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快速切換定位固定板。
背景技術:
壓力鑄造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高速充型進入模具的型腔內,在熱傳遞和物理壓力的作用下,實現液態金屬向固態金屬轉變,使固態金屬內部組織結構符合設計使用要求。壓鑄模具是壓力鑄造產品生產的載體,壓鑄模具表面溫度不均衡會導致鑄件尺寸不穩定、頂出鑄件變形、產生熱壓力、粘模、表面凹陷、內部縮孔及起泡等壓鑄缺陷。
目前,常用控制壓力模具溫度的方式是設計使用冷卻運水和手動(或自動)噴涂冷卻,其中壓鑄自動噴霧在實際生產中使用較多,壓鑄模具自動噴涂裝置一般有噴霧機噴涂和機器人噴涂兩種方式。機器人噴涂動作靈活,能夠完全模擬人工噴涂,特別是對于模具深腔部位也毫無問題,同噴霧機相比,這種噴涂方式可以節約大量的涂料和較少的噴嘴投入費用,但是,需要與模具結構做相應的配合,機器人早期投入費用較高,一般相當于噴霧機投入的5倍以上。傳統噴霧機一般采用兩軸伺服系統,機械結構堅固耐用,噴頭普遍采用柔性組合的噴頭,可以根據模具形狀進行任意組合,但噴頭實際數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產品形狀大或小都是使用相同數量的噴霧頭(銅管),不能夠減少!容易造成涂料浪費,模溫均勻性差。噴霧頭的間距較小,長期使用過程中,油性脫模劑會附著在噴霧機表面形成油垢,噴頭組合成型后,更換一個噴霧頭(銅管),需要停機拆除整個噴霧機銅排,然后再拆裝10個以上的銅管,才可以完成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快速切換定位固定板,通過分解和延伸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的安裝方式,達到精確控制,解決冷室壓鑄傳統噴霧機柔性組合噴頭實際數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費,控制模溫均勻性差,組合成型后維護更換困難的問題,實現冷室壓鑄噴霧機低成本狀態下功能升級,針對性的控制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銅合金等壓力鑄造模具表面溫度,達到穩定的壓鑄生產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快速切換定位固定板,包括矩形的固定座板和平行對稱的固定于固定座板寬向兩側的兩個噴霧定位板;固定座板設于兩個噴霧定位板的頂部;兩噴霧定位板的下部均設有多個噴霧接孔。
進一步,所述噴霧接孔設有內螺紋。
進一步,所述噴霧接孔呈矩陣排列。
進一步,兩個噴霧定位板上的噴霧接孔對稱設置,兩個噴霧定位板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包括支撐于兩個噴霧定位板之間的支撐套和連接于兩個噴霧定位板與支撐套之間的緊固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快速切換定位固定板,通過分解和延伸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的安裝方式,達到精確控制,解決冷室壓鑄傳統噴霧機柔性組合噴頭實際數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費,控制模溫均勻性差,組合成型后維護更換困難的問題,實現冷室壓鑄噴霧機低成本狀態下功能升級,針對性的控制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銅合金等壓力鑄造模具表面溫度,達到穩定的壓鑄生產狀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快速切換定位固定板,包括矩形的固定座板1和平行對稱的固定于固定座板1寬向兩側的兩個噴霧定位板2;固定座板1設于兩個噴霧定位板2的頂部;兩噴霧定位板2的下部均設有多個噴霧接孔3;噴霧接孔3的孔心線垂直于相應噴霧定位板2的板面,固定座板1上設有固定安裝孔,固定座板1的內部設有沿其寬向貫穿的通孔,噴霧定位板2上邊部對應該通孔這有連接孔,固定座板1和噴霧定位板2之間通過穿過上述連接孔和通孔的長螺栓及螺母固定連接,固定座板1的長向兩端均向外伸出用于固定座板1的安裝定位,安裝時供水管路布置于兩個噴霧定位板2之間并與各個噴霧接孔3相通,然后將柔性噴頭固定于噴霧接孔3處,柔性噴頭的數量及安裝位置根據需要設定,未安裝柔性噴頭的噴霧接孔3可使用堵頭密封,通過分解和延伸冷室壓鑄噴霧機噴霧頭的安裝方式,達到精確控制,解決冷室壓鑄傳統噴霧機柔性組合噴頭實際數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費,控制模溫均勻性差,組合成型后維護更換困難的問題,實現冷室壓鑄噴霧機低成本狀態下功能升級,針對性的控制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銅合金等壓力鑄造模具表面溫度,達到穩定的壓鑄生產狀態。
本實施例中,所述噴霧接孔3設有內螺紋,便于安裝柔性噴頭。
本實施例中,所述噴霧接孔3呈矩陣排列,數量多,排布緊密,可根據需要設定柔性噴頭的位置,便于使用。
本實施例中,兩個噴霧定位板2上的噴霧接孔3對稱設置,兩個噴霧定位板2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包括支撐于兩個噴霧定位板2之間的支撐套4和連接于兩個噴霧定位板2與支撐套4之間的緊固件,支撐套4的長度與固定座板1的寬度一致,緊固件為螺栓和螺母,螺栓穿過兩個噴霧定位板2上的噴霧接孔3以及支撐套4的內孔并通過螺母緊固,將兩個噴霧定位板2與支撐套4固定在一起,提高兩個噴霧定位板2之間連接結構的穩定性。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