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加工設備,一般都需要人工上料并操作卡料裝置將工件夾緊再啟動設備開始加工,加工完畢松開卡料裝置然后將加工好的工件取出,效率較低,并且加工好的工件往往存在毛邊,需要后續再通過其它設備或途徑進行去除毛邊,工作量大。
授權公告號為CN102357660B的一篇中國發明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自動上料車床,通過自動送料通道,設置于待加工臺的上方的機械手,實現將待加工臺上的工件運送至靠近車床主軸具有頂尖的一側,在通過車床主軸和液壓尾座對工件進行夾緊加工,但是該技術方案存在以下問題:
1、通過機械手實現自動上料,設備成本較高,且維護成本也高,并且機械手也只是實現自動上料,至于工件后續加工還需要附加的夾緊設備進行夾緊,結構較為復雜。
2、工件加工完可能存在有毛邊的情況,該設備不具備處理工件毛邊的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克服了機加工過程中實現自動上下料的設備較為復雜,成本高并且不能實現上料的同時實現對工件的夾緊以及加工好的工件存在毛邊得不到處理的問題。
一種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包括加工設備;供料裝置,所述供料裝置包括供料軌道以及設置在供料軌道出口端的落料裝置;
上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用于承接落料裝置落下的工件,包括旋轉裝置、一端固定在旋轉裝置上的料臂、固定在料臂端部的卡料裝置以及可轉動設置在卡料裝置底部的托料裝置;
出料部分,所述出料部分包括與托料裝置配合使用的撥桿,用于將下落的工件向后推送的推送裝置以及導槽;
還包括設置在料臂上,隨料臂轉動的打磨裝置,打磨裝置用于對導槽上已加工好的工件進行表面打磨。
作為優選,所述卡料裝置包括定夾塊、動夾塊以及連接定夾塊和動夾塊的彈性件;所述加工設備上設置有用于擠壓動夾塊的壓緊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推送裝置包括固定在加工設備的伸縮頭上的連接桿、沿導槽滾動的滾動裝置以及一端可轉動固定在連接桿上另一端可轉動固定在滾動裝置上的推桿。
作為優選,所述滾動裝置包括若干組沿著導槽兩側的軌道滾動的輥輪、設置在輥輪上的支架以及設置在支架一側的推塊。
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桿一端可轉動固定在滾動裝置的一側支架中段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固定塊、可轉動設置在固定塊上的螺桿以及固定在螺桿端部的壓塊。
作為優選,所述打磨裝置包括可轉動設置在料臂上的安裝桿以及設置在安裝桿端部的打磨頭。
作為優選,所述導槽設置為拱橋狀。
作為又一優選,所述托料裝置包括轉軸、繞轉軸轉動的托料塊以及一端固定在托料塊的后半段另一端固定在料臂上的彈簧。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將傳動部分連接到加工設備的伸縮桿上,借用加工設備加工時伸縮桿的升降來帶動傳動部分推拉滾動裝置,加工的同時實現對前面加工好的工件的向后有序推移。
(2)本發明中通過在旋轉裝置上設置打磨裝置,并將導槽設置為拱橋狀,使得旋轉裝置旋轉上下料的同時又能配合滾動裝置對導槽內的工件進行一個個打磨,旋轉一次打磨一個,實現了一臺設備對工件的多道工序自動化處理,簡化了加工流程,降低了成本。
(3)本發明中通過設置與供料裝置配合的上料裝置,實現了加工過程中工件的自動上料,再通過上料裝置上的卡料裝置以及加工設備上與卡料裝置配合的壓緊裝置,實現料塊的自動鎖緊,以便加工,結構簡單,節省人力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4)本發明中通過在卡料裝置以及料盤下面設置托料裝置,利用簡單的機械結構實現了對工件的支撐以及下落。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尤其適用于機加工設備領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出料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卡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壓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圖1為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的示意圖,圖2為出料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卡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壓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是一種帶打磨功能的自動上下料加工設備,包括加工設備1;供料裝置2,所述供料裝置2包括供料軌道21以及設置在供料軌道21出口端的落料裝置22;
