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搭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懸臂型材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搭接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懸臂型材一般采用平模進行生產。例如,如圖1所示的大懸臂型材,采用平模11進行生產,平模11如圖2所示。由于液態金屬在平模11內擠壓成型,平模11內的懸臂111較長,較易在最窄處即A處發生斷裂,導致平模11的使用壽命較短。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采用“假分流模具”進行生產,如圖3-4所示,將懸臂111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上模12的芯頭121,另一部分作為下模13的一部分,上模12的芯頭121與下模13搭接,且芯頭121與下模13的搭接處無縫隙,從而消除了模具中的懸臂111,從而避免了因懸臂111斷裂、壓塌而導致損壞模具,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但是,隨著模具使用次數的增多,上模12的模橋122會下榻變形,如圖5所示,與模橋122相連的芯頭121也會隨著發生變形,導致芯頭121與其初始位置發生偏移,由于芯頭121與下模13的搭接面僅為一個,使得芯頭121與下模13的搭接處出現間隙且該間隙貫穿整個搭接面,且該間隙平行于液態金屬的流動方向,如圖6所示,則液態金屬會充滿整個搭接面,用該模具生產的型材就會出現較大的飛邊,嚴重影響型材的質量。綜上所述,如何減小型材的飛邊,以降低飛邊對型材質量的影響,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搭接模具,減小型材的飛邊,以降低飛邊對型材質
量的影響。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搭接模具,包括上模和與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中,所述上模的芯頭與所述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優選的,上述搭接模具中,所述搭接面的階梯層數為兩層,所述搭接面包括第一階梯面和第二階梯面,其中,所述第一階梯面靠近所述芯頭的底端。優選的,上述搭接模具中,所述第一階梯面的寬度和所述第二階梯面的寬度相等。優選的,上述搭接模具中,所述第一階梯面的寬度為所述第二階梯面的寬度的2倍。優選的,上述搭接模具中,所述搭接面為垂直階梯面。優選的,上述搭接模具中,所述搭接面為傾斜階梯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搭接模具,包括上模和與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中,上模的芯頭與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當模橋發生變形時,芯頭也隨之發生變形,使得芯頭發生偏移,由于芯頭與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則芯頭的搭接面與下模之間產生兩段間隙,分別為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兩段間隙相錯開且均為盲間隙,即在液態金屬的流動方向上,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不會貫穿芯頭與下模的整個搭接面,則當液態金屬在該搭接模具中流動時,液態金屬不會貫穿芯頭與下模的整個搭接面,與現有技術芯頭發生偏移時芯頭與下模之間的間隙貫穿整個搭接面且該間隙平行于液態金屬流動方向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搭接模具,液態金屬在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形成的飛邊較小,即生產出的型材的飛邊較小,從而減小了型材的飛邊,進而降低了飛邊對型材質量的影響。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懸臂型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提供的平模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提供的“假分流模具”的剖視圖;圖4為圖3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提供的“假分流模具”中模橋發生變形時的示意圖;圖6為現有技術提供的“假分流模具”中模橋發生變形時芯頭與下模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的剖視圖;圖8為圖7中C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上模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的D-D向剖視圖;圖11為圖10中E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下模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的F-F向剖視圖;圖14為圖13中G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芯頭發生偏移時的結構示意圖。上圖1-圖15中:平模11、懸臂111、上模12、芯頭121、模橋122、下模13、上模21、芯頭211、第一階梯面212、第二階梯面213、第一間隙214、第二間隙215、下模2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理解,對專業術語做出解釋:搭接:就是把分離出來的部分與原部分通過上、下模裝配連成整體結構,連接處(搭接處)不能有空隙,生產出來的型材仍是不封閉的型材。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搭接模具,減小了型材的飛邊,進而降低了飛邊對型材質量的影響。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請參考附圖7-15,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的剖視圖;圖8為圖7中C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上模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的D-D向剖視圖;圖11為圖10中E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下模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的F-F向剖視圖;圖14為圖13中G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芯頭發生偏移時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包括上模21和與上模21相配合的下模22 ;其中,上模21的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如圖7-11所示。