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煉鋼工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干法除塵條件下防止干法泄爆,降低熔劑單耗的轉爐留渣方法。
背景技術:
降低轉爐冶煉成本一直是煉鋼廠的一個重要控制指標,其中熔劑成分占煉鋼成本較大份額,因此降低煉鋼熔劑成本勢在必行。通常情況下,配有干法除塵的轉爐煉鋼在濺渣后都將熔渣倒掉,因為留渣量不合適會造成吹煉時打火不暢,進而造成干法除塵泄爆,嚴重時會損壞干法除塵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可杜絕吹煉時打火不暢現象,避免兌鐵時產生噴爆,減少熔劑消耗,降低冶煉成本的轉爐留渣方法。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取了如下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轉爐留渣方法,其具體方法和步驟為:
(1)根據上爐冶煉終點溫度和氧值進行倒渣角度控制,上爐冶煉終點出鋼溫度t和出鋼氧值[o]對應的倒渣角度為:
(2)倒渣結束后,轉爐搖至零位,采用氮氣濺渣,氮氣流量38000~42000nm3/h,濺渣槍位從2000mm逐漸降至500mm,濺渣時濺渣劑加入量如步驟(1)所示,濺渣時間控制在2~4min;
(3)濺渣結束前18~22s加入活性白灰和輕燒白云石各980~1050kg進行稠渣;
(4)濺渣結束后,轉爐搖至90°~98°,對渣況進行確認,確保熔渣濺干;
(5)爐渣確認后加廢鋼兌鐵水,兌鐵時間控制在4~6min;
(6)兌鐵結束吹煉時氧氣流量采用25000~26500nm3/h,槍位2100~2250mm,開始吹 煉30s如果打火不暢,立即抬槍搖爐,搖爐時向爐后搖至-40°,向前搖至60°,然后將轉爐搖至零位繼續吹煉。
所述濺渣劑主要含有c和mgo,其中含c:9~11wt%,含mgo:55~60wt%。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采用本發明先倒渣、后濺渣以及稠渣的方法,可避免兌鐵時產生噴爆現象,消除了安全隱患;通過合理控制留渣量,避免了吹煉前期因打不著火造成的干法除塵泄爆問題,穩定了生產節奏,保證了設備安全;同時,本發明能夠極大減少熔劑消耗,使每爐次活性白灰和輕燒白云石用量分別降低11.1kg/t鋼和8kg/t鋼,從而有效降低了冶煉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濺渣劑含c:9~11wt%,含mgo:55~60wt%。
實施例1:
1、上爐冶煉終點出鋼溫度t1710℃,出鋼氧值[o]840ppm,確定倒渣角度116°。
2、倒渣結束后,轉爐搖至零位,采用氮氣濺渣,氮氣流量39500nm3/h,濺渣槍位由高到低,從2000mm逐漸降至500mm,濺渣時濺渣劑加入量為2.75kg/t鋼,濺渣時間4min。
3、濺渣結束前20s加入活性白灰和輕燒白云石各1000kg進行稠渣。
4、濺渣結束后,轉爐搖至95°,對渣況進行確認,確保熔渣濺干。
5、爐渣確認后加廢鋼兌鐵水,兌鐵時小流慢兌,時間控制在5min。
6、兌鐵結束吹煉時氧氣流量采用26000nm3/h,槍位2200mm。開始吹煉30s出現打火不暢,立即抬槍搖爐,搖爐時向爐后搖至-40°,向前搖至60°,然后將轉爐搖至零位繼續吹煉。
實施例2:
1、上爐冶煉終點出鋼溫度t1650℃,出鋼氧值[o]855ppm,確定倒渣角度為106°。
2、倒渣結束后,轉爐搖至零位,采用氮氣濺渣,氮氣流量40000nm3/h,濺渣槍位由高到低,從2000mm逐漸降至500mm,濺渣時濺渣劑加入量為1.65kg/t鋼,濺渣時間2.5min。
3、濺渣結束前19s加入活性白灰990kg、輕燒白云石1020kg進行稠渣。
4、濺渣結束后,轉爐搖至95°,對渣況進行確認,確保熔渣濺干。
5、爐渣確認后加廢鋼兌鐵水,兌鐵時小流慢兌,時間控制在5.5min。
6、兌鐵結束吹煉時氧氣流量采用25500nm3/h,槍位2150mm。
實施例3:
1、上爐冶煉終點出鋼溫度t1690℃,出鋼氧值[o]840ppm,確定倒渣角度為109°。
2、倒渣結束后,轉爐搖至零位,采用氮氣濺渣,氮氣流量41000nm3/h,濺渣槍位由高到低,從2000mm逐漸降至500mm,濺渣時濺渣劑加入量為2.2kg/t鋼,濺渣時間3min。
3、濺渣結束前21s加入活性白灰1010kg、輕燒白云石990kg進行稠渣。
4、濺渣結束后,轉爐搖至95°,對渣況進行確認,確保熔渣濺干。
5、爐渣確認后加廢鋼兌鐵水,兌鐵時小流慢兌,時間控制在4.5min。
6、兌鐵結束吹煉時氧氣流量采用26200nm3/h,槍位22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