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返料裝置,用于移動和收集空料框,包括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以及分料臺,分料臺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臺的首端,并且其兩側分別與第一傳輸臺和第二傳輸臺分別相接,第一傳輸臺上設置有用以放置空料框并將空料框從第一傳輸臺末端移動到第一傳輸臺首端的傳輸帶,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分料臺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相交的分料導軌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上的空料框的移動車,移動車于分料導軌上沿分料導軌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上進而沿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移動,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沿分料臺的三個不同的方向延伸。
【專利說明】返料裝置【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返料裝置。
【背景技術】:[0002]高鉻合金為合金材料中的一種,為高硬度的耐磨合金,其廣泛的應用在各種礦山機械上,主要用與對原礦石的粉碎和研磨上。高鉻合金的熱處理工藝一般為等溫淬火,即:工件淬火加熱后,長期保持在下貝氏體轉變區的溫度,使之完成奧氏體的等溫轉變,獲得下貝氏體組織,這種淬火稱為等溫淬火。
[0003]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是對高鉻合金工件的處理,其中等溫淬火工藝是將加熱后的工件直接浸入到硝鹽溶液內進行淬火和等溫處理。在目前的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中高鉻合金工件收集在料框中,并通過傳輸帶運輸至大容量等溫硝鹽槽的一側,然后,在通過人工將料框內的工件倒入到分級淬火槽內,再由分級淬火槽將工件移動到大容量等溫硝鹽槽內,與此同時,傳輸帶將空料框返回。在現有技術中,由于傳輸帶只能進行前后傳輸運動,所以當空料框返回到傳輸帶的首端的時候,必須需要人工進行收集處理,不然會造成料框的堆積,從而影響工作進度。但是此種處理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如下兩個缺點:第一費人工,第二容易造成傳輸帶首端擁堵,影響工作進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提高工作進度的返料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返料裝置,用于移動和收集空料框,包括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以及分料臺,所述分料臺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臺的首端,并且其兩側分別與第一傳輸臺和第二傳輸臺分別相接,所述第一傳輸臺上設置有用以放置空料框并將空料框從第一傳輸臺末端移動到第一傳輸臺首端的傳輸帶,所述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所述分料臺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相交的分料導軌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上的空料框的移動車,所述移動車于分料導軌上沿分料導軌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上進而沿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移動,所述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沿分料臺的三個不同的方向延伸。
[0006]進一步的:所述移動車通過連接外部的選擇裝置控制其移動的方向。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返料裝置通過設置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以及分料臺,且分料臺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相交的分料導軌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上的空料框的移動車,移動車于分料導軌上沿分料導軌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上進而沿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移動,從而防止空料框在第一傳輸臺的首端擁堵而影響工作進度,進而提高工作進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中大容量等溫硝鹽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圖2的前側透視圖。
[0012]圖4為圖1的左側透視圖。
[0013]圖5為圖1中翻轉裝置的一種使用狀態圖。
[0014]圖6為圖1中翻轉裝置的另一種使用狀態圖。
[0015]圖7為圖1中的部分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參見圖1和圖7所示的一種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100用以對工件300進行熱處理。該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100包括大容量等溫硝鹽槽1、位于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前方的分級淬火槽2、位于所述分級淬火槽2前方并延伸至分級淬火槽2上方的翻轉裝置3、與所述翻轉裝置3連接且位于所述翻轉裝置3前側的第一傳輸臺4、相對翻轉裝置3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臺4另一端的分料臺5、分別與分料臺5左右兩側連接的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分別相對分料臺5設置在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另一側的兩個低溫加熱爐8、分別設置在兩個低溫加熱爐8前方的高溫加熱爐9、以及設置在低溫加熱爐8末端和高溫加熱爐9首端之間的第四傳輸臺10。兩個所述高溫加熱爐9的末端分別相對設置在翻轉裝置3的兩側,所述第一傳輸臺4、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沿分料臺5的三個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分級淬火槽2和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之間采用懸掛式積放鏈裝置30移動兩者之間的工件300。在本實施例中,分級淬火槽2內的工件300通過提升斗21倒入到懸掛式積放鏈裝置30的吊籃16內。
