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恒壓式磨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恒壓式磨削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恒壓式磨削裝置,在工件加工之前根據工件的磨削條件進行珩磨壓力預置,在此后的加工過程則采用恒定的壓力進行磨削。
背景技術:
[0002]普通內圓珩磨機床的頭架均設置為一普通內切削刀頭做縱向往復運動,同時頭架主軸由電機經皮帶傳動,使夾持在頭架主軸卡盤上的工件做圓周進給運動,砂輪架上磨削內控的砂輪主軸由電機經皮帶傳動,砂輪架沿滑鞍的橫向進給可以是液動或手動控制。每當工作臺做往復運動一次,砂輪架做間歇的橫向進給一次。這種內圓磨床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由人工測量得到,精度低,效率也不高,僅適合單件及小批量的生產加工。實用新型內容[0003]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磨床在大規模生產中效率低、 精度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恒壓式磨削裝置,在加工之前根據工件磨削條件進行珩磨壓力預置,在此以后的加工過程則采用恒定的壓力進行磨削,可實現大批量自動化精加工。[0004]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其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恒壓式磨削裝置,包括刀具體,所述刀具體前端側壁開設凹槽,凹槽內設有活動磨頭。[0005]所述磨頭底部呈一定斜度,所述刀具體內部結構中空,且內部設有磨頭調節塊,磨頭調節塊的頭部與磨頭底部斜度配合,通過所述磨頭調節塊的進給調節磨頭的珩磨壓力。[0006]所述磨頭底部斜度角小于36°。[0007]所述磨頭底部斜度角為5°。[0008]恒壓磨削裝置工作過程主要可分為三個步驟①脫落切削階段,采用定壓珩磨,開始時由于工件內孔壁粗糙,刀具與孔壁表面點接觸,壓力大,孔壁的凸出部分很快被磨去。 而刀具表面也因接觸壓力大,加上切削對刀具粘結劑的磨損,使磨粒與粘結劑的結合強度下降,因而使部分磨粒在切削壓力的作用下自行脫落,油石面即露出新磨粒,實現刀具自銳;②破碎切削階段,隨著珩磨的進行,工件內孔表面越來越光滑,與刀具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大,單位面積的接觸壓力下降,切削效率降低。同時切下的切屑小而細,這些切屑對粘結劑的磨損也很小。因此,刀具磨粒脫落很少,此時磨削不是靠新磨粒,而是由磨粒尖端切削。 因而磨粒尖端負荷很大,磨粒易破裂、崩碎而形成新的切削刃堵塞切削階段,繼續珩磨時油石層和工件內孔表面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大,極細的切屑堆積于刀具與內孔壁之間不易排除,造成刀具阻塞,珩磨變得很細滑,因此刀具切削能力極低,相當于拋光。[000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在加工之前根據工件磨削條件進行珩磨壓力預置,使珩磨刀具的進給總壓力不變,加工過程中,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斷降低,刀具與表面的接觸點不斷增加,于是刀具作用在表面上的單位壓力相應降低,使刀具的切削作用不斷降低,加工最后就是對工件進行拋光從而達到較高的光潔度,實現了大批量工件的自動化磨削加工,在加工效率及精度上都有較大提高。
[0010]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恒壓式磨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0012]參見圖I所示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包括刀具體1,刀具體I為內部結構中空的長直桿體,材質十分堅固,在刀具體I的前端側壁上開設凹槽,在凹槽內裝設用于磨削工件4內圓孔壁的活動磨頭2,磨頭2的底部呈3° -5°的斜度,在刀具體I的中空部分裝設磨頭調節塊3,磨頭調節塊3的頭部與磨頭2底部斜度配合,通過所述磨頭調節塊3的進給調節磨頭2的珩磨壓力。[001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恒壓式磨削裝置,包括刀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體前端側壁開設凹槽,凹槽內設有活動磨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底部呈一定斜度,所述刀具體內部結構中空,且內部設有磨頭調節塊,磨頭調節塊的頭部與磨頭底部斜度配合,通過所述磨頭調節塊的進給調節磨頭的珩磨壓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底部的斜度角小于3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恒壓式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底部斜度角為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恒壓式磨削裝置,包括刀具體,刀具體為內部結構中空的長直桿體,刀具體的前端側壁上開設凹槽,在凹槽內裝設用于磨削工件內圓孔壁的活動磨頭,磨頭的底部呈3°-5°的斜度,在刀具體的中空部分裝設磨頭調節塊,磨頭調節塊的頭部與磨頭底部斜度配合,通過所述磨頭調節塊的進給調節磨頭的珩磨壓力。本裝置實現了大批量工件的自動化磨削加工,在加工效率及精度上都有較大提高。
文檔編號B24B33/00GK202804891SQ2012203412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4日
發明者胡啟江 申請人:南京高基數控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