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尤其是一種能解決立式雙端面磨床手動上下料速度慢,機床閑置時間過長,提高了機床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工上下料的工作強度的自動上下料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國內廠家的立式雙端面磨床的上下料幾乎都由人工完成,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由操作工人將零件依次放入機床的料盤之中,另一種由操作工人將料盤從機床上拿下,將零件依次放入料盤后,再將料盤整體放進機床進行磨削。這兩種方式人工上下料的工作強度極大 ,特別是第二種還使機床有著大量空置時間,降低了機床的利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便捷的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由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組成,所述上料機構包括墊鐵、電控箱、底盤、伺服電機、料棒、擋塊、掛鉤、旋轉軸、回轉支架、發訊開關,所述底盤置于電控箱上面,底盤下面裝有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通過旋轉軸連接回轉支架,回轉支架上均布有掛鉤,掛鉤上掛有料棒,所述發訊開關安裝在底盤上,用于探測料棒上所需磨削的工件;所述下料機構包括電機、傳送帶、料盤,料盤上設有落料缺口,落料缺口下面設有傳送帶,傳送帶連接電機。
所述發訊開關采用無線藍牙傳輸,當料棒上無需要磨削的工件時,所述發訊開關通過無線信號傳輸至電控箱內,電控箱發出指令給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旋轉將下一根料棒運至上料區域。
所述回轉支架上裝有擋塊,用以保證料棒的位置。
所述上料機構通過墊鐵調整至料盤附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解決了立式雙端面磨床手動上下料速度慢,機床閑置時間過長,提高了機床利用效率,減少了人工上下料的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的側視圖;
圖2為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專利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的立式雙端面磨床自動上下料機構,包括:墊鐵1、電控箱2、底盤3、伺服電機4、料棒5、擋塊6、掛鉤7、旋轉軸8、回轉支架9、立式雙端面磨床10、工件11、電機12、傳送帶13、發訊開關14、料盤15。
上料機構由墊鐵1、電控箱2、底盤3、伺服電機4、料棒5、擋塊6、掛鉤7、旋轉軸8、回轉支架9、發訊開關14組成,底盤3置于電控箱2上面,底盤3下面裝有伺服電機4,伺服電機4通過旋轉軸8連接回轉支架9,回轉支架9上均布有掛鉤7,掛鉤7上掛有料棒5,回轉支架9上裝有擋塊6,用以保證料棒5的位置。發訊開關14安裝在底盤3上,用于探測料棒5上所需磨削的工件11;發訊開關14采用無線藍牙傳輸,當料棒5上沒有需要磨削的工件時,發訊開關14通過無線信號傳輸至電控箱2內,電控箱2發出指令給伺服電機4,伺服電機4旋轉將下一根料棒5運至上料區域。將料棒5掛在回轉支架9上,由伺服電機4及旋轉軸8帶動回轉支架9上,擋塊6安裝在回轉支架9上用以保證料棒5的位置。底盤3保證料棒5在沒有旋轉到上料位置時料棒5上的工件不會自動脫落。
下料機構由電機12、傳送帶13、料盤15組成,料盤15上設有落料缺口,落料缺口下面設有傳送帶13,傳送帶13連接電機12。工件11在料盤15上,料盤15旋轉,到落料區域工件從料盤15的孔上掉落到傳送帶13上,由電機12帶動傳送帶13將工件傳送至下一道工序或集件箱。
調整墊鐵1使上下料機構中的底盤3的底面向立式雙端面磨床的料盤15頂面靠近至合適位置。將串好工件的料棒5通過掛鉤7掛在回轉支架9上,回轉支架9上安有擋塊6用以保證料棒5在回轉支架9上的位置。底盤3保證料棒5上的工件在沒回轉到上料位置時工件不會脫落。發訊開關14用以探測料棒5上是否存在工件。由于整套上料機構為回轉機構,故發訊開關14采用無線傳輸技術方便安裝。當發訊開關14檢測到料棒5上沒有工件時,會自動發射無線訊號給電控箱2,電控箱2接受到指令后發訊給伺服電機4,伺服電機4旋轉,將下一根料棒轉至上料位繼續上料。該上料機構可根據需求安裝若干數量的料棒,伺服電機4通過數控系統編程,自動精確分度并定位到預設好的每一個上料位。下料時工件11通過料盤15回轉出磨削區域并進入下料區域,工件11到達下料區時料盤底下的缺口會使其自動落入傳送帶13上,電機12帶動傳送帶13前進,將工件11傳送至下一工序或集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