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設工作臺面與地平面成90°,定向塊和研磨盤安裝在工作臺面左上部,定向塊連接縱向軸,縱向軸末端安裝氣缸、工裝夾具,第一伺服電機通過第一齒輪組連接在導軌上,導軌上裝有滑塊,皮帶輪安裝在主軸上,皮帶輪連接第一高速電機,主軸上設第一離心裝置,第一離心裝置連接砂紙塊,水泵安裝在工作臺面左下部并與第一冷卻液管連接;管件夾具、第二高速電機安裝在工作臺面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連接萬向軸,萬向軸連接第二離心裝置,第二離心裝置連接砂紙頭,第二伺服電機安裝在工作臺面背面,第二伺服電機連接第二齒輪組,第二齒輪組連接管件夾具,第二冷卻液管安裝在工作臺面中下部,本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
【背景技術】
[0002]多年來,在管件拋光工序中,一直采用人工拋光,尤其彎管的內外拋光,用工人打磨,因而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耗電量大,而且生產環境粉塵多、噪聲大。
[0003]近年來,局部市場出現了一種“全自動彎頭圓管外部拋光機”(專利號:CN201320380404)和“全自動彎頭圓管內部拋光機”(專利號:CN201320380388),代替了人工打磨。 申請人:對這兩種設備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使用,發現了嚴重的弊端:僅管件內外研磨就需具備兩臺設備,不僅占用空間大、占用人工多,生產成本也十分昂貴。該兩項設備中的拋光盤內置氣缸的氣源需要外部動力提供,也使得生產成本加大。又由于用氣壓驅動氣缸,在拋光盤主軸末端設置有機械密封裝置,此機械密封用做旋轉通氣用,即進氣口,極易磨損。該設備設置有提供砂紙頭磨損補賞系統的電機,其齒輪組、主電機底座、偏心軸和四個壓簧是多余部件。此多余部件在拋磨過程中為提供砂紙磨損補賞用,屬于硬補賞,因此導致內置萬向節容易斷裂和砂紙頭很快破碎浪費,該設備每小時需要更換一次砂紙,每更換一次砂紙,需要停工半小時左右,因而,此設備雖然比人工拋光管件生產效率高了些,但仍然不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該兩項設備設置了五個電機、兩個水泵和一個進氣口(即進氣管),這些多余的部件(電機多了一個,水泵多了一個),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也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影響廣品質量。
[0004]對上述兩項拋光設備的弊端至今還沒有良好的技術方案解決。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設備的弊端, 申請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制造、改進和實踐,將上述兩種設備合二而一,從而減少設備占用空間。 申請人:設計了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減去了研磨盤內的氣缸,增加了砂紙塊的裝載量,達到長時間不更換砂紙塊的目的。同時,不需要外部氣源為氣缸提供動力源,取而代之的是新設計在研磨盤主軸下端的離心裝置,以旋轉離心力來推動砂紙塊為其在磨損時提供補賞動力。因而也就不用機械密封裝置,取消外部氣源,取消進氣口部件。本實用新型取消了一個電機、四個壓簧、一套傳動齒輪組、一個主電機底座板和偏心軸,從而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數倍。
[0006]本實用新型的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和所有部件全部安裝在與地平垂直90°的工作臺面上,將“拋光盤”改制成“研磨盤”,同時增加了“研磨盤”內砂紙塊的容量,使用中,只需八小時停機更換砂紙一次,減去進氣口(即進氣管)這個部件,利用“研磨盤”自身的旋轉離心力作為砂紙塊運作的補償動力,上述部件減少和技術改進,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設工作臺面與地平面成90°,定向塊和研磨盤安裝在工作臺面左上部,定向塊連接縱向軸,縱向軸末端安裝氣缸、工裝夾具,第一伺服電機通過第一齒輪組連接在導軌上,導軌上裝有滑塊,皮帶輪安裝在主軸上,皮帶輪連接第一高速電機,主軸上設第一離心裝置,第一離心裝置連接砂紙塊,水泵安裝在工作臺面左下部,第一冷卻液管一端連接水泵并安裝在工作臺面左下部,研磨管件外部設備組裝成功;管件夾具安裝在工作臺面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安裝在工作臺面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連接萬向軸,萬向軸連接第二離心裝置,第二離心裝置連接砂紙頭,第二伺服電機安裝在工作臺面背面,第二伺服電機連接第二齒輪組,第二齒輪組連接管件夾具,第二冷卻液管安裝在工作臺面中下部,研磨管件內部設備組裝成功。
[0008]管件外部研磨程序:按動指令裝置,啟動工作臺面上方的第一伺服電機,第一伺服電機傳動第一齒輪組,第一齒輪組傳動導軌,導軌帶動滑塊,滑塊帶動縱向軸,縱向軸末端沿定向塊的定位方向運轉,縱向軸前端的工裝夾具進出研磨盤,氣缸作用于收縮工裝夾具,研磨盤在第一高速電機的驅動下做高速旋轉,主軸通過皮帶輪帶動研磨盤和第一離心裝置推動砂紙塊緊貼工裝夾具上的管件,起到管件外部研磨的作用,同時由第一冷卻液管經水泵提取冷卻液噴灑在管件上,起到降溫除塵的作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0009]管件內部研磨程序:按動指令裝置,啟動第二高速電機,第二高速電機帶動萬向軸,萬向軸帶動第二離心裝置,第二離心裝置帶動砂紙頭作360°高速旋轉,起到管件內部研磨作用,安裝在工作臺面上的管件夾具在第二伺服電機的驅動下通過第二齒輪組帶動管件夾具作90°循環旋轉,同時由第二冷卻液管噴灑出冷卻液在萬向軸和管件夾具上,起到降溫除塵的作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環保節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中1.第一伺服電機,2.第一齒輪組,3.導軌,4.滑塊,5.縱向軸,6.定向塊,
