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傳感齒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30305閱讀:153來源:國知局
傳感齒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包括壓模、下模沖Ⅰ、下模沖Ⅱ、下模沖Ⅲ、上模沖Ⅰ、上模沖Ⅱ、壓芯Ⅰ、壓芯Ⅱ;其中:下模沖Ⅰ和下模沖Ⅱ裝配于下模沖Ⅲ上的敞口槽后,三者貫穿于壓模內型腔中;壓芯Ⅰ、壓芯Ⅱ分別貫穿于下模沖Ⅲ、下模沖Ⅱ上的中心孔內;壓芯Ⅰ進入上模沖Ⅰ與上模沖Ⅱ形成的內型腔中,壓芯Ⅱ進入上模沖Ⅱ上的中心孔內;壓制成型后,在壓模內型與壓芯外型以及上模沖與下模沖之間形成一個其內型與傳感齒圈毛坯外型相近似的內型腔。本實用新型能將粉末冶金材料直接壓制成型為傳感齒圈毛坯,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勞動強度,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且產品質量穩定、性能優良、加工精度高。
【專利說明】傳感齒圈成型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動系統零部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制動系統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感齒圈包括一個帶齒的圓環形結構以及均布在同一端面上的三個爪,在每一個爪上設有一個通孔。
[0003]傳感齒圈采用優質碳鋼為原材料,通過機械加工中心加工而成;具體步驟是:先將薄鋼坯在加工中心銑出一中心孔,然后在其外圓周面上銑出多個齒,再將中心孔銑出三個爪即三個臺階面,最后在每一個臺階面上鉆出一個通孔。
[0004]存在的不足如下:鋼材重量大,會增加汽車重量,增加了油耗;齒形逐齒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工藝非常復雜,需要精密的加工設備和大量的加工工時,浪費大量鋼材,加工精度、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都很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大,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難以大批量生產質量穩定、性能優良的傳感齒圈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不足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利用粉末冶金工藝,能夠將粉末冶金材料直接壓制成型為傳感齒圈毛坯,從而簡化加工工序、節省加工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勞動強度,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且產品質量穩定、加工精度高、性能優良。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7]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包括壓模、下模沖、上模沖、壓芯;其中:
[0008]所述壓模,其上設有中心孔,在上述中心孔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和齒形凹槽;
[0009]所述下模沖,其由多個下模沖1、多個下模沖II和下模沖III組裝而成,其中:下模沖III上設有臺階中心孔,在下模沖III的外圓均勻分布有多個敞口槽;在下模沖III 4上部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多個齒形凸起和齒形凹槽;下模沖I的外圓弧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和齒形凹槽;下模沖II上設有中心孔;
[0010]所述壓芯,其由壓芯I和多個壓芯II組成,其中:壓芯I上設有臺階中心孔,其外圓均勻分布有多個敞口槽;壓芯II的下端設有臺階、外螺紋;
[0011]所述上模沖,其由上模沖I和多個上模沖II組裝而成,其中:上模沖I設有中心孔,在上模沖I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和齒形凹槽;上模沖II上設有通孔;
