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鋼坯淬火矯直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55992閱讀:1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鋼坯淬火矯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坯處理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坯淬火矯直機,用于將棒磨機用的鋼坯在淬火的同時實施矯直。
背景技術
已有技術中不乏見諸淬火裝置和矯直裝置的技術信息,淬火裝置如CN20202722U 推薦的“軋輥的中頻淬火裝置”、CN2020M872U提供的“一種軋輥熱處理淬火裝置”、 CN1321780A介紹的“冷軋輥臥式噴水淬火冷卻裝置”和CN102002566A披露的“無縫鋼管矯直淬火裝置”,等等;矯直裝置如CNM07874Y公告的“鋼管矯直裝置”、CN201644563U揭示的“一種型鋼矯直輥裝置”、CN101791639U教導的“一種型鋼矯直輥裝置及其裝配方法”、 CN201346578Y公開的“型鋼矯直機”、CN2306087Y公示的“型鋼矯直機”和CN101314171A舉薦的“鋼管矯直輥角度調整機構”,等等。通過對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專利和/或非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的解讀可知,淬火裝置和矯直裝備各司其責而并不能同時發揮淬火與矯直的雙重功能。或許業內人士會不假思索地想到只要將淬火裝置與矯直裝備彼此進行合理組合,便可起到淬火與矯直并架齊驅的雙重作用,但是,由于淬火后硬度顯著提高,從而難以甚至無法付諸后續的矯直工序進行矯直。再說,如果將淬火與矯直由彼此獨立的兩套設備進行,那么便會暴露出以下技術問題其一,影響生產效率,因為當淬火機在工作時,矯直機處于待機狀態,也就是說矯直機處于空運轉狀態,反之亦然;其二,設備投入多而不利于生產廠商節約投資,并且占用生產場所的空間大;其三,浪費能源,因為如前述,在淬火機淬火時,矯直機處于待機的空運轉狀態,從而造成支持矯直機運轉的電能的浪費,反之亦然;四是投入人力多,因為淬火機和矯直機需由相應的作業工人操作。然而在目前已公開的專利和非專利文獻中均未見諸對鋼坯在同一臺機械上完成連淬連矯的技術啟示,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反復嘗試,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提高鋼坯的生產效率而藉以滿足工業化批量生產要求、有利于減少設備投入而藉以節約生產廠商的設備開支并且節約對生產場所的占用空間、有益于使淬火與矯直并駕齊驅進行而藉以節約能源消耗、有便于減少人力投入而藉以節省勞動力資源以及有善于提高鋼坯的淬火矯直效果而藉以保障質量的鋼坯淬火矯直機。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鋼坯淬火矯直機,包括一下機座和一上機座, 下機座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或支承于地坪上的支架上,在該下機座朝向上機座的一側的長邊方向的邊緣部位間隔設置有一組立柱,上機座以騰空狀態與一組立柱的末端固定;一組下矯直輥,該組下矯直輥設置在所述下機座朝向所述上機座的一側,并且該組下矯直輥自下機座的長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間隔排列;一組數量與所述下矯直輥的數量相等的并且位置相對應的上矯直輥,該組上矯直輥設置在所述上機座朝向所述下機座的一側,并且該組上矯直輥自上機座的長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間隔排列,上、下矯直輥彼此配合并且相互形成十字形的位置關系;一組用于對上矯直輥進行縱向調節的并且數量與上矯直輥的數量相等的以及位置相對應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該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設置在所述的上機座上,并且與上矯直輥傳動連接;一與所述下矯直輥傳動連接的用于驅使下矯直輥旋轉的下矯直輥驅動機構和一與所述上矯直輥傳動連接的用于驅使上矯直輥旋轉的上矯直輥驅動機構,下矯直輥驅動機構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的右端,而上矯直輥驅動機構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的左端;一水噴淋機構,該水噴淋機構與水源管路連接,并且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的各相鄰的下矯直輥之間。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下機座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中的最右側的一個下矯直輥的位置設置有下導出輥;在所述的上機座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上矯直輥的最右側的一個上矯直輥的位置設置有一上導出輥,上、下導出輥彼此對應并且相互配合。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導出輥彼此上、下并行。