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缸蓋鑄造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帶側芯氣缸蓋的抽氣系統。
背景技術:
常規重力鑄造模具的抽氣系統主要針對水套兩端坭芯頭進行抽氣。但有些氣缸蓋由于結構原因,除了常規的水套砂芯,進排氣道砂芯,油套砂芯,冒口砂芯等常規砂芯外,還有側芯。
生產中,底模在側芯下方部位油脂積累較多,并且側芯在成型過程中一部分跟鋁液接觸,一部分裸露于空氣中,在澆注過程中此坭芯受熱產生的油氣如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對應底模位置油脂多,和缸蓋進氣面氣孔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種種不足,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側芯氣缸蓋模具的抽氣系統,解決氣孔缺陷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側芯氣缸蓋模具的抽氣系統,所述側芯位于氣缸蓋模具進氣道下方的底模上,所述底模上與側芯相鄰的一側設有左右對稱的兩個凸塊,所述凸塊內設有孔向垂直于底模的抽氣孔,所述側芯底部設有與兩個凸塊外輪廓匹配的兩個仿形槽。
優選地,所述凸塊的左右兩側面均為平直面。
優選地,兩個凸塊的相背面與前側面均設有內凹的平滑弧面過渡。
優選地,兩個凸塊的相對面與后側面均設有內凹的平滑弧面過渡。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現,在復雜結構泥芯組合環境下,大大減少底模油脂的產生和鑄件氣孔的產生。仿形設計的抽氣系統,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竄鋁導致抽氣管堵塞問題,保持生產節拍穩定。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為凸塊的主視圖;
圖3顯示為凸塊的剖視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底模
2 凸塊
3 抽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基于鑄造鋁合金缸蓋澆注過程中復雜泥芯組合帶側芯環境下,由抽氣系統問題引起的氣孔缺陷問題。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側芯氣缸蓋模具的抽氣系統,所述側芯位于氣缸蓋模具進氣道下方的底模上,底模1上與側芯相鄰的一側設有左右對稱的兩個凸塊2,所述凸塊2內設有孔向垂直于底模的抽氣孔3,所述側芯底部設有與兩個凸塊外輪廓匹配的兩個仿形槽。通過在側芯下面增設根據砂芯結構隨形增加兩個抽氣通道,能確保抽氣口與側芯完全貼合,將該通道與整個抽氣系統相連,這樣既能保證抽氣效果,又能避免竄鋁影響生產,使該處產生的氣體能第一時間排除,減少進氣面的氣孔形成。
參閱圖2及圖3所示,為便于描述,凸塊2與側芯相鄰的一側為前側面,凸塊2遠離側芯的一側為后側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凸塊2的左右兩側面均為平直面。兩個凸塊的相背面與前側面均設有內凹的平滑弧面過渡,兩個凸塊的相對面與后側面均設有內凹的平滑弧面過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現,在復雜結構泥芯組合環境下,大大減少底模油脂的產生和鑄件氣孔的產生。仿形設計的抽氣系統,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竄鋁導致抽氣管堵塞問題,保持生產節拍穩定。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