固定連接,軸套2 的另一端與油動馬達7的轉軸6固定連接。如附圖所示,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的切割端為中空圓柱體,這樣在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旋轉時其切割端的利用效率更高;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遠離切割端的一端表面設置有砂輪帽3,砂輪帽3通過螺母4和軸套2與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連接,砂輪帽3 不但利于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與軸套2之間的連接,而且具有安全保護的作用。如附圖所示,軸套2與油動馬達7的轉軸6之間通過螺絲5固定連接。如附圖所示,在應用中,在油動馬達7啟動后,其轉軸6帶動軸套2旋轉,軸套2帶動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旋轉,將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對準防盜門靠近鎖的位置并適當增加壓力,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便會迅速地切割出一個圓孔,伸手進去扳動內側開關即可快速從室內一側打開防盜門。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眾多實施例中的一個,除此而外還有很多實施方式, 比如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1還可以為其它材質的旋轉切割體,油動馬達7還可以為其它動力馬達,只要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范圍,都應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切割體、軸套和旋轉動力機,所述軸套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旋轉切割體的中心并與所述旋轉切割體固定連接,所述軸套的另一端與所述旋轉動力機的轉軸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切割體的切割端為中空圓柱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切割體為樹酯砂輪旋轉切割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切割體遠離切割端的一端表面設置有砂輪帽,所述砂輪帽通過螺母和軸套與砂輪切割體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與所述旋轉動力機的轉軸之間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動力機為油動馬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盜門圓孔切割機,包括旋轉切割體、軸套和旋轉動力機,所述軸套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旋轉切割體的中心并與所述旋轉切割體固定連接,所述軸套的另一端與所述旋轉動力機的轉軸固定連接。當有火災等險情發生時,用本實用新型可快速地在防盜門鎖得旁邊切割一個孔并通過這個孔伸手進去扳動內置開關打開防盜門鎖,以便快速進入室內滅火和救人。本實用新型在室內遭遇火災等險情時,在沒有鑰匙或無法開鎖的情況下提高了破門而入的速度,為滅火救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文檔編號B24B27/06GK202317942SQ2011204009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劉德民 申請人:劉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