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上矯直輥的結構是相同的,各上矯直輥轉動地支承在上矯直輥座上,并且各上矯直輥的上矯直輥軸朝向所述上矯直輥驅動機構的一端伸展到所述上矯直輥座外,與上矯直輥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所述的上矯直輥座朝向所述上機座的一側的中央延伸有一上調整軸,該上調整軸探入上機座并且與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傳動連接,其中在上機座上并且在對應于上調整軸的位置設置有一用于對上調整軸定位的鎖定螺桿,而在上調整軸的高度方向的外壁上開設有一鎖定螺桿槽, 所述的鎖定螺桿探入到該鎖定螺桿槽內。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機座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上調整軸的位置開設有上調整軸孔,上調整軸探入該上調整軸孔內,并且在該上調整軸的末端窄縮有一調整螺桿頭,該調整螺桿頭伸展到所述上調整軸孔外,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在所述的上機座上的位置對應于所述的上調整軸孔,并且與所述的調整螺桿頭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包括蝸輪蝸桿箱箱體、蝸輪和蝸桿,蝸輪蝸桿箱箱體在對應于所述的上調整軸孔的位置與所述上機座固定, 蝸輪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上,并且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內,蝸桿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內,并且與蝸輪傳動配合,該蝸桿的蝸桿軸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上,而另一端伸展到蝸輪蝸桿箱箱體外,并且轉動地支承在蝸桿軸座上,而蝸桿軸座以水平狀態固定在蝸輪蝸桿箱箱體的外壁上,其中,在探出蝸桿軸座的蝸桿軸的端部固定有一手輪,所述的調整螺桿頭與所述的蝸輪連接。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蝸輪具有一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 而所述的調整螺桿頭的外壁上構成有調整螺桿頭外螺紋,該調整螺桿頭外螺紋與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螺紋配合,在所述的蝸輪蝸桿箱箱體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的位置固定有一軸承蓋。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的結構是相同的,各下矯直輥轉動地支承在下矯直輥座上,并且各下矯直輥的下矯直輥軸朝向所述的下矯直輥驅動機構的一端伸展到下矯直輥座外,與下矯直輥驅動機構傳動連接,下矯直輥座具有一調整盤,該調整盤設置在調整盤座上,調整盤座固定在所述的下機座上,并且在調整盤上開設有調整槽,調整盤通過調整槽與調整盤座固定。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下矯直輥驅動機構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水噴淋機構包括引水管和一組噴頭,引水管的進水端與水源管路連接,而一組噴頭連接在引水管的出水端,并且支承在所述下機座上,每相鄰的所述下矯直輥之間對應有一噴頭,并且各噴頭構成有一用于供處于矯直狀態的鋼坯通過的噴頭腔,該噴頭腔與引水管的引水管腔相通。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作了上述設計,因而能體現以下技術效果,其一,在上、下矯直輥對鋼坯矯直的同時由水噴淋機構噴淋淬火,使矯直與淬火同步進行而藉以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工業化放大生產要求;其二,由于將矯直與淬火集合為一體,因而可節約設備投入資金并且減少對生產場所的空間占用;其三,由于矯直與淬火同時進行,因而不存在矯直或淬火之間的待機脫節現象,從而可節約能源;其四,可以減少在線作業人員以節約勞動力資源;其五,由于矯直與淬火同步進行,因此相對于已有技術的分步作業可以顯著改善對鋼坯的矯直淬火質量。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1,給出了一大體上呈長方體的下機座1,該下機座1安頓在即固定在下機座支架13上,而下機座支架13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優選地,在下機座1的長度方向的前側設置有一集水槽14,并且在下機座1的左側和右側各設置一高出下機座1的表面的擋水板15,擋水板15與集水槽14的集水槽圍板141相接合。在集水槽14的底壁142 (圖2示)上開設有一出水孔1421,在該出水孔1421上配接一出水管1422,由該出水管1422 將下面還要詳細描述的水噴淋機構8噴出的并且向下機座1淌入集水槽14內的水引出。在下機座1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即目前圖1所示位置狀態的前、后側并且朝向上機座2各間隔固定有一組數量并不受到圖示數量(圖示為各三根)限制的立柱11,各立柱11 上具有一立柱臺階111,在立柱臺階111上延伸有一用于供上機座2連接的上機座配接螺桿 1111。