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蓄電池生產領域,涉及蓄電池生產過程的鉛渣回收,具體涉及一種鉛渣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上廢鉛酸蓄電池處理的工藝流程主要有3種:(1)廢鉛蓄電池經去殼倒酸等簡單處理后,進行火法混合冶煉,得到鉛銻合金;(2)廢鉛蓄電池經破碎分選后分出金屬部分和鉛膏部分,二者分別進行火法冶煉,得到鉛銻合金和精鉛;(3)廢鉛蓄電池經破碎分選后分出金屬部分和鉛膏部分,鉛膏部分脫硫轉化,然后二者再分別進行火法冶煉,得到鉛銻合金和軟鉛。
現有蓄電池的鉛回收方法主要為火法冶煉,火法冶煉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鉛渣和鉛塵,直接排至大氣會污染環境,此外,還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公開號為CN202279847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鉛渣回收機構,包括:冷卻裝置、抽風裝置,所述冷卻裝置上設置有抽風口及鉛渣進口,所述抽風裝置通過所述抽風口對所述冷卻裝置抽風,所述抽風口處設置有抽風控制部件。
公開號為CN203534196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鑄焊鉛渣回收裝置。一種鑄焊鉛渣收集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端的鉛渣下落管和設置在鉛渣下落管下端的鉛渣收集桶,所述的鉛渣收集桶底部設有一可升降調節的支撐機構,所述的鉛渣收集桶與鉛渣下落管下端口為密封壓緊連通。本實用新型一種鑄焊鉛渣收集器通過支撐機構調節鉛渣收集桶的升降,方便鉛渣收集桶的取放,以便及時倒掉已滿的鉛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大大提高了操作過程的安全性,為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公開號為CN102329965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鉛精煉堿渣一步法分離鉛、銻渣和堿液的裝置,包括反應釜,所述反應釜內設有攪拌機構,所述的攪拌機構連接有調速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釜側壁上設有 銻渣及堿液出口,所述反應釜底部設有金屬鉛渣出口,所述的金屬鉛渣出口連接有過濾槽,所述的過濾槽通過泵連接有板框過濾機。
現有技術的鉛渣回收大多由人工完成,工作人員與鉛渣多次接觸,對員工身體傷害太大,且,現有技術的回收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能實現鉛渣的高效、連續化回收,整個過程無需工作人員值守,且回收裝置相對封閉,人員損害小,環境友好。
一種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由上至下包括相互連通的冷卻腔、積料腔,殼體頂部具有與冷卻腔相連的進料口,殼體下部設有積料腔相連的出料口;
在冷卻腔和積料腔的銜接部位通過濾網相隔;
所述冷卻腔內設有貫通的風冷管;
所述積料腔內設有處在濾網下方的傳送帶,該傳送帶輸出端與所述出料口對接,傳送帶下方設有用于稱重的電子稱,所述傳送帶的啟動受控于該電子稱的信號。
鉛渣(鉛塵)在冷卻腔內收到風冷管輸送的空氣的冷卻,聚集、沉降,并借助于重力的作用透過濾網,聚集在位于濾網下方的傳送帶上,當設置在傳送帶下方的電子稱探測的重量大于設定值后,輸送出信號,觸發傳送帶啟動,使沉積的鉛渣轉運出殼體,從而完成鉛渣的回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可使整個鉛渣的連續化回收在殼體內完成,較封閉的空間減少了鉛渣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有效降低鉛揮發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風險,進而降低對人員損害。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鉛渣的高效、連續化回收,整個過程無需工作人員值守,且回收裝置相對封閉,人員損害小,環境友好。
冷卻腔的冷卻效果對鉛渣的高效回收具有較大影響,作為優選,所述冷卻腔的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室和出風室,所述風冷管的兩端分別延伸出殼體分別與進風室和出風室相連通,其中所述進風室還通過風路連接有鼓風機。
所述的風冷管采用熱的良導材質。如,所述的風冷管采用銅,鋁等 金屬材料管體。
風冷管的厚度較薄。作為優選,所述風冷管的厚度為0.5-1.5cm。
所述風冷管由上至下布置有至少兩組,每組為3~6根,在同一水平面并排布置。
所述風冷管上下交錯設置。
所述的風冷管為直型管,或橫截面為S型管。
作為優選,所述的風冷管的底部沿氣流方向設置有一排的氣孔。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氣孔的設置角度與氣流方向呈45度角。
如此設置,能增加鉛塵的冷卻效果,還能提高鉛渣的濾過效果,防止鉛渣過濾不暢。
所述的濾網為可抽插式。
