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頂套裝置,包括頂套,套設在頂套內的套筒以及設置在套筒下方的套筒底座,套筒內設置有油道,該油道位于套筒底座處設有注油口,油道位于套筒和頂套相接觸的周面處設有出油口。該頂套裝置的套筒內油道的出油口位于套筒和頂套相接觸的周面處,直接在油道的注油口處通過潤滑油油泵向油道泵油,潤滑油順著油道從油道的出油口流出到套筒和頂套的相向周面之間,注油方便快捷,使工件得到良好的潤滑而不會損壞,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頂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頂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頂套裝置的使用過程中,頂套在頂出產品時,頂套與套筒之間會發生相對滑動,為了減小頂套與套筒在滑動時的相對摩擦力,需要向頂套和套筒的相向周面之間注入潤滑油,市場上現有的頂套裝置在注入潤滑油時,潤滑油是通過頂套上方產品的表面加注進去,但由于潤滑油的流動性較差,潤滑油很難流入到頂套和套筒的相向周面之間,潤滑效果不好,并且殘留在型腔內的潤滑油還會影響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頂套裝置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按時注油,方便快捷,使工件得到良好的潤滑而不會損壞,提高生產效率的頂套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頂套裝置,包括頂套,套設在所述頂套內的套筒以及設置在套筒下方的套筒底座,所述套筒內設置有油道,該油道位于所述套筒底座處設有注油口,油道位于所述套筒和頂套相接觸的周面處設有出油口。
[0006]上述的一種頂套裝置,所述注油口處設有螺紋。
[0007]上述的一種頂套裝置,所述油道沿著所述套筒軸向延伸。
[0008]上述的一種頂套裝置,所述頂套和套筒均呈圓筒狀。
[0009]上述的一種頂套裝置,所述頂套的下方設有環狀凸緣。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頂套裝置的套筒內油道的出油口位于套筒和頂套相接觸的周面處,直接在油道的注油口處通過潤滑油油泵向油道泵油,潤滑油順著油道從油道的出油口流出到套筒和頂套的相向周面之間,注油方便快捷,使工件得到良好的潤滑而不會損壞,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0013]如圖1所示,一種頂套裝置,包括頂套I,套設在頂套I內的套筒2以及設置在套筒2下方的套筒底座3,套筒2內設置有油道4,該油道4位于套筒底座3處設有注油口 5,油道4位于套筒2和頂套I相接觸的周面處設有出油口 6。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注油口 5的口徑大于油道4的口徑,在注油口處設有螺紋,外面的注油裝置通過與注油口處的螺紋連接,便于向油道中注入潤滑油,油道4沿著套筒2軸向延伸。
[0015]在本實用新型中,頂套I和套筒2均呈圓筒狀,頂套I的下方設有環狀凸緣7,加強了頂套I的強度。
[0016]由于該頂套裝置的套筒內油道4的出油口 6位于套筒2和頂套I相接觸的周面處,直接在油道4的注油口 5處通過潤滑油油泵(未畫出)向油道4泵油,潤滑油順著油道從油道的出油口 6流出到套筒2和頂套I的相向周面之間,注油方便快捷,使工件得到良好的潤滑而不會損壞,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頂套裝置,包括頂套,套設在所述頂套內的套筒以及設置在套筒下方的套筒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內設置有油道,該油道位于所述套筒底座處設有注油口,油道位于所述套筒和頂套相接觸的周面處設有出油口。
2.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頂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處設有螺紋。
3.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頂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沿著所述套筒軸向延伸。
4.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頂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套和套筒均呈圓筒狀。
5.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頂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套的下方設有環狀凸緣。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3508985SQ20132045462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6日
【發明者】金成勇, 林春裕 申請人:寧波鑫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