一組下矯直輥3在本實施例中的數量為五個,但該數量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據需要增減,優選的數量為3-8個,較好地為4-6個,最好為5個(本實施例即是)。由圖所示, 各下矯直輥31優選以30-60°傾斜設置于下機座1上,并且該組下矯直輥3向下機座1的長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間隔設置,相鄰下矯直輥3之間是傾斜并行的。由于一組下矯直輥3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擇其一作如下詳細說明。下矯直輥3通過其下矯直輥軸32而轉動地支承在下矯直輥座31上,并且下矯直輥軸32朝向下面還要詳述的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的一端伸展到下矯直輥座31外,并且固定有一下矯直輥軸萬向節321,藉由該下矯直輥軸萬向節321與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傳動連接。又,前述的下矯直輥座31具有一調整盤311,在該調整盤311上并且圍繞調整盤311 的圓周方向以彼此間隔180°各開設有一圓弧形的調整槽3112,在一對調整槽3112上各配設有調整定位螺釘31121。整個調整盤311支承在調整盤座3111上,而調整盤座3111構成于前述的下機座1上。當要對下矯直輥3的角度進行調整時,則旋松調整定位螺釘31121, 在調整到位后再旋緊調整定位螺釘31121,使調整定位螺釘31121與調整盤座3111上的螺釘孔固定。在下機座1的右端,更具體地講在對應于一組下矯直輥3中的最右側的一個下矯直輥3部位固定有一結構與下矯直輥3相同的僅僅是設置角度不同的下導出輥12。給出了一形狀同樣呈長方體的上機座2,在該上機座2的長度方向的前側和后側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立柱11的位置開設有立柱連接孔對,上機座2通過立柱連接孔M而套置在前述的上機座配接螺桿1111上,并且由與上機座配接螺桿1111相配的配接螺桿螺母1112限定,從而使上機座2以騰空狀態對應于下機座1的上方,這里所講的騰空狀態是指上機座2與下機座1之間保持有空間。在上機座2的長度方向間隔開設有一組數量與下面即將描述的一組上矯直輥4的數量相等的上調整軸孔23,并且在對應于上調整軸孔23的位置以螺紋配合的方式配設有一鎖定螺桿22。一組上矯直輥4的數量與下矯直輥3的數量相等,即,在本實施例中同樣為5個, 而且各上矯直輥4與下矯直輥3相對應,并且與下矯直輥3相互形成大體上呈十字形或稱 X形的位置關系。由于一組上矯直輥4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僅擇其一作如下說明上矯直輥4通過其上矯直輥軸42轉動地支承在上矯直輥座41上,上矯直輥軸42朝向下面還要描述的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的一端伸展到上矯直輥座41外,并且構成有一上矯直輥軸萬向節 421,該上矯直輥軸萬向節421與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傳動連接。前述的上矯直輥座41具有一上調整軸411,該上調整軸411可上下移動地置入于前述的上調整軸孔23內,并且在該上調整軸411的高度方向的側面(側壁)上開設有一鎖定螺桿槽4111,前述的鎖定螺桿22 探入到該鎖定螺桿槽4111內。此外,在上調整軸411上窄縮有一調整螺桿頭4112,并且在該調整螺桿頭4112上加工有調整螺桿頭外螺紋41121,調整螺桿頭4112探出前述的上調整軸孔23,與下面還要詳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傳動連接。由圖所示,在上機座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下導出輥12的位置轉動地設置有一結構與上矯直輥4相同的僅僅是設置角度不同的上導出輥21,上、下導出輥21、22彼此配合并且相互并行。通過上述說明尤其通過圖1所示,一組下矯直輥3和一下導出輥12設在下機座1 朝向上機座2的一側的表面,同樣,一組上矯直輥4和一上導出輥21設在上機座2朝向下機座1的一側。由于在本實施例中例舉的一組上、下矯直輥4、3的數量各為5個,因此前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的數量同樣為5個,并且結構相同,下面的描述是針對其中一個上矯直至輥調整機構5而言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的結構如下包括蝸輪蝸桿箱箱體51、 蝸輪52和蝸桿53,蝸輪蝸桿箱箱體51在對應于前述的上調整軸孔23的位置用一組固定螺釘512與上機座2固定,蝸輪52通過軸承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51上,并且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51內,該蝸輪52構成有一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前述的調整螺桿頭 4112探入該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內,并且通過調整螺桿頭外螺紋41121與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螺紋配合,蝸桿53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51內,與蝸輪52相嚙合,該蝸桿53 的蝸桿軸531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51上,而另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桿軸座 5311上,并且探出蝸桿軸座5311,在該探出蝸桿軸座5311的蝸桿軸531端部固定有一手輪 5312。