[0017]在本實施例中,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100中多處設置有推桿20。推桿20具體包括:分別設置在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 —側,且分別用以將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上裝有工件300的料框200推入到低溫加熱爐8內的第一推桿201 ;設置在低溫加熱爐8的末端用以將低溫加熱爐8內的料框200推入到第四傳輸臺10上的第二推桿202 ;設置在第四傳輸臺10 —側且位于高溫加熱爐9前方,用以將第四傳輸臺10上的料框200推入到高溫加熱爐9內的第三推桿203 ;設置在高溫加熱爐9末端用以將高溫加熱爐9內的料框200推入到翻轉裝置3上的第四推桿204 ;設置在翻轉裝置3上且用以將翻轉裝置3上的空料框200向后推出翻轉裝置3的第五推桿205。所述第五推桿205將空料框200推出翻轉裝置3時,該空料框200進入第一傳輸臺4。
[0018]請參見圖2至圖4,所述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包括充滿硝鹽溶液且容積大于70m3的腔體11、圍成所述腔體11的爐體12、以及設置在腔體11內以使腔體11內硝鹽溶液流動的攪拌裝置13。所述腔體11具有平行且相通的第一攪拌區14和第二攪拌區15。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僅放置有一個收容有工件300的吊籃16。所述第二攪拌區15內放置有至少一個收容有工件300的吊籃16,且放置在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的吊籃16可在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沿第一攪拌區14的縱長方向移動以攪拌腔體11內的硝鹽溶液直至進入到第二攪拌區15內。所述吊籃16通過懸掛式積放鏈裝置懸空設置在腔體11內。
[0019]所述爐體12包括內膽121和位于所述內膽121外側的保溫罩122,所述內膽121和保溫罩122之間形成有風道槽123。所述保溫罩122上設置有與所述風道槽123連通且供外部的風進入到風道槽123內的進風口 124和與風道槽123連通且供風道槽123內的風向外流動的出風口 125。
[0020]誠然,內膽121和保溫罩122之間還可以成其他結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腔體11內的硝鹽溶液降溫。如:所述內膽121和保溫罩122之間形成有水槽(未圖示),所述保溫罩122上設置有與所述水槽連通且供外部的水進入到水槽內的進水口(未圖示)和與水槽連通且供水槽內的水向外流動的出水口(未圖示)。
[0021]所述內膽121具有底壁126、與底壁126連接的四個側壁127、將底壁126與側壁127焊接的第一焊接部128和第二焊接部129。所述第一焊接部128連接底壁126和側壁127的對接邊緣。所述第二焊接部129位于底壁126和側壁127的夾角處,且該第二焊接部129采用1/4無縫鋼管貼焊。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攪拌裝置13包括導流筒131和驅動所述導流筒131運動的第一驅動裝置132。所述第一驅動裝置132為電機。當然該第一驅動裝置132還可以為泵。
[0023]通過設置容積大于70m3的腔體11,從而實現大容積的目的,從而有助于提高產量,且通過在腔體11內設置使腔體11內硝鹽溶液流動的攪拌裝置13,腔體11內分成第一攪拌區14和第二攪拌區15,第一攪拌區14內的吊籃16可在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移動以攪拌腔體11內的硝鹽溶液直至進入到第二攪拌區15內,從而加速了腔體11內硝鹽溶液的降溫速度,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
[0024]請參見圖1、圖5和圖6,所述翻轉裝置3包括工作臺31、設置在所述工作臺31上并用以固定安裝工件300的料框200的翻轉板32、連接所述工作臺31和翻轉板32的轉軸33、以及驅動所述轉軸33正轉和反轉的第二驅動裝置(未圖示)。所述翻轉板32隨轉軸33翻轉。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驅動裝置為電機。
[0025]所述翻轉板32包括固定安裝料框200的固定部321和自固定部321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22、以及自所述固定部321和延伸部322的相交處向上延伸形成的軸部323。所述轉軸33與軸部323連接。所述工作臺31上開設有供延伸部322在其內轉動的轉動腔311。所述固定部321上設置有用以卡持料框200的卡持件324。
[0026]請結合圖5,在該翻轉裝置3放置有裝滿工件300的料框200的時候,翻轉裝置3的卡持件324首先將料框200固定在翻轉板32上,從而使料框200不能移動;請結合圖6,然后啟動電機,電機驅動轉軸33正轉,翻轉板32在轉軸33的帶動下繞轉軸33順時針轉動直至料框200翻轉并倒扣在分級淬火槽2的上方,與此同時,料框200內的工件300進入到分級淬火槽2內,請參見圖5,然后再次驅動電機,轉軸33在電機的帶動下反轉,翻轉板32在轉軸33的帶動下逆時針轉動直至其復位。
[0027]通過設置工作臺31、在工作臺31上設置翻轉板32、連接工作臺31和翻轉板32的轉軸33、以及驅動所述轉軸33正轉和反轉的第二驅動裝置,且所述翻轉板32隨轉軸33翻轉,從而驅動料框200倒料,實現機械控制,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