[0012]下模沖I和下模沖II在與下模沖III上的敞口槽裝配后,三者共同貫穿于壓模的內型腔中;壓芯1、壓芯接桿貫穿于下模沖III上的臺階中心孔內,壓芯II貫穿于下模沖II上的中心孔內;壓芯I進入上模沖I和上模沖II組裝而成的內型腔中,同時壓芯II進入上模沖II上的通孔中;壓制成型后,在壓模內型與壓芯外型以及上模沖與下模沖之間形成一個其內型與傳感齒圈毛坯的外型相近似的內型腔。
[0013]所述壓模由模套和模芯組成,模芯外圓與模套內孔之間形成過盈配合;在壓模的外圓周面上設有環形法蘭。
[0014]所述下模沖I為三個,其底部外側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該法蘭通過壓蓋I固定在墊板I上。
[0015]所述下模沖II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上的扇形邊與下模沖III上的敞口槽邊相配合。
[0016]所述下模沖II底部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裝配時,通過壓蓋II與上述法蘭配合,而將下模沖II固定在墊板II上。
[0017]所述下模沖III上的敞口槽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
[0018]所述下模沖III底部在中心孔的外圍沿同一圓周均布有多個緊固螺孔,該緊固螺孔通過螺釘與墊板III上的螺孔連接在一起。
[0019]所述上模沖I呈圓環形結構,其中心孔面上均布有多個定位凸起,該定位凸起的數量與上模沖II的數量相同。
[0020]所述上模沖II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相對兩側為扇形邊;在上模沖II的底部設有法蘭。
[0021]所述壓芯I上的敞口槽為三個,其呈扇形結構,其敞口槽邊分別與下模沖II上的扇形邊、上模沖II上的扇形邊相配合。
[0022]所述壓芯II的數量為三個。
[0023]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實用新型傳感齒圈成型模具能夠利用粉末冶金工藝,直接將粉末冶金材料壓制成型為傳感齒圈毛坯,從而簡化加工工序,節省加工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且產品質量穩定、性能優良、加工精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傳感齒圈成型模具的壓制成型示意圖;
[0026]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27]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0028]圖4為圖1的C-C剖視圖;
[0029]圖5為壓模的俯視圖;
[0030]圖6為圖5的D-D剖視圖;
[0031]圖7為下模沖I的俯視圖;
[0032]圖8為圖7的E-E剖視圖;
[0033]圖9為下模沖II的俯視圖;
[0034]圖10為圖9的G-G剖視圖;
[0035]圖11為下模沖III的俯視圖;
[0036]圖12為圖11的H-H剖視圖;[0037]圖13為壓芯I的俯視圖;
[0038]圖14為圖13的F-F剖視圖;
[0039]圖15為壓芯II的正視結構圖;
[0040]圖16為上模沖I的俯視圖;
[0041]圖17為圖16的J-J剖視圖;
[0042]圖18為上模沖II的俯視圖;
[0043]圖19為圖18的K-K剖視圖;
[0044]圖20為傳感齒圈毛坯的俯視圖;
[0045]圖21為圖20的L-L剖視圖。
[0046]圖1-圖21中的部件說明:
[0047]1、壓模;1_1、模套;1_2、模芯;1_3、法蘭;1_4、中心孔;1_5、齒形凹槽;1_6、齒形
凸起;
[0048]2、下模沖I ;2_1、法蘭;2_2、齒形凸起;2_3、齒形凹槽;
[0049]3、下模沖II ;3_1、法蘭;3_2、中心孔;3_3、扇形邊;
[0050]4、下模沖III ;4-1、敞口槽;4-2、敞口槽邊;4_3、齒形凸起;4_4、齒形凹槽;4_5、緊固螺孔;4-6、臺階中心孔;4-7、齒形臺階
[0051]5、壓芯I ;5_1、敞口槽;5-2、敞口槽邊;5-3、臺階孔;
[0052]6、壓芯II ;6_1、外螺紋;6-2、臺階;
[0053]7、上模沖I ;7_1、中心孔;7_2、齒形凸起;7_3、齒形凹槽;7_4、定位凸起;
[0054]8、上模沖II ;8_1、扇形邊;8-2、中心孔;8_3、法蘭;
[0055]9、緊固螺釘;
[0056]10、壓蓋 I ;