前述的蝸桿軸座5311以水平狀態與上機座2固定。又,在蝸輪蝸桿箱箱體51上并且在對應于蝸輪52的部位用螺釘設置有一用于對調整螺桿頭4112蔽護的軸承蓋511。當要對上矯直輥4進行縱向即上下調節時,以利改變上、下矯直輥4、3之間的間隙,期取滿足對橫截面形狀呈圓形的不同直徑的鋼坯9 (圖2示)矯直與淬火要求。具體是 由工人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操作手輪5312,由于手輪5312與蝸桿軸531固定,因此帶動蝸桿軸531旋轉,由于蝸桿53構成于蝸桿軸531上,并且與蝸輪52相嚙合,因此由蝸桿53的順 /逆旋轉而帶動蝸輪52順/逆旋轉。又由于調整螺桿頭4112與蝸輪52相配合,即調整螺桿頭外螺紋41121與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相配合,因此由蝸輪52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而帶動調整螺桿頭4112上行或下行,從而使上矯直輥4與下矯直輥3之間的距離調整。 在調整完成后,通過對鎖定螺桿22的操作,由鎖定螺桿22對上調整軸411定位(通過鎖定螺桿22對鎖定螺桿槽411的定位)。請見圖2并且繼續結合圖1,在圖2中較為詳細地示出了結構相同的上、下矯直輥驅動機構7、6,其中,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設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左端,而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同樣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右端。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包括第一電機71、第一減速箱72、第一齒輪箱73、第一、第二傳動輪74、75、第一傳動帶76和第一機架77,第一電機71和第一減速箱72以及第一齒輪箱 73安裝在第一機架77上,而第一機架77置于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左端的一側,第一減速箱72的第一末級動力輸出軸721與第一齒輪箱73的第一動力輸入軸 731傳動連接,而第一齒輪箱73的一組數量與前述的上矯直輥4的數量相等的第一動力輸出軸732各通過上傳動軸7321與前述的上矯直輥軸萬向節421傳動連接。第一傳動輪74 固定在第一電機71的電機軸上,第二傳動輪75固定在第一減速箱72的第一減速箱輸入軸 722上,第一傳動帶76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74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傳動輪75上。在第一電機71的工作下,經第一傳動輪74、第一傳動帶76和第二傳動輪75將動力傳遞給第一減速箱72,由第一減速箱72減速后將動力傳遞給第一齒輪箱73,進而由第一齒輪箱73的第一動力輸出軸732帶動上傳動軸7321,由上傳動軸7321帶動上矯直輥軸42, 從而使上矯直輥4旋轉。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包括第二電機61、第二減速箱62、第二齒輪箱63、第三、第四傳動輪64、65、第二傳動帶66和第二機架67,第二電機61與第二減速箱62以及第二齒輪箱 63安裝在第二機架67上,而第二機架67置于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右端的一側,第二減速箱62的第二末級動力輸出軸621與第二齒輪箱63的第二動力輸入軸 631傳動連接,而第二齒輪箱63的一組數量與前述的下矯直輥3的數量相等的第二動力輸出軸632各通過下傳動軸6321與前述的下矯直輥軸萬向節321傳動連接。第三傳動輪64 固定在第二電機61的電機軸上,第四傳動輪65固定在第二減速箱62的第二減速箱輸入軸 622上,第二傳動帶66的一端套置在第三傳動輪64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傳動輪65上。在第二電機61的工作下,經第三傳動輪64、第二傳動帶66和第四傳動輪65將動力傳遞給第二減速箱62,由第二減速箱62減速后將動力傳遞給第二齒輪箱63,進而由第二齒輪箱63的第二動力輸出軸632帶動下傳動軸6321,由下傳動軸6321帶動下矯直輥軸32, 使下矯直輥3旋轉。請繼續見圖1并且結合圖2,給出的水噴淋機構8包括引水管81和一組噴頭82, 引水管81的進水端與具有壓力的水源管路如自來水管路或者設有增壓泵的河水或地下水管路連接,一組噴頭82各自通過連接在引水管81的出水端上的分支管811實現與引出管 81的出水端配接,也就是說分支管811的一端與引水管81連接,而另一端配接噴頭82,各噴頭82構成有一噴頭腔821,位于上、下矯直輥4、3之間的并且處于矯直狀態下的鋼坯9 從噴頭腔821之間通過。