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兩個同心的缸筒Ⅰ、缸筒Ⅱ組成,在所述缸筒Ⅰ、缸筒Ⅱ的底部還設置有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能使局部形成相對獨立的半密封空間的微循環狀態,解決熱處理時冷卻介質的循環問題,控制工件冷卻速度,使熱處理效果更均勻,且結構簡單。
【專利說明】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熱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使局部形成相對獨立的半密封空間微循環狀態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提高產品的機械性能,通常都是采用熱處理的方法來實現的。所以熱處理工藝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熱處理時生產過程中的特殊工序,通過加熱、保溫、冷卻來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產品性能。而冷卻速度的快慢直接關系到熱處理結果的成敗。冷卻速度過快,容易導致工件開裂;冷卻過慢,如果速度低于鐵素體析出的臨界溫度,將會發生奧氏體中析出鐵素體的相變,一旦鐵素體析出過多,熱處理后的硬度、強度將明顯降低,使用壽命和抗變形能力達不到要求。在淬火時,調質池內的調質液靜止不動,工件置入后,工件各部位冷卻不均勻,淬火后硬度不均。特別是批量生產時,調質液溫度上升很快,工件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冷卻,冷卻速度慢,達不到淬火效果,產品性能沒有保證。這是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解決熱處理時冷卻介質的循環問題,控制工件冷卻速度,使熱處理效果更均勻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
>J-U裝直。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兩個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還設置有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使局部形成相對獨立的半密封空間的微循環狀態。
[0005]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有,所述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是由離心泵、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閥門1、一組閥門I1、閥門II1、一組兩端封閉的噴水管組成,所述噴水管的兩端分別與主管路上對應的所述閥門II相連,并在所述噴水管上設置兩個以上的圓孔,所述圓孔均布設置。半密閉空間內的噴涌效果使空間內外形成液體循環,完成冷熱液體的交換,使空間內的工件得到均勻、迅速的冷卻。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的噴水管設置兩根以上。噴水管的數量根據鋼桶的直徑確定。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上端各設置兩個以上的矩形開口,所述矩形開口均布設置。
[0008]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均布各設置四個支腳。目的是缸筒與調質池底留有空間,方便調制液體流動。
[0009]說明書中沒有描述的結構屬于現有技術。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兩個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還設置有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能使局部形成相對獨立的半密封空間的微循環狀態,解決熱處理時冷卻介質的循環問題,控制工件冷卻速度,使熱處理效果更均勻,且結構簡單。
[0011]工作時,把該裝置放入調質池內,開啟離心泵,噴管上的小孔噴涌,需要熱處理的工件置于大、小鋼筒之間(直徑小的可以置于小鋼筒內),噴涌的調質液從鋼筒上部缺口流出,從鋼筒底部焊腳處流入,如此循環反復,直至熱處理結束,工作完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冷卻液自動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1中:1是缸筒I,2是缸筒II,3是矩形開口,4是支腳,5是噴水管,6是離心泵,7是閥門I,8是閥門II,9是閥門III。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兩個同心的缸筒I 1、缸筒II 2組成,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底部還設置有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是由離心泵6、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閥門I 7、一組閥門II 8、閥門1119、一組兩端封閉的噴水管5組成,噴水管5的兩端分別與主管路上對應的閥門II 8相連,并在噴水管5上設置兩個以上的圓孔,圓孔均布設置。本實施例在噴水管5上每間隔20毫米左右打一個直徑10暈米的孔。噴水管5設置兩根以上。本實施例噴水管5設置4根。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上端各設置兩個以上的矩形開口 3,矩形開口 3均布設置。本實施例設置8個矩形開口 3。在缸筒I 1、缸筒II 2的底部均布各設置四個支腳4。
[0015]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兩個同心的缸筒1、缸筒II組成,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還設置有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所述冷卻液的自動循環系統是由離心泵、依次通過管路連接的閥門1、一組閥門I1、閥門II1、一組兩端封閉的噴水管組成,所述噴水管的兩端分別與主管路上對應的所述閥門II相連,并在所述噴水管上設置兩個以上的圓孔,所述圓孔均布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管設置兩根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上端各設置兩個以上的矩形開口,所述矩形開口均布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卻液自動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缸筒II的底部均布各設置四個支腳。
【文檔編號】C21D1/00GK203462083SQ201320586566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牛余剛, 陳吉元, 任秀鳳, 銀偉 申請人:山東伊萊特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