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磨合機。
背景技術:
某精密間隙配合的孔軸偶件在裝配前需要研磨。目前,該項工作由人工完成。操作者一手握住孔工件,一手捏住涂有研磨膏的軸工件的一端,使它們不斷作相對往復運動及轉動來進行研磨。這種人工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質量無法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不良情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研磨機,可對精密間隙配合偶件,采用自動研磨,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研磨質量。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設計的螺紋旋合機包括導軸、壓緊器、頂緊螺釘、主動錐齒輪、連桿、往復架、曲柄、減速機、雙聯(lián)齒輪、齒輪座、頂桿、從動齒輪、機架,減速機、壓緊器、齒輪座及導軸均固定安裝在機架上,導軸與往復架為間隙配合,主動錐齒輪及曲柄與減速機輸出軸聯(lián)接,曲柄與連桿鉸接,連桿與往復架鉸接,主動錐齒輪與雙聯(lián)齒輪的錐齒輪部分嚙合,雙聯(lián)齒輪的圓柱齒輪部分與從動齒輪嚙合,雙聯(lián)齒輪及從動齒輪轉動支撐于各自的齒輪座中,雙聯(lián)齒輪及從動齒輪的上部均設有與孔工件外廓相適配的座套,該座套壁上的螺紋通孔安裝頂緊螺釘,雙聯(lián)齒輪及從動齒輪中心部位為通孔,頂桿固定安裝在往復架上,頂桿與齒輪座中心部位的通孔為間隙配合。
所述壓緊器由操作柄、鉸接桿、壓桿、彈性摩擦塊及支座組成,操作柄的一端與支座鉸接,操作柄的另一端與鉸接桿的上端鉸接,壓桿的下端固定聯(lián)接彈性摩擦塊,壓桿的上端與鉸接桿的下端鉸接,壓桿與支座相應的孔為間隙配合。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將兩孔工件分別放入雙聯(lián)齒輪及從動齒輪上部的座套中,用頂緊螺釘固定,然后將涂有研磨膏的軸工件裝入孔工件的孔中。搬動壓緊器操作柄將軸工件壓緊于壓桿和頂桿之間。壓桿下端的彈性摩擦塊可以制止軸工件轉動。啟動減速機,通過曲柄及連桿,使往復架開始在機架上往復運動。此時,軸工件也作往復運動。減速機輸出軸的轉動,通過雙聯(lián)齒輪和從動齒輪,就使孔工件連續(xù)轉動。這樣,軸工件相對孔工件不斷地往復移動和轉動,就實現了自動研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對精密間隙配合偶件,采用自動研磨,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研磨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中1.導軸、2.壓緊器、3.頂緊螺釘、4.主動錐齒輪、5.連桿、6.往復架、7.曲柄、8.減速機、9.雙聯(lián)齒輪、10.齒輪座、11.頂桿、12.從動齒輪、13.機架、14.軸工件、15.孔工件、16.操作柄、17.鉸接桿、18.壓桿、19.彈性摩擦塊、20.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1、圖2及圖3中看出,本發(fā)明施例包括導軸(1)、壓緊器(2)、頂緊螺釘(3)、主動錐齒輪(4)、連桿(5)、往復架(6)、曲柄(7)、減速機(8)、雙聯(lián)齒輪(9)、齒輪座(10)、頂桿(11)、從動齒輪(12)、機架(13)。減速機(8)、壓緊器(2)、齒輪座(10)及導軸(1)均固定安裝在機架(13)上。導軸(1)與往復架(6)為間隙配合。主動錐齒輪(4)及曲柄(7)與減速機(8)輸出軸聯(lián)接。曲柄(7)與連桿(5)鉸接,連桿(5)與往復架(6)鉸接。主動錐齒輪(4)與雙聯(lián)齒輪(9)的錐齒輪嚙合部分,雙聯(lián)齒輪(9)的圓柱齒輪部分與從動齒輪(12)嚙合。雙聯(lián)齒輪(9)及從動齒輪(12)轉動支撐于各自的齒輪座(10)中,雙聯(lián)齒輪(9)及從動齒輪(12)的上部均設有與孔工件(15)外廓相適配的座套,該座套壁上的螺紋通孔安裝頂緊螺釘(3),雙聯(lián)齒輪(9)及從動齒輪(12)中心部位為通孔。頂桿(11)固定安裝在往復架(6)上,頂桿(11)與齒輪座(10)中心部位的通孔為間隙配合。
本實施例所述的壓緊器(2)由操作柄(16)、鉸接桿(17)、壓桿(18)、彈性摩擦塊(19)及支座(20)組成。操作柄(16)的一端與支座(20)鉸接,另一端與鉸接桿(17)的上端鉸接。壓桿(18)的下端固定聯(lián)接彈性摩擦塊(19),上端與鉸接桿(17)的下端鉸接。壓桿(18)與支座(20)相應的孔為間隙配合。
工作時將兩孔工件(15)分別放入雙聯(lián)齒輪(9)及從動齒輪(12)上部的座套中,用頂緊螺釘(3)固定,然后將涂有研磨膏的軸工件(14)裝入孔工件(15)的孔中。搬動壓緊器(2)操作柄(16)將軸工件(14)壓緊于壓桿(18)和頂桿(11)之間。壓桿(18)下端的彈性摩擦塊(19)可以制止軸工件(14)轉動。啟動減速機(8),通過曲柄(7)及連桿(5),使往復架(6)開始在機架(13)上往復運動。此時,軸工件(14)也作往復運動。減速機(8)輸出軸的轉動,通過主動錐齒輪(4)、雙聯(lián)齒輪(9)和從動齒輪(12),就使兩孔工件(15)連續(xù)轉動。這樣,兩軸工件分別相對于各自的孔工件不斷地往復移動和轉動,就實現了自動研磨。
顯而易見,本發(fā)明可以根據需要配置為可同時研磨兩套工件以上的研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