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角磨機。
背景技術: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使傳統意義上的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質的飛躍,形成了當代的先進設計制造技術,與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相比既有繼承,又有很大發展。如今,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正成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術支撐,成為加速高技術發展和國防現代化的主要支撐,成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能立于不敗之地并求得迅速發展的關鍵技術。計算機技術引入機械領域,使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產生了深刻變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優化設計技術,使設計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和最優化;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結合,實現了機電產品的一體化,出現了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機器人、微型機電系統等;利用計算機控制技術使機械制造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機械設計制造的結合,市場上的角磨機大多數都是功能單一,而且工作時容易打偏,使用并不是很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角磨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攜式角磨機,包括把手、散熱孔、電力箱、控制面板、扶手旋接臺、機體和旋轉柱臺,所述把手的后表壁下方設置有電源線,且把手的右表壁右側下方設置有散熱孔,所述散熱孔的左側設置有開關,所述把手的左側安裝有電力箱,所述電力箱的左側設置有機體,所述機體的上表壁中心處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機體的右側設置有扶手旋接臺,所述扶手旋接臺的右側安裝有扶手,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設置有暗扣,所述機體的右側下方設置有防護罩,且機體的下方安裝有旋轉柱臺,所述旋轉柱臺的下方安裝有切割片。
優選的,所述控制面板的外表壁左側上方設置有工作信號燈,所述工作信號燈的右側設置有功能按鍵。
優選的,所述旋轉柱臺為一種可拆卸的旋轉結構。
優選的,所述扶手為一種可拆卸滑動結構。
優選的,所述開關、電力箱、控制面板、機體、工作信號燈和功能按鍵均與電源線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把手上散熱孔的設計,更有利于角磨機在工作時的散熱,開關的設計,則可以在不斷電的情況下隨時控制角磨機的啟動和停止,內置小型蓄電池,可以通過電源線插電直接充電,這樣可以保證在停電的時候依舊可以使用,扶手的設計,則是為了保證在打磨時更加穩定,暗扣的設計,則是為了更方便的更換切割片,這種整體的結構設計,使得在工作時更加的安全穩定,而且可以通過功能按鍵選擇不同的切割模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角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角磨機的控制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 把手、2 電源線、3 散熱孔、4 開關、5 電力箱、6 控制面板、7 扶手旋接臺、8 扶手、9 防護罩、10 機體、11 暗扣、12 旋轉柱臺、13 切割片、14 工作信號燈、15 功能按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便攜式角磨機,包括把手1、散熱孔3、電力箱5、控制面板6、扶手旋接臺7、機體10和旋轉柱臺12,把手1的后表壁下方設置有電源線2,且把手1的右表壁右側下方設置有散熱孔3,散熱孔3的左側設置有開關4,把手1的左側安裝有電力箱5,電力箱5的左側設置有機體10,機體10的上表壁中心處安裝有控制面板6,機體10的右側設置有扶手旋接臺7,扶手旋接臺7的右側安裝有扶手8,控制面板6的下方設置有暗扣11,機體10的右側下方設置有防護罩9,且機體10的下方安裝有旋轉柱臺12,旋轉柱臺12的下方安裝有切割片13,控制面板6的外表壁左側上方設置有工作信號燈14,工作信號燈14的右側設置有功能按鍵15,旋轉柱臺12為一種可拆卸的旋轉結構,扶手8為一種可拆卸滑動結構,開關4、電力箱5、控制面板6、機體10、工作信號燈14和功能按鍵15均與電源線2電性連接。
工作原理:把手上散熱孔3的設計,更有利于角磨機在工作時的散熱,開關4的設計,則可以在不斷電的情況下隨時控制角磨機的啟動和停止,內置小型蓄電池,可以通過電源線2插電直接充電,這樣可以保證在停電的時候依舊可以使用,扶手8的設計,則是為了保證在打磨時更加穩定,暗扣11的設計,則是為了更方便的更換切割片13,這種整體的結構設計,使得在工作時更加的安全穩定,而且可以通過功能按鍵15選擇不同的切割模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