濾網的設置方式可采用現有插接方式,如,殼體的冷卻腔和積料腔的銜接部位設有濾網的插入端,插入端的相對端設有與濾網相配合的插槽。通過將濾網設置成可抽插式,方便濾網的清理和更換,提高鉛渣的濾過效率。
所述傳送帶包括:
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布在積料腔內的支撐輥,且至少有一個為主動輥;
繞置在各支撐輥上的柔性帶體;
固定在所述殼體的外部且與所述主動輥傳動配合的驅動電機。
當電子稱探測的鉛渣重量大于設定值后,隨后觸發驅動電機工作,驅動電機帶動主動輥傳動,在柔性帶體的摩擦下帶動平行設置的各支撐輥轉動,從而使物料轉運出殼體,回收、包裝。
傳送帶應該完成覆蓋冷卻腔和積料腔銜接部位的空間,也就是說,濾網的垂直投影應在傳送帶的范圍內。如,銜接部位的橫截面為圓形,傳送帶的寬度應大于濾網圓的直徑。
所述的傳送帶的空隙應較小,應避免鉛渣掉落。現有的棉綸、PVC等材質的柔性帶體都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中。
為實現連續化鉛渣回收,作為優選,所述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還設有:
比較電路,具有與電子稱相連的第一輸入端,用于預設基準值的第二輸入端,以及輸出端;
延時開關,接入所述驅動電機的控制電路,該延時開關的觸發端與所述比較電路的輸出端相連。
若電子稱檢測的重量值大于設定值,比較電路輸出端輸出信號,觸發延時開關,控制信號輸入至驅動電機的電路,觸發驅動電機運轉,從而使鉛渣轉運出殼體。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當比較電路輸出信號,觸發驅動電機運轉,所設定的運轉時間應該足夠使物料轉運出裝置。
所述殼體的底部還設有出渣口。鉛渣濾過和轉運過程中,有可能小部分散落在殼體底部設置出渣口,方便充分回收鉛渣。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采用所述的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的連續化鉛渣回收系統,包括積塵罩、捕集器、所述的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積塵罩出口與捕集器入口連接,捕集器的出口與真空系統連接;捕集器底部的物料出口與所述的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進料口連接。
所述的捕集器為布袋過濾器或旋風分離器。
作為優選,捕集器的出口與真空系統連接管路上還串聯有多套盛有堿液的尾氣吸收裝置。
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鉛渣的高效、連續化回收,整個過程無需工作人員值守,且回收裝置相對封閉,人員損害小,環境友好。
附圖說明
圖1、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的示意圖;
圖2、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設置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按上述操作方法實施:
如圖1、圖2所示,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由上至下包括相互連通的冷卻腔2、積料腔3,殼體頂部具有與冷卻腔2相連的進料口1,殼體下部設有積料腔3相連的出料口;殼體的底部還設有出渣口13。
在冷卻腔2和積料腔3的銜接部位通過濾網8相隔;濾網8的設置方式為可抽插式。
冷卻腔2的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室4和出風室5,風冷管6的兩端分別 延伸出殼體分別與進風室4和出風室5相連通,其中進風室4還通過風路連接有鼓風機7,或進風室4內設置有鼓風機7。
冷卻腔2內設有貫通的風冷管6;風冷管6由上至下布置有兩組,每組為3~6根,在同一水平面并排布置,上下兩組的風冷管6交錯設置。風冷管6為直型管,或橫截面為S型管。的風冷管6的底部沿氣流方向設置有一排的氣孔。氣孔的設置角度與氣流方向呈45度角。
積料腔3內設有處在濾網8下方的傳送帶,該傳送帶輸出端與出料口對接,傳送帶下方設有用于稱重的電子稱10,傳送帶的啟動受控于該電子稱10的信號。
傳送帶包括:
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布在積料腔3內的支撐輥,其中包括主動輥9;
繞置在各支撐輥上的柔性帶體12;
固定在殼體的外部且與主動輥9傳動配合的驅動電機17。
連續化鉛渣回收裝置還設有:
比較電路,具有與電子稱10相連的第一輸入端19,用于預設基準值的第二輸入端15,以及輸出端;
延時開關11,接入驅動電機17的控制電路,該延時開關11的觸發端與比較電路的輸出端相連。省略各電路的電源。
若電子稱10檢測的重量值大于設定值,比較器16輸出端輸出信號,觸發延時開關11,控制開關18控制驅動電機17的供電電路,觸發驅動電機17運轉,從而使鉛渣14轉運出殼體。
本實用新型中,鉛渣14(鉛塵)在冷卻腔2內收到風冷管6輸送的空氣的冷卻,聚集而沉降,借助于重量的作用透過濾網8,聚集在位于濾網8下方的傳送帶上,當設置在傳送帶下方的電子稱10探測的重量大于設定值后,輸送出信號,觸發傳送帶啟動,使沉積的鉛渣14轉運出殼體,從而完成鉛渣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