[0028]請參見圖1,所述第一傳輸臺4、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以及分料臺5組合成返料裝置40。所述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軌61和第三導軌62。所述分料臺5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61和第三導軌71相交的分料導軌41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6上的空料框200的移動車(未圖示),所述移動車于分料導軌51上沿分料導軌51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61或第三導軌71上進而沿第二導軌61或第三導軌71移動。所述移動車通過連接外部的選擇裝置控制其移動的方向。
[0029]所述返料裝置40通過設置第一傳輸臺4、第二傳輸臺6和第三傳輸臺7、以及分料臺5,且分料臺5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61和第三導軌62相交的分料導軌51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4上的空料框200的移動車,移動車于分料導軌51上沿分料導軌51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61或第三導軌71上進而沿第二導軌61或第三導軌71移動,從而防止空料框200在第一傳輸臺5的首端擁堵而影響工作進度,進而提高工作進度。
[0030]請結合圖1和圖7,通過上述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系統100而實現的合金材料的硝鹽等溫淬火處理處理工藝包括:
[0031]S1:將裝有工件300的料框200推入至低溫加熱爐8內并由低溫加熱爐8對工件300進行第一段加溫;
[0032]S2:將已經經過并已經完成第一段加溫的工件300隨收納該工件300的料框200一同推入至高溫加熱爐9內,并由高溫加熱爐9對工件300進行第二段加溫;
[0033]S3:將已經經過并已經完成第二段加溫的工件300隨收納該工件300的料框200一同推入到翻轉裝置3上;
[0034]S4:翻轉機構3將收納工件300的料框200固定,然后啟動第二驅動裝置將料框200翻轉使料框200內的工件300倒入分級淬火槽2內;
[0035]S5:工件300在分級淬火槽2內淬火后由提升斗21將其倒入懸掛積放鏈裝置30的吊籃16里,再進入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內進行等溫處理。
[0036]S5':在進行所述S5步驟的同時,翻轉裝置3上的空料框200被推入到第一傳輸臺4上,然后由第一傳輸臺4將空料框200輸送到位于第一傳輸臺4另一端的分料臺5上,進而由分料臺5將空料框200選擇性地輸送到第二輸出臺6或者第三傳輸臺7上,第二輸出臺6或者第三傳輸臺7上的空料框200內再次被裝滿另一批工件300,然后重復SI至S5以及S5'步驟。
[0037]在所述S5步驟中,所述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包括第一攪拌區14和第二攪拌區15,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僅放置一個收容有工件300的吊籃16,所述第二攪拌區15內至少放置一個收容有工件300的吊籃16,收納在所述第一攪拌區14內的吊籃16在第一攪拌區14內沿第一攪拌區14的縱長方向移動以攪拌腔體11內的硝鹽溶液直至進入到第二攪拌區15內。
[0038]上述系統和工藝具有下述特點。
[0039]1、采用兩段式加溫,即先在低溫加熱爐8內進行緩慢加熱,再在高溫加熱爐9內加熱,并且在高溫加熱爐8內加溫的時候通過通入保護氣氛,減少了工件300氧化。通過采用兩段式加溫減少保護氣氛的消耗量。
[0040]2、通過設置一套返料裝置40和兩個低溫加熱爐8、兩個高溫加熱爐9,減少設備資金投入,并節省占地空間。
[0041]3、通過采用翻料裝置3,使料筐200不進入淬火介質中,減少淬火介質的熱量攝入,減輕淬火介質在冷卻方面的壓力。
[0042]4、由于采用分級淬火工藝,也就是工件300先單獨淬火然后再進入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內進行等溫處理。工件300不將多余熱量帶入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內,使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沒有降溫壓力,從而排除了因冷卻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0043]5、由于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沒有降溫壓力,所以可將其容積加大,超出一般槽體的容積,從而使設備產能不受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容積的限制。
[0044]6、通過采用懸掛式積放鏈裝置30,傳動部分獨立于大容量等溫硝鹽槽I之外,避免了機械設備浸入到高溫硝鹽溶液中。從而也就避免了機械設備在鹽液中因高溫和腐蝕而產生的損壞現象,并方便維修維護。
[0045]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返料裝置,用于移動和收集空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裝置包括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以及分料臺,所述分料臺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臺的首端,并且其兩側分別與第一傳輸臺和第二傳輸臺分別相接,所述第一傳輸臺上設置有用以放置空料框并將空料框從第一傳輸臺末端移動到第一傳輸臺首端的傳輸帶,所述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所述分料臺上具有兩端分別與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相交的分料導軌和用以接收第一傳輸臺上的空料框的移動車,所述移動車于分料導軌上沿分料導軌移動并選擇性地進入到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上進而沿第二導軌或第三導軌移動,所述第一傳輸臺、第二傳輸臺和第三傳輸臺沿分料臺的三個不同的方向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車通過連接外部的選擇裝置控制其移動的方向。
【文檔編號】C21D1/63GK203487181SQ201320343415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7日
【發明者】王吉祥, 陳佳奇, 沈向忠 申請人:蘇州新凌電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