由于上模21與下模22是相配合的,所以下模22與芯頭211的搭接面也為階梯面,如圖12-14所示。上述搭接模具,在加工裝配時,芯頭211與下模22是相抵接觸無縫隙的,當模橋發生變形時,芯頭211與下模22之間出現間隙,即芯頭211的搭接面與下模22之間出現間隙。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當模橋發生變形時,芯頭211也隨之發生變形,使得芯頭211發生偏移,由于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則芯頭211的搭接面與下模22之間產生兩段間隙,分別為第一間隙214和第二間隙215,如圖15所示,兩段間隙沒有在同一平面內,相互錯開且均為盲間隙,即在液態金屬的流動方向上,第一間隙214和第二間隙215不會貫穿芯頭211與下模22的整個搭接面,則當液態金屬在該搭接模具中流動時,液態金屬不會貫穿芯頭211與下模22的整個搭接面,與現有技術芯頭發生偏移時芯頭與下模之間的間隙貫穿整個搭接面且該間隙平行于液態金屬流動方向相比,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液態金屬在第一間隙214和第二間隙215形成的飛邊較小,即生產出的型材的飛邊較小,從而減小了型材的飛邊,進而降低了飛邊對型材質量的影響。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分為上模21和下模22,避免了模具出現大懸臂的現象,有效地提高了該搭接模具的使用壽命。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上模21的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該階梯面可為多層階梯面,例如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的階梯層數為3層。但是,為了便于搭接模具的生產以及上模21與下模22的安裝,優先選擇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的階梯層數為兩層,即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包括第一階梯面212和第二階梯面213,如圖8和圖11所示,其中,第一階梯面212靠近芯頭211的底端,即在安裝上模21和下模22時,第一階梯面212先與下模22接觸。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第一階梯面212的寬度和第二階梯面213的寬度相等,如圖8所示,第一階梯面212的寬度為L1,第二階梯面213的寬度為L2,即L1=L2,這樣便于保證上模21的芯頭211的強度和下模22的強度滿足要求。當然,也可選擇第一階梯面212的寬度為第二階梯面213的寬度的2倍,即L1 =2L2。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第一階梯面212的寬度和第二階梯面213的寬度還可為其他關系,只要能夠保證上模21的芯頭211的強度和下模22的強度滿足要求即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在裝配上模21和下模22時,第一階梯面212必須與下模22緊貼,第二階梯面213與下模22之間可預留0.1mm的間隙。當然,在實際裝配過程中,可根據實際具體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只要能夠保證第一階梯面212與下模22貼緊即可。為了便于上述搭接模具的生產以及上模21與下模22的安裝,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為垂直階梯面,即階梯面的頂角為90°,具體的,第一階梯面212和第二階梯面213的連接面垂直與水平方向或者平行于水平方向(該搭接模具橫放或者豎放)。當然,芯頭211與下模22搭接的搭接面也可為傾斜階梯面,即階梯面的頂角為鈍角,當該搭接模具橫放時,第一階梯面212和第二階梯面213的連接面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且該夾角為銳角。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階梯面的具體形狀不作具體地限定。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搭接模具,包括上模和與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芯頭與所述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的階梯層數為兩層,所述搭接面包括第一階梯面和第二階梯面,其中,所述第一階梯面靠近所述芯頭的底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階梯面的寬度與所述第二階梯面的寬度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階梯面的寬度為所述第二階梯面的寬度的2倍。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為垂直階梯面。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為傾斜階梯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搭接模具,包括上模和與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中,上模的芯頭與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搭接模具中,當模橋發生變形時,芯頭發生偏移,由于芯頭與下模搭接的搭接面為階梯面,則芯頭的搭接面與下模之間產生兩段間隙,分別為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兩段間隙相錯開且均為盲間隙,即在液態金屬的流動方向上,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不會貫穿芯頭與下模的整個搭接面,則液態金屬不會貫穿芯頭與下模的整個搭接面,則使用上述搭接模具生產出的型材的飛邊較小,從而減小了型材的飛邊,進而降低了飛邊對型材質量的影響。
文檔編號B22D18/02GK203044866SQ20122071515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劉志平 申請人: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