上料裝置3,所述上料裝置3用于承接落料裝置22落下的工件10,包括旋轉裝置31、一端固定在旋轉裝置31上的料臂32、固定在料臂32端部的卡料裝置33以及可轉動設置在卡料裝置33底部的托料裝置34;
出料部分4,所述出料部分4包括與托料裝置34配合使用的撥桿41,用于將下落的工件10向后推送的推送裝置42以及導槽43;
還包括設置在料臂32上,隨料臂32轉動的打磨裝置5,打磨裝置5用于對導槽43上已加工好的工件10進行表面打磨。
所述卡料裝置33包括定夾塊331、動夾塊332以及連接定夾塊331和動夾塊332的彈性件333;所述加工設備1上設置有用于擠壓動夾塊332的壓緊裝置11。
所述推送裝置42包括固定在加工設備1的伸縮頭12上的連接桿421、沿導槽43滾動的滾動裝置422以及一端可轉動固定在連接桿421上另一端可轉動固定在滾動裝置422上的推桿423。
所述滾動裝置422包括若干組沿著導槽43兩側的軌道431滾動的輥輪4221、設置在輥輪4221上的支架4222以及設置在支架4222一側的推塊4223。
所述轉動桿413一端可轉動固定在滾動裝置422的一側支架4222中段位置。
所述打磨裝置5包括可轉動設置在料臂32上的安裝桿51以及設置在安裝桿51端部的打磨頭52。
所述導槽43設置為拱橋狀,使得旋轉裝置旋轉上下料的同時又能配合滾動裝置對導槽內的工件進行一個個打磨,旋轉一次打磨一個;
需要說明的是,導槽43的形狀不一定是拱橋狀,只要滿足工件被推送到打磨裝置下方對應位置時,工件的上表面與打磨頭的下表面平齊,能形成有效打磨即可。
所述托料裝置34包括轉軸341、繞轉軸341轉動的托料塊342以及一端固定在托料塊342的后半段另一端固定在料臂32上的彈簧343,利用簡單的機械結構實現了對工件的支撐以及下落。
實施例二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中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壓緊裝置11包括固定塊111、可轉動設置在固定塊111上的螺桿112以及固定在螺桿112端部的壓塊113;壓緊裝置11的該種設置方式,使得壓緊裝置11的壓塊113位置可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轉動螺桿112調整壓塊113的位置,以調節壓塊113擠壓動夾塊332的松緊度,可以滿足不同規格大小工件的夾緊要求。
工作流程:上料裝置3在供料裝置2位置加料,上料裝置3的卡料裝置33在供料軌道21的落料裝置22下方,工件10落入卡料裝置33內,卡料裝置33下方的托料裝置34支撐住工件10,旋轉裝置31轉動帶動上料裝置3到加工設備1上;卡料裝置33的動夾塊332在壓緊裝置11的作用下被擠壓向定夾塊331,兩者配合夾緊工件10,開始加工,加工完成后旋轉裝置31再次轉動帶動上料裝置3到撥桿41的位置,撥桿41撥動托料裝置34的托料塊342繞轉軸341轉動,轉動到一定角度時,加工好的工件10從卡料裝置33上落下,落到導槽43上,旋轉裝置31繼續帶動料臂32轉動,轉動到某一位置時,料臂32上的打磨裝置5接觸到導槽43上的某一個工件10表面,轉過的同時,打磨裝置的打磨頭52對工件10表面進行打磨,去除表面因加工產生的毛邊,卡料裝置33再次轉動到供料裝置2位置加料,當下一個工件10在加工設備1上加工時,加工設備1的伸縮頭12下降帶動連接桿421,連接桿421帶動推桿423推動滾動裝置422,滾動裝置422的推塊4223推動工件10向前移動一個工件10直徑的距離,則前一個打磨好的工件被推走,后一個工件10來到待打磨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部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明的限制。
當然在本技術方案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術語“一”應理解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多個”,即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元件的數量可以為一個,而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元件的數量可以為多個,術語“一”不能理解為對數量的限制。
以上公開的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明。本發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