[0057]11、墊板 I ;
[0058]12、壓蓋 II ;
[0059]13、墊板 II ;
[0060]14、壓芯接桿;
[0061]15、墊板 III;
[0062]16、傳感齒圈毛還:16_1、齒形凸起;16_2、齒形凹槽;16_3、中心孔;16_4、通孔;16-5、爪。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64]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包括壓模1、下模沖、上模沖、壓芯;其中:
[0065](一 )壓模:參照圖5、圖6。
[0066]如圖5、圖6所不,壓模I由模套1-1和模芯1-2組成,模芯外圓與模套內孔之間形成過盈配合。該模芯1-2是由高強度高耐磨材料制成的。在模套的外圓周面上設有環形法蘭 1-3。
[0067]如圖5所示,在模芯上設有齒形中心孔1-4,在上述中心孔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1-6和齒形凹槽1-5。
[0068]( 二)下模沖:參照圖1-圖2、圖7-圖12。
[0069]如圖1、圖2所示,下模沖由下模沖I 2、下模沖II 3和下模沖III 4組裝而成,其中:
[0070]如圖7、圖8所示,下模沖I 2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外圓弧面上均布、間隔設置有三個齒形凸起2-2和三個齒形凹槽2-3。在下模沖I 2的底部外側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2-1,該法蘭通過壓蓋I 10固定在墊板I 11上。
[0071]如圖9、圖10所示,下模沖II 3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相對兩側為扇形邊3-3。在下模沖II 3上設有中心孔3-2 ;在下模沖II 3底部外側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3-1。裝配時,通過壓蓋II 12與上述法蘭3-1配合,而將下模沖II 3固定在墊板II 13上。
[0072]如圖11、圖12所示,下模沖III 4上設有臺階中心孔4-6,在上述中心孔4-6外圍的底部沿同一圓周均勻分布有多個緊固螺孔4-5,該緊固螺孔通過緊固螺釘與墊板III 15上的螺孔連接在一起。裝配時,在臺階中心孔4-6內穿過有壓芯I 5、壓芯接桿14。
[0073]在下模沖III 4上部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多個齒形凸起4-3和齒形凹槽4-4。
[0074]在下模沖III 4的外圓均勻分布有三個敞口槽4-1,該敞口槽4-1的橫截面呈扇形,其相對兩側為敞口槽邊4-2。該敞口槽的數量與下模沖I 2和下模沖II 3的數量都相同。
[0075]裝配時,先將下模沖I 2配合安裝在下模沖II 3的外側;然后再將二者安裝在下模沖III4上的敞口槽4-1中,并使下模沖II 3上的扇形邊3-3與下模沖III4上的敞口槽邊4-2相配合。
[0076]壓制成型時,由下模沖I 2和下模沖II 3組裝而成的外型,與下模沖III4上的敞口槽內型對應設置,形成間隙配合;由下模沖I 2和下模沖III4上的齒形凸起和齒形凹槽組成的外型,與壓模I的內型對應設置,形成間隙配合。
[0077](三)壓芯:參照圖1、圖2、圖13-圖15。
[0078]壓芯由壓芯I 5和壓芯II 6組成,其中:
[0079]如圖13、圖14所示,壓芯I 5呈圓柱體結構,其上設有臺階孔5-3,其外圓均勻分布有三個呈扇形的敞口槽5-1。該壓芯I 5上的敞口槽5-1用于成型毛坯上的三個爪。
[0080]壓制成型時,壓芯I 5上的敞口槽5-1分別與上模沖II 8、下模沖II 3形成間隙配合;具體的是,壓芯I 5上的敞口槽邊5-2分別與下模沖II 3上的扇形邊3-3、上模沖II 8上的扇形邊8-1相配合。
[0081]如圖15所示,壓芯II 6為三個,其呈圓柱體結構,其下端設有臺階6-2和外螺紋6-1,該外螺紋6-1用于與壓芯接桿上的內螺紋配合連接。壓芯II 6用于成型傳感齒圈毛坯爪上的通孔。
[0082]裝配時,壓芯II 6穿過下模沖II 3上的通孔3-2。壓制成型時,壓芯II 6又穿過上模沖II 8上的中心孔8-2。
[0083](四)上模沖:參照圖1、圖4、圖16-圖19。
[0084]如圖1、圖4所示,上模沖由上模沖I 7和上模沖II 8組裝而成,其中:
