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配件,特別是一種采用金屬型重力鑄造的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發動機進氣管坯件采用砂型鑄造,對于產品外觀的粗糙度要求很難達到較理想的要求,粗糙度Ra: ^ 12. 5 ;同時產品要求的較小公差范圍無法達到;并且每個砂質鑄型只能澆注一次,生產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型效率高,產品坯件質量好,產品坯件的粗糙度和較小公差范圍均能達到生產要求。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包括管體,管體上設有一個進氣口和N個出氣口,N為正整數,所述進氣口設在管體的一端,所述出氣口均勻排列在管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上設有將靠近進氣口的N-I個出氣口連接起來的橫澆道,所述橫澆道上遠離橫澆道未連接的那個出氣口的一端設有內澆口,所述內澆口上設有進料口。進一步的,所述橫澆道與內澆口之間設有減緩金屬液流速的阻流彎道。進一步的,所述出氣口中未與橫澆道連接的那個出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進一步的,所述進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進一步的,所述出氣口設有6個,所述橫澆道連接靠近進氣口的5個出氣口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管體上背對出氣口的側面上設有補縮暗冒口。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成型產品表面粗糙度及內部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生產效率高,每班可以達到100只以上,且一致性良好,并可實現快速不間斷生產;成型產品尺寸公差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實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包括管體I,管體上設有一個進氣口 11和N個出氣口 12,N為正整數,所述進氣口設在管體的一端,所述出氣口均勻排列在管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上設有將靠近進氣口的N-I個出氣口連接起來的橫澆道2,所述橫澆道上遠離橫澆道未連接的那個出氣口的一端設有內澆口 3,所述內澆口上設有進料口 4。所述橫澆道與內澆口之間設有減緩金屬液流速的阻流彎道5。所述出氣口中未與橫澆道連接的那個出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 6。所述進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氣口設有6個,所述橫澆道連接靠近進氣口的5個出氣口連接。另外,所述管體上背對出氣口的側面上設有補縮暗冒口 7。本實用新型采用金屬型重力鑄造,采用傾轉式澆注方法,在保證了成型良好的前提下,相對于砂模坯件,內部質量及合格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br>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包括管體(1),管體上設有一個進氣口(11)和N個出氣口( 12),N為正整數,所述進氣口設在管體的一端,所述出氣口均勻排列在管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上設有將靠近進氣口的N-I個出氣口連接起來的橫澆道(2),所述橫澆道上遠離橫澆道未連接的那個出氣口的一端設有內澆口( 3 ),所述內澆口上設有進料口( 4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澆道與內澆口之間設有減緩金屬液流速的阻流彎道(5 )。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中未與橫澆道連接的那個出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上設有補縮冒口。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進氣管燒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設有6個,所述橫澆道連接靠近進氣口的5個出氣口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上背對出氣口的側面上設有補縮暗冒口( 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進氣管澆冒結構,包括管體,管體上設有一個進氣口和N個出氣口,N為正整數,所述進氣口設在管體的一端,所述出氣口均勻排列在管體上,所述出氣口上設有將靠近進氣口的N-1個出氣口連接起來的橫澆道,所述橫澆道上遠離橫澆道未連接的那個出氣口的一端設有內澆口,所述內澆口上設有進料口。本實用新型采用金屬型重力鑄造,成型產品表面粗糙度及內部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生產效率高,每班可以達到100只以上,且一致性良好,并可實現快速不間斷生產;成型產品尺寸公差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
文檔編號B22C9/08GK202527661SQ20122022184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李義 申請人:浙江振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