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機雙模輪轂模具。
背景技術:
本部分中的陳述僅僅提供了與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有關的背景信息,且可能不構成現有技術。
在鑄造側面比較復雜的桶狀零件例如汽車輪轂時,現有鑄造機臺結構基本為一機單模生產,具體機臺結構包括下臺板連接模具底模,上臺板連接模具上模及頂出機構,另外還有四個邊模油缸連接四塊邊模。具體運作方式為上臺板向下運動與底模拼合到位,然后四個邊模油缸帶動四塊側模向內運動,整套模具拼合到位開始澆筑鋁液。待鑄件凝固完成后,四塊側模向外運動,然后上臺板帶動上模及鑄件向上運動,托盤旋轉到鑄件下方,頂出機構運動頂下鑄件,鑄件做到托盤上面,托盤向外旋轉,取走鑄件,整個鑄造過程完成。
現有技術中大部分為一機單模生產,一機雙模也僅僅是通過雙升液管機臺,其缺點為設備局限性大,而且改造設備成本昂貴。一機單模對于生產小尺寸輪轂又造成了極大的設備及能源浪費。另外傳統的入水方式多為鑄件中心入水,鑄件從輪輞遠端開始凝固然后到輪輻最后到澆口部位,因為輪輻為后凝固部位,產品的輪輻性能往往不能達到客戶要求而遲遲無法達到量產。
故現有技術有待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節約能源,提高設備利用率的一機雙模輪轂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一機雙模輪轂模具,在澆口上設有兩側模連接塊,且在兩側模連接塊上設有Y型導流通道,該Y型導流通道連通升液管。
鋁水從升液管口注入型腔,通過所述側模連接塊的Y型導流通道將鋁水引入兩個模具型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高生產效率,與原工藝相比相同時間的鑄件產品增加200%。
2、節約能源,提高設備利用率。
3、由于輪輻部位由原來的后凝固變為先凝固,鑄件的輪輻性能得到明顯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2D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一機雙模輪轂模具,包括現有低壓鑄造機機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為在現有低壓鑄造機機臺上通過一種新型的澆筑系統同時澆筑到兩個模具型腔實現一機兩模的鑄造方式;具體為在模具的澆口1上方做兩塊側模連接塊2并在側模連接塊2上加工出Y形的導流通道;鋁水從升液管口3注入型腔,通過左右側模連接塊2的導流通道將鋁水引入兩個模具型腔。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為:1、模具的澆口杯4連接機臺的升液管口3,模具的頂模、側模及側模連接塊分別合模到位。2、鋁水通過澆口杯4和澆口1進入導流通道,通過導流通道將鋁水分別引入兩個密封型腔,隨著這鑄造設備壓力的不斷提升液面逐步升高直至充滿型腔。3、在設備保壓過程中鑄件先從輪輻中部開始凝固,然后中部的鋁水利用盤面上方的冒口補縮,輪輞部位利用導流通道進行補縮,直至鑄件凝固完全。4、撤去保溫爐壓力,打開模具側模和上模然后取下鑄件,整個鑄造過程完成。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高生產效率,與原工藝相比相同時間的鑄件產品增加200%。2、節約能源,提高設備利用率。3、由于輪輻部位由原來的后凝固變為先凝固,鑄件的輪輻性能得到明顯提高。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 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