[0085]如圖16、圖17所示,上模沖I 7呈圓環形結構,其上設有中心孔7-1,在其中心孔面上均布有三個定位凸起7-4。該定位凸起7-4在安裝上模沖II 8時起定位作用;該定位凸起7-4的數量與上模沖II 8的數量相同。[0086]在上模沖I 7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7-2和齒形凹槽 7-3。
[0087]裝配時,上模沖I 7的外型與壓模I的內型對應設置,二者形成間隙配合。
[0088]如圖18、圖19所示,上模沖II 8為三個,其上設有中心孔8-2,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相對兩側為扇形邊8-1。
[0089]在上模沖II 8的底部外側設有法蘭8-3,該法蘭用于將上模沖II 8安裝在上模沖II墊板上。
[0090]裝配時,將三個上模沖II 8安裝在與上模沖I 7上的三個定位凸起7-4相對應的位置,從而完成上模沖的組裝。
[0091](五)傳感齒圈毛坯:參照圖1、圖3、圖20、圖21。
[0092]傳感齒圈毛還16包括本體、中心孔16-3以及均布在同一端面上的三個爪16_5。該爪16-5呈形,在每一個爪的水平部分設有一通孔16-4,每一個爪的垂直部分呈圓弧形。
[0093]該本體呈圓環形結構,其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且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16-1和齒形凹槽16-2。該齒形凸起16-1、齒形凹槽16-2的數量各為20~100個。
[0094](六)本實用新 型傳感齒圈成型模具的工作過程是:參照圖1-圖4。
[0095]下模沖由三個下模沖I 2和三個下模沖II 3與下模沖III 4組裝而成,該下模沖貫穿于壓模I的內型腔中。壓制成型時,下模沖I 2和下模沖II 3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下模沖III4的上端面高于下模沖I 2和下模沖II 3的上端面;下模沖I 2不動,下模沖II 3、下模沖III 4依次下行。
[0096]壓芯由壓芯I 5和三個壓芯II 6組成,其中:壓芯I 5和壓芯I接桿貫穿于下模沖III 4上的臺階中心孔4-6內,壓芯II 6貫穿于下模沖II 3上的中心孔3-2內。壓制成型時,壓芯I 5、壓芯II 6同時下行。
[0097]上模沖由上模沖I 7和三個上模沖II 8組裝而成。裝配時,上模沖II 8的下端面凸出于上模沖I 7的下端面。壓制成型時,上模沖I 7、上模沖II 8同時下行,但下行速度不同。
[0098]壓制成型時,在壓模I的內型與壓芯I 5和壓芯II 6的外型以及下模沖之間形成一個內型腔,在上述內型腔中填滿粉末冶金材料。
[0099]上模沖I 7和上模沖II 8下行,壓芯I 5進入由上模沖I 7和上模沖II 8組裝而成的內型腔中,同時壓芯II 6進入上模沖II 8上的中心孔8-2中,帶動壓芯I 5、壓芯II 6以及下模沖II 3和下模沖III 4下行,以預定壓力到達成型位置后,形成傳感齒圈毛坯16。
[0100]壓模I下行,壓芯I 5、壓芯II 6下行,上模沖I 7、上模沖II 8上行,然后傳感齒圈毛坯16從壓模I中脫出,完成一個生產過程,依次循環往復。
[0101]本實用新型的附圖所表示的是帶有三個爪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壓制成型具有2個爪、4~8個爪等的傳感齒圈,只要相應改變以下結構和數量即可:下模沖III和壓芯II上的敞口槽數量以及下模沖1、下模沖II和上模沖II的數量。
【權利要求】
1.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 a、包括壓模(I)、下模沖、上模沖、壓芯;其中: b、所述壓模(I),其上設有中心孔(1-4),在上述中心孔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1-6)和齒形凹槽(1-5); C、所述下模沖,其由多個下模沖I (2)、多個下模沖II (3)和下模沖III (4)組裝而成,其中: 下模沖III (4)上設有臺階中心孔(4-6),在下模沖III (4)的外圓均勻分布有多個敞口槽(4-1);在下模沖III 4上部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4-3)和齒形凹槽(4-4); 下模沖I (2)的外圓弧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2-2)和齒形凹槽(2-3); 下模沖II (3)上設有中心孔(3-2); d、所述壓芯,其由壓芯I(5)和多個壓芯II (6)組成,其中: 壓芯I (5)上設有臺階孔(5-3),其外圓均勻分布有多個敞口槽(5-1); 