7.水泵,8.工裝夾具,9.研磨盤,10.第一高速電機,11.氣缸,12.第一冷卻液管,13.主軸,14.皮帶輪,15.第一離心裝置,16.第二齒輪組,17.第二冷卻液管,18.第二高速電機,19.萬向軸,20.第二離心裝置,21.砂紙頭,22.管件夾具,23.第二伺服電機,24.工作臺面,25.砂紙塊。
[0012]圖1為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的結構主視圖示意圖;
[0013]圖2為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的結構后視圖示意圖。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根據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設工作臺面24與地平面成90°,定向塊6和研磨盤9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上部,定向塊6連接縱向軸5,縱向軸5末端安裝氣缸11、工裝夾具8,第一伺服電機I通過第一齒輪組2連接在導軌3上,導軌3上裝有滑塊4,皮帶輪14安裝在主軸13上,皮帶輪14連接第一高速電機10,主軸13上設第一離心裝置15,第一離心裝置15連接砂紙塊25,水泵7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下部,第一冷卻液管12 —端連接水泵7并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下部,研磨管件外部設備組裝成功;管件夾具22安裝在工作臺面24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18安裝在工作臺面24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18連接萬向軸19,萬向軸19連接第二離心裝置20,第二離心裝置20連接砂紙頭21,第二伺服電機23安裝在工作臺面24背面,第二伺服電機23連接第二齒輪組16,第二齒輪組16連接管件夾具22,第二冷卻液管17安裝在工作臺面24中下部,研磨管件內部設備組裝成功。
[0016]管件外部研磨程序:按動指令裝置,啟動工作臺面24上方的第一伺服電機I,第一伺服電機I傳動第一齒輪組2,第一齒輪組2傳動導軌3,導軌3帶動滑塊4,滑塊4帶動縱向軸5,縱向軸5末端沿定向塊6的定位方向運轉,縱向軸5前端的工裝夾具8進出研磨盤9,氣缸11作用于收縮工裝夾具8,研磨盤9在第一高速電機10的驅動下做高速旋轉,主軸13通過皮帶輪14帶動研磨盤9和第一離心裝置15推動砂紙塊25緊貼工裝夾具8上的管件,起到管件外部研磨的作用,同時由第一冷卻液管12經水泵7提取冷卻液噴灑在管件上,起到降溫除塵的作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0017]管件內部研磨程序:按動指令裝置,啟動第二高速電機18,第二高速電機18帶動萬向軸19,萬向軸19帶動第二離心裝置20,第二離心裝置20帶動砂紙頭21作360°高速旋轉,起到管件內部研磨作用,安裝在工作臺面24上的管件夾具22在第二伺服電機23的驅動下通過第二齒輪組16帶動管件夾具22作90°循環旋轉,同時由第二冷卻液管17噴灑出冷卻液在萬向軸19和管件夾具22上,起到降溫除塵的作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權利要求】
1.衛生級管件內外精密自動研磨機,其特征是:設工作臺面(24)與地平面成90°,定向塊(6)和研磨盤(9)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上部,定向塊(6)連接縱向軸(5),縱向軸(5)末端安裝氣缸(11)、工裝夾具(8),第一伺服電機(I)通過第一齒輪組(2)連接在導軌(3)上,導軌(3)上裝有滑塊(4),皮帶輪(14)安裝在主軸(13)上,皮帶輪(14)連接第一高速電機(10),主軸(13)上設第一離心裝置(15),第一離心裝置(15)連接砂紙塊(25),水泵(7)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下部,第一冷卻液管(12)—端連接水泵(7)并安裝在工作臺面(24)左下部;管件夾具(22)安裝在工作臺面(24)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18)安裝在工作臺面(24)右上部,第二高速電機(18)連接萬向軸(19),萬向軸(19)連接第二離心裝置(20),第二離心裝置(20)連接砂紙頭(21),第二伺服電機(23)安裝在工作臺面(24)背面,第二伺服電機(23)連接第二齒輪組(16),第二齒輪組(16)連接管件夾具(22),第二冷卻液管(17)安裝在工作臺面(24)中下部。
【文檔編號】B24B37/02GK203918735SQ201420365538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4日
【發明者】尚前斌, 尚前軍 申請人:尚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