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瓶肩部打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瓶肩部打磨機,包括機架、打磨砂輪、電動機和氣缸,第一電動機設于機架的左端,第三電動機設于機架的右端;機架中部上方設有一個水平平臺,水平平臺上方設有一個斜平臺,第二電動機固定在斜平臺上,打磨砂輪連接在第二電動機上;打磨砂輪下方的左側設有一個瓶體底部托盤,右側設有一根瓶口支撐桿,瓶體底部托盤通過傳動帶與第一電動機連接,第二氣缸設于瓶口支撐桿的右側并與之相連;機架下部前側設有一個螺紋桿,螺紋桿的右端連接在第三電動機上,水平平臺通過連接桿與螺紋桿相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半自動化的設備,部分替代人工的操作,減小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鋁瓶肩部打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鋁瓶生產的相關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鋁瓶肩部打磨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鋁瓶生產設備中,沒有相對成熟的半自動化的肩部打磨機,工人的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瓶肩部打磨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是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沒有相對成熟的半自動化的內壁打磨機,工人的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方案是:它包括機架、打磨轉軸和電動機,所述的機架左側設有垂直的導軌,所述的導軌上設有有一個平臺;所述的電動機包括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的第一電動機設于所述平臺上,所述平臺的下邊緣與一個氣缸相接,所述氣缸設于平臺下方且固定于所述機架的左側;所述打磨轉軸下方的一側,設有一根轉軸,所述打磨轉軸下方的另一側,設有轉動輪組,且所述的轉軸和轉動輪組設于機架內。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半自動化的設備,部分替代人工的操作,減小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所示,它包括機架11、打磨砂輪5、電動機和氣缸,所述的電動機包括第一電動機16、第二電動機3和第三電動機8,所述的氣缸包括第一氣缸4和第二氣缸7 ;所述的第一電動機16設于機架11的左端,所述第三電動機8設于所述機架11的右端;所述機架
11中部上方設有一個水平平臺12,所述的水平平臺12上方設有一個斜平臺2,所述的第二電動機3固定在所述的斜平臺2上,所述的打磨砂輪5連接在第二電動機3上;所述的打磨砂輪5下方的左側設有一個瓶體底部托盤I,右側設有一根瓶口支撐桿6,所述的瓶體底部托盤I通過傳動帶15與所述的第一電動機16連接,所述的第二氣缸7設于所述瓶口支撐桿6的右側并與之相連;所述的機架11下部前側設有一個螺紋桿9,螺紋桿9的右端連接在所述的第三電動機8上,所述的水平平臺12通過連接桿10與螺紋桿9相連接。
[0012]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瓶體底部托盤I與所述的瓶口 6支撐桿呈一直線對齊。[0013]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斜平臺2和水平平臺12通過一根軸13活動連接,所述的第一氣缸4與所述斜平臺2的一端相接。
[0014]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桿10內部設有內螺紋,所述的螺紋桿9上設有外螺紋,連接桿10套于螺紋桿9上,內螺紋與外螺紋配合連接。
[0015]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機架11下方設有支腳14。
【權利要求】
1.一種鋁瓶肩部打磨機,包括機架、打磨砂輪、電動機和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機包括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和第三電動機,所述的氣缸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的第一電動機設于機架的左端,所述第三電動機設于所述機架的右端;所述機架中部上方設有一個水平平臺,所述的水平平臺上方設有一個斜平臺,所述的第二電動機固定在所述的斜平臺上,所述的打磨砂輪連接在第二電動機上;所述的打磨砂輪下方的左側設有一個瓶體底部托盤,右側設有一根瓶口支撐桿,所述的瓶體底部托盤通過傳動帶與所述的第一電動機連接,所述的第二氣缸設于所述瓶口支撐桿的右側并與之相連;所述的機架下部前側設有一個螺紋桿,螺紋桿的右端連接在所述的第三電動機上,所述的水平平臺通過連接桿與螺紋桿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瓶肩部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體底部托盤與所述的瓶口支撐桿呈一直線對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瓶肩部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平臺和水平平臺通過一根軸活動連接,所述的第一氣缸與所述斜平臺的一端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瓶肩部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內部設有內螺紋,所述的螺紋桿上設有外螺紋,連接桿套于螺紋桿上,內螺紋與外螺紋配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瓶肩部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下方設有支腳。
【文檔編號】B24B19/00GK203449123SQ201320577881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王為明, 王曉東, 張建國, 梁海珍, 趙明敏 申請人: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