為了保障噴頭82的穩定性,各噴頭82通過一噴頭支腳822 (圖1 示)支固在下機座1上,優選地,各相鄰的下矯直輥3之間分配有一噴頭82。由圖所示,各噴頭82構成有一與前述的分支管811相通的夾套823,在夾套823朝向噴頭腔821的壁體上密布地開設有噴霧孔8231,由噴霧孔8231對途經噴頭腔821的鋼坯9噴霧。優選地,將下機座1的表面略微朝向前述的集水箱14的方向傾斜。請繼續見圖2并且依然結合圖1,本申請人簡述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狀態下,將本發明鋼坯淬火矯直機安置到中頻爐10 (圖2示)的部位,也就是說將下機座1的左端與中頻爐10對應,而右端與出料機構20對應,出自中頻爐10的鋼坯9從一組上矯直輥4 與一組下矯直輥3之間徐徐通過,并且還同時途經一組噴頭82的噴頭腔821,也就是說鋼坯 9從左端的首個上、下矯直輥4、3之間漸漸朝著右端的即最后一個上、下矯直輥4、3行移,直至從上、下導出輥21、12之間導出。在此過程中,上、下矯直輥驅動機構7、6俱處于工作狀態,上、下矯直輥4、3均處于旋轉狀態,并且水噴淋機構8的噴頭82處于噴霧狀態,更具體地講使鋼坯9處于連矯連淬火的狀態,直至進入前述的出料機構20的導輥201,通過由氣缸帶動的翻轉架202將完成矯直及淬火的鋼坯9翻至出料機構20的保溫水池203(也可稱保養池)內進行保養處理。綜上所述,本申請人開創性地將矯直與淬火集合于一起,從而巧妙地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諸多欠缺,客觀地體現了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歸納的技術效果,因而不失為是一個得以應用到生產實踐中的極致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機座(1)和一上機座0),下機座(1)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或支承于地坪上的支架上,在該下機座(1)朝向上機座O)的一側的長邊方向的邊緣部位間隔設置有一組立柱(11),上機座O)以騰空狀態與一組立柱(11) 的末端固定;一組下矯直輥(3),該組下矯直輥C3)設置在所述下機座(1)朝向所述上機座 (2)的一側,并且該組下矯直輥(3)自下機座(1)的長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間隔排列;一組數量與所述下矯直輥( 的數量相等的并且位置相對應的上矯直輥G),該組上矯直輥設置在所述上機座( 朝向所述下機座(1)的一側,并且該組上矯直輥自上機座(2)的長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間隔排列,上、下矯直輥(4、;3)彼此配合并且相互形成十字形的位置關系;一組用于對上矯直輥(4)進行縱向調節的并且數量與上矯直輥(4)的數量相等的以及位置相對應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該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 設置在所述的上機座(2)上,并且與上矯直輥(4)傳動連接;一與所述下矯直輥( 傳動連接的用于驅使下矯直輥( 旋轉的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和一與所述上矯直輥(4)傳動連接的用于驅使上矯直輥(4)旋轉的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 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右端,而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并且對應于下機座(1)的左端;一水噴淋機構(8),該水噴淋機構(8)與水源管路連接,并且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3)的各相鄰的下矯直輥( 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機座(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3)中的最右側的一個下矯直輥(3)的位置設置有下導出輥 (12);在所述的上機座( 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組上矯直輥的最右側的一個上矯直輥的位置設置有一上導出輥(21),上、下導出輥(21、1幻彼此對應并且相互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導出輥(21、12)彼此上、下并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上矯直輥(4)的結構是相同的,各上矯直輥(4)轉動地支承在上矯直輥座Gl)上,并且各上矯直輥的上矯直輥軸0 朝向所述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的一端伸展到所述上矯直輥座Gl)外,與上矯直輥驅動機構(7)傳動連接,在所述的上矯直輥座Gl)朝向所述上機座( 的一側的中央延伸有一上調整軸G11),該上調整軸(411)探入上機座( 并且與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傳動連接,其中在上機座(2)上并且在對應于上調整軸Gll)的位置設置有一用于對上調整軸Gll)定位的鎖定螺桿(22),而在上調整軸011)的高度方向的外壁上開設有一鎖定螺桿槽(4111),所述的鎖定螺桿0 