壓芯II (6)的下端設 有臺階(6-2)、外螺紋(6-1); e、所述上模沖,其由上模沖I(7)和多個上模沖II (8)組裝而成,其中: 上模沖I (7)設有中心孔(7-1),在上模沖I (7)的外圓周面上均勻分布、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齒形凸起(7-2)和齒形凹槽(7-3); 上模沖II⑶上設有中心孔(8-2); f、下模沖I和下模沖II在與下模沖III上的敞口槽裝配后,三者共同貫穿于壓模上的內型腔中;壓芯I (5)貫穿于下模沖III (4)上的臺階中心孔(4-6)內,壓芯II (6)貫穿于下模沖II (3)上的中心孔(3-2)內;壓芯I (5)進入上模沖I (7)和上模沖II⑶組裝而成的內型腔中,同時壓芯II (6)進入上模沖II (8)上的中心孔(8-2)中; 壓制成型后,在壓模內型與壓芯外型以及上模沖與下模沖之間形成一個其內型與傳感齒圈毛坯(16)的外型相近似的內型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壓模⑴由模套(1-1)和模芯(1-2)組成,模芯外圓與模套內孔之間形成過盈配合;在模套外圓周面上設有環形法蘭(1-3)。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沖I(2)為三個,其底部外側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2-1),該法蘭通過壓蓋I (10)固定在墊板I (11)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沖II(3)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上的扇形邊(3-3)與下模沖III (4)上的敞口槽邊(4-2)相配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沖II(3)底部設有呈圓弧形的法蘭(3-1);裝配時,通過壓蓋II (12)與上述法蘭(3-1)配合,將下模沖II (3)固定在墊板II (13)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沖III(4)上的敞口槽(4-1)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沖III(4)底部在中心孔的外圍沿同一圓周均布有多個緊固螺孔(4-5),該緊固螺孔通過螺釘與墊板III (15)上的螺孔連接在一起。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模沖I(7)呈圓環形結構,其中心孔面上均布有多個定位凸起(7-4);該定位凸起(7-4)的數量與上模沖II (8)的數量相同。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模沖II(8)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結構,其相對兩側為扇形邊(8-1);在上模沖II (8)的底部設有法蘭(8-3)。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壓芯I(5)上的敞口槽(5-1)為三個,其橫截面呈扇形,其敞口槽邊(5-2)分別與下模沖II (3)上的扇形邊(3-3)、上模沖II (8)上的扇形邊(8-1)相配合。
11.如權利要求10 所述的傳感齒圈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壓芯II(6)的數量為三個。
【文檔編號】B22F3/03GK203804224SQ201420234062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崔祝慶, 趙玉光 申請人:萊州長和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开鲁县| 闸北区| 三穗县| 聂荣县| 宜兰市| 柳州市| 东阳市| 峨山| 东方市| 凤台县| 绥中县| 容城县| 永平县| 繁昌县| 柯坪县| 文昌市| 呼图壁县| 喜德县| 方正县| 砚山县| 靖江市| 屏东县| 宜都市| 湘西| 潜山县| 林州市| 延川县| 桦川县| 林芝县| 泽库县| 蛟河市| 商水县| 紫阳县| 汨罗市| 安西县| 四子王旗| 德昌县| 攀枝花市| 绥德县|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