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磨底工作區、水槽磨側工作區、水槽磨面工作區、成品上下料工站、搬運AGV和AGV軌道;
所述水槽磨底工作區包括上料臺、半成品上下料工站、磨底專機、機器人裝置和機器人第七軸,所述機器人第七軸設置于所述上料臺和半成品上下料工站之間;所述磨底專機設置有多臺,并分別設置于所述機器人第七軸的兩側,所述機器人裝置用于將水槽從所述上料臺送到所述磨底專機,并將所述磨底專機打磨完畢的水槽送到所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
所述水槽磨側工作區相鄰于所述水槽磨底工作區布置,所述水槽磨側工作區包括磨側上下料工站和磨側工站,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設置于所述磨側工站的一側;
所述水槽磨面工作區設置于所述水槽磨側工作區的一側,所述水槽磨面工作區包括磨面上下料工站和磨面工站,所述磨面上下料工站設置于所述磨面工站的一側;
所述成品上下料工站設置于所述磨面工站的一端,所述AGV軌道包裹連接于所述水槽磨側工作區、水槽磨面工作區、半成品上下料工站和成品上下料工站上,所述搬運AGV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AGV軌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器人裝置包括搬運機器人和機器人夾具,所述搬運機器人安裝于所述機器人第七軸的上方,所述機器人夾具安裝于所述搬運機器人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半成品檢測工站,所述半成品檢測工站包括檢測物流線、次品輸送線和修復工作臺,所述檢測物流線設置于所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的一側,所述次品輸送線設置于所述檢測物流線的一側,所述修復工作臺設置于所述次品輸送線的一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AGV軌道的出發端連接于所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的一端,其分流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和磨面上下料工站的一端,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的另一端與所述磨面上下料工站的另一端相連,其集流端連接于所述成品上下料工站的一端,其回程端連接于所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的另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側工站包括磨側機器人和磨側控制柜,所述磨面工站包括磨面機器人和磨面控制柜,所述磨側控制柜和磨面控制柜分別與所述磨側機器人和磨面機器人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兼容打磨工作區,所述兼容打磨工作區設置于所述水槽磨側工作區和水槽磨面工作區之間,所述兼容打磨工作區包括打磨上下料工站和打磨工站,所述打磨上下料工站設置于所述打磨工站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電控柜和PLC控制模塊,所述電控柜分別與所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半成品檢測工站、磨側上下料工站、磨面上下料工站、打磨上下料工站、成品上下料工站和搬運AGV7電連接;所述PLC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電控柜、磨側控制柜、磨面控制柜和打磨工站。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底專機、搬運AGV、水槽磨側工作區和水槽磨面工作區為若干個設置,相應地,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磨面上下料工站、磨側工站和磨面工站設置有若干個。
9.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
步驟1、上料臺的水槽毛坯由機器人裝置移動到對應的磨底專機進行打磨水槽底部;
步驟2、機器人裝置把磨底結束后的水槽輸送到半成品上下料工站,由搬運AGV輸送到水槽磨側工作區的磨側上下料工站上;
步驟3、磨側工站對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的水槽進行打磨側壁,磨側結束通過搬運AGV把水槽輸送到水槽磨面工作區的磨面上下料工站上;
步驟4、磨面工站對所述磨面上下料工站的水槽進行打磨面,磨面結束通過搬運AGV把成品水槽輸送到成品上下料工站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水槽打磨系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步驟1.1,所述步驟1.1設置于所述步驟1之后,所述步驟1.1為搬運AGV從半成品上下料工站把水槽搬運至半成品檢測工站檢測,合格水槽被搬運AGV繼續搬運至所述磨側上下料工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