探入到該鎖定螺桿槽Glll)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機座(2)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上調整軸Gll)的位置開設有上調整軸孔(23),上調整軸(411)探入該上調整軸孔內,并且在該上調整軸Gll)的末端窄縮有一調整螺桿頭(4112),該調整螺桿頭 (4112)伸展到所述上調整軸孔外,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 在所述的上機座上的位置對應于所述的上調整軸孔(23),并且與所述的調整螺桿頭011 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5) 包括蝸輪蝸桿箱箱體(51)、蝸輪(5 和蝸桿(53),蝸輪蝸桿箱箱體(51)在對應于所述的上調整軸孔的位置與所述上機座固定,蝸輪(5 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 (51)上,并且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51)內,蝸桿(53)位于蝸輪蝸桿箱箱體(51)內,并且與蝸輪(5 傳動配合,該蝸桿(5 的蝸桿軸(531)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箱體 (51)上,而另一端伸展到蝸輪蝸桿箱箱體(51)外,并且轉動地支承在蝸桿軸座(5311)上, 而蝸桿軸座(5311)以水平狀態固定在蝸輪蝸桿箱箱體(51)的外壁上,其中,在探出蝸桿軸座(5311)的蝸桿軸(531)的端部固定有一手輪(5312),所述的調整螺桿頭011 與所述的蝸輪(5 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蝸輪(5 具有一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而所述的調整螺桿頭011 的外壁上構成有調整螺桿頭外螺紋 01121),該調整螺桿頭外螺紋01121)與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螺紋配合,在所述的蝸輪蝸桿箱箱體(5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調整螺桿頭內螺紋孔(521)的位置固定有一軸承蓋(5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下矯直輥(3)的結構是相同的,各下矯直輥C3)轉動地支承在下矯直輥座(31)上,并且各下矯直輥(3)的下矯直輥軸(3 朝向所述的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的一端伸展到下矯直輥座(31)外,與下矯直輥驅動機構(6)傳動連接,下矯直輥座(31)具有一調整盤(311),該調整盤(311)設置在調整盤座(3111)上,調整盤座(3111)固定在所述的下機座(1)上,并且在調整盤(311) 上開設有調整槽(3112),調整盤(311)通過調整槽(3112)與調整盤座(3111)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矯直輥驅動機構 (7,6)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坯淬火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噴淋機構(8)包括引水管(81)和一組噴頭(82),引水管(81)的進水端與水源管路連接,而一組噴頭(8 連接在引水管(81)的出水端,并且支承在所述下機座⑴上,每相鄰的所述下矯直輥(3)之間對應有一噴頭(82),并且各噴頭(82)構成有一用于供處于矯直狀態的鋼坯通過的噴頭腔 (821),該噴頭腔(821)與引水管(81)的引水管腔相通。
全文摘要
一種鋼坯淬火矯直機,屬于鋼坯處理機械技術領域。包括下機座和上機座,下機座設置在地坪或支架上,在下機座的一側的設置一組立柱,上機座與一組立柱固定;一組下矯直輥,設置在下機座的一側;一組上矯直輥,設置在上機座的一側;一組上矯直輥調整機構,設置在上機座上,與上矯直輥連接;下矯直輥驅動機構和上矯直輥驅動機構,分別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水噴淋機構,與水源管路連接,并且對應于一組下矯直輥的各相鄰的下矯直輥之間。優點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設備投入資金并且減少對生產場所的空間占用;節約能源;節約勞動力資源;改善對鋼坯的矯直淬火質量。
文檔編號C21D1/18GK102527779SQ20121005512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5日
發明者陳剛 申請人:常熟市非凡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衢州市| 邵阳市| 枣庄市| 大关县| 福州市| 海丰县| 龙井市| 侯马市| 洪雅县| 左权县| 常德市| 东方市| 城步| 威远县| 收藏| 襄汾县| 托克托县| 河南省| 云南省| 巨野县| 武夷山市| 灵山县| 贵州省| 工布江达县| 扎兰屯市| 正蓝旗| 阜城县| 翼城县| 甘德县| 喀喇| 鄯善县| 镇安县| 林芝县| 安陆市| 平顶山市| 南雄市| 广汉市| 江城| 陇川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