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是軸承外圈溝道磨床中設備砂輪休整器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金剛筆架在導向體引導槽中隨引導塊向支撐臂上靠近引導塊和金剛筆架一側的表面(以下簡稱A面)移動,當移動到一定位置就會與A面發生干涉,這樣就導致金剛筆修整砂輪時擺幅較小以及前后移動的距離也小,因此修整的砂輪只能加工深溝球外滾道及圓柱類外滾道,加工范圍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能夠有效提升軸承外圈溝道磨床的加工能力從而擴大產品的加工范圍。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包括安裝在引導塊上的金剛筆架,在該金剛筆架上安裝有金剛筆,其特別之處在于所述金剛筆架的后部設有一塊斜面。其中所述斜面與支撐臂上靠近引導塊和金剛筆架一側的表面平行。本實用新型通過提升軸承外圈溝道磨床的加工能力,擴大了產品的加工范圍,還能夠有效改善球面類軸承外滾道橢圓,降低球面類外套產品的廢品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包括安裝在引導塊4上的金剛筆架3,而引導塊4安裝在引導體5上的滑槽內,用內六角螺釘連接固定。在金剛筆架3上安裝有金剛筆1,在金剛筆架3的后部(即圖I中金剛筆架3的左上部分)設有一塊斜面,該斜面與支撐臂上靠近引導塊4和金剛筆架3—側的表面(以下簡稱A面)平行,而支撐臂為長方體。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將背景技術中的金剛筆架3后部(即圖I中金剛筆架3的左上部分)削去一部分,削后形成的斜面與A面平行,這樣金剛筆架3在引導槽中隨引導塊4向A面移動的距離范圍就會有所增大,金剛筆I修整砂輪2時的擺幅也會增大,擺幅及前后移動距離的增大使得修整后的砂輪2可磨削球面類產品外滾道。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包括安裝在引導塊(4)上的金剛筆架(3),在該金剛筆架(3)上安裝有金剛筆(I),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筆架(3)的后部設有一塊斜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斜面與支撐臂上靠近引導塊(4)和金剛筆架(3) —側的表面平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軸承外圈溝道磨床,包括安裝在引導塊(4)上的金剛筆架(3),在該金剛筆架(3)上安裝有金剛筆(1),其特點是所述金剛筆架(3)的后部設有一塊斜面。本實用新型通過提升軸承外圈溝道磨床的加工能力,擴大了產品的加工范圍,還能夠有效改善球面類軸承外滾道橢圓,降低球面類外套產品的廢品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4B53/12GK202668350SQ20122034855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
發明者李改玲